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宗教哲学大师詹姆斯·威廉说:"如果要问,人最主要关心什么?其中一个回答就是幸福。"追求幸福是人的天性,这源于人趋利避害的本能,幸福也永远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永恒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2.
美国宗教哲学大师詹姆斯·威廉说:“如果要问,人最主要关心什么?其中一个回答就是幸福。”追求幸福是人的天性,这源于人趋利避害的本能,幸福也永远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永恒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3.
幸福是什么?幸福感是如何产生的?人们的幸福是否有规律可循?如何使得深陷抑郁焦虑的人感受到幸福?这些都是积极心理学所关注的话题。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思潮,由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Martin E.P.Seligman倡导,致力于对积极的主观体验、积极的个体特征及促进它们发展的制度体系开展科学研究。积极心理学认为幸福不等同于减轻了痛苦,幸福是超越没有押郁、焦虑和愤怒等消极情绪之上的一个过程,可以解析为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4.
美国宗教哲学大师詹姆斯·威廉说:“如果要问,人最主要关心什么?其中一个回答就是幸福。”追求幸福是人的天性,这源于人趋利避害的本能.幸福也永远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永恒的终极目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和倒霉的人在一起,会相互强化。美国华尔街有句名言:碰上一个失败者,离他50米。我们的目的是成功、健康、幸福,所以应该逐  相似文献   

6.
追求幸福是当今社会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有一个问题时不时会出现在人们的脑海中,那就是真正能使我们幸福的是什么?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学波尔德分校的心理学助理教授范·伯文发现,人们在花钱寻求幸福时,把钱花在做事情上远比花在购物上更能让人感觉幸福。经过近几年来一系列的调查,范·伯文发现具有各种生活经历的人们获得幸福的方式,是把打短工的收入投资到增添生活经历而不是物质上。美国一家公司进行了一项全国性的调查,要求12O00位美国人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是人生经历的增添还是物质的增加更能给他增加幸福感?在这次调查中,范·伯文发现绝…  相似文献   

7.
等待的幸福     
范星懿 《当代学生》2011,(12):44-45
如果我告诉你,有一个人生活在机场,你能相信吗?电影《幸福终点站》就讲述了这样一个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故事。主人公Victor由于自己的国家发生政变,被扣留在美国机场内,不被允许进入美国,也不被允许回到保加利亚。在机场生活的这段时间,Victor经历了许多,不仅后来能够流利地使用英语,更是用自己的爱心和热情帮助了许许多多人。看完《幸福终点站》,我觉得温馨而幸福。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幸福,往往不同的人给出不同的定义。美国总统罗斯福说:幸福来自成就感,来自富有创造力的工作;我国古代圣哲孔子对幸福诠释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范伟在他的电影《求求你表扬我》中说:我想上茅房,只有一个坑,你蹲在那,你就比我幸福。网友更有经典的语录: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  相似文献   

9.
铭骏 《家庭教育》2007,(7S):94-94
在美国有一句格言:任何一个孩子无论其家庭背景如何,都有可能成为幸福而富有的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以幸福的教育培养幸福的人,让每个学生变成幸福的人,让每个人幸福地度过一生,是我们的教育理想。教育既要着眼学生明天的幸福,也要给予学生今天的幸福。因此,我们提出了打造幸福校园、培育幸福文化、奠基学生幸福人生的德育工作思想,并逐步形成了一个精神支柱、一个理念引领和四个特色工作的实践体系,开创了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关于幸福     
一位作家曾说过 :幸福是一个谜 ,你让一千个人来回答 ,就会有一千种答案。不过 ,万变不离其宗 ,依我看 ,幸福是一种感觉 ,这种感觉应该是愉快的 ,使人心情舒畅 ,甜蜜快乐。美国埃里希·弗罗姆给幸福下了这样一个定义 :“幸福,它与愉快在性质上没有什么区别 ,它与愉快不同的是 :愉快只涉及某种单一行动 ,而幸福是某种持续和一体化的快感 ,人类获得了幸福 ,也就意味着找到了回答人类生存问题的答案”。追求幸福不等于追求财富 ,因为幸福是一种感觉或感受 ,你有万贯家财但你可能不满足 ,认为钱太少以致于苦恼 ,我财产不多却认为十分富有因而笑…  相似文献   

12.
你爱上人人网吗?你每天刷微博吗?你为有好友又去哪里旅行而艳羡不已吗?调查显示,在社交网站中,拥有更多好友的人在生活中反倒会更不幸福。拥有354个Facebook好友似乎是幸福的一个临界点。社交网络好友越多,幸福越少!这是为什么呢?Facebook曾经是一个快乐和幸福的来源——为什么其他4.83亿人不会每天刷新其他社交网站?但是如果你发现你的新鲜事每天更多地变成一种烦恼,你并不孤单。美国心理学家伦纳德·萨克斯博士发出警告:在社交网络上拥有的好友越  相似文献   

13.
张丽娟 《考试周刊》2013,(25):20-20
<正>教育以人的生活为目的,人的生活以幸福为目的,所以教育最终以人的幸福为目的。教育从根本意义上来说,就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幸福,培养人的生活能力,培养人的幸福能力:感受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的能力。幸福的教育需要幸福的教师:有了幸福的教师,才可能有幸福的学习,才可能有幸福的学生。所以,实施幸福教育,教师必须做幸福的教师。成为幸福的教师,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一个美丽的字眼,幸福这个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释,1000个人有  相似文献   

14.
一般认为,幸福感的构成成分应该包括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物质幸福满足一个人物质生活的需要,是幸福感的外在表现;精神幸福满足一个人精神发展的需要,是幸福感的内在依托。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幸福必须是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的和谐统一,不能因为精神幸福的高尚而贬低物质幸福。  相似文献   

15.
据最近一份研究结果指出,幸福与否年龄是关键。由美国和英国经济学家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指出,在对全世界80多个国家的200多万人进行调查后发现,中年危机产生的焦虑感,使人  相似文献   

16.
我深信这样一个道理:一个没有爱心、不懂得关心他人的人,很难为家庭带来幸福,他自己也很难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相似文献   

17.
林肯认为:如果一个人决心获得某种幸福,那么他就能得到这种幸福。幸福属于情感世界,是一种感觉,即人的一种满足感。幸福其实很简单,无处不在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幸福,要自己去发现、把握,只是有时人要求太多,因而没有见到那些本身就拥有的幸福。其实幸福没有绝对的答案,关键在于你的生活态度。善于抓住幸福的人才懂得什么是幸福。那么在新课程下我们如何做一个幸福快乐的班主任呢?  相似文献   

18.
静心斋     
江苏海门东洲中学之行,令我震撼的是,潜心班集体教育和管理的名师——俞玉萍的完美课堂的故事。她选择了一条幸福而完整的教育之路..幸福第一课:请每一个人学会爱别人,幸福第二课:请每一个人学会读好书幸福第三课:请每一个人活好每一天,幸福第四课:请每一个人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9.
一家晚报开展“什么是幸福”调查活动,该报记者随机采访了街上的行人。一个悠闲的穷人说:“有钱就是幸福。”一个匆忙的富人说:“有闲就是幸福。”一个下岗工人说:“有工作就是幸福。”一个工作太忙的人说:“不上班就是幸福。”一个失去双亲的人说:“父母在就是幸福。”一个双目失明的姑娘说:“能看见就是幸福。”一个瘫痪在床的人说:“站起来就是幸福。”一个捡破烂的人说:“多捡些破烂就是幸福。”一个小学生说:“星期天妈妈能带我上公园玩,星期天就是幸福。”……  相似文献   

20.
教育以幸福为目的本身只是一个抽象,因为它可能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甚至相反的教育实践:教育以非教育幸福为目的和教育以自身幸福为目的。无论教育追求的是教育幸福还是非教育幸福,它总是以幸福作为自己的终极追求。要使二者统一起来,找到教育追求幸福的正确路径,关键在于回到教育的原点,培养和谐的人、完整的人、现实的人,并且要将培养人看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使追求过程的好(当下的教育幸福)与追求人的发展统一起来。这样,教育作为幸福的目的与手段就统一起来,当下的幸福与未来的幸福就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