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经济全球化对社会政治、文化及人们的思想意识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重要影响,使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挑战.本文探讨了经济全球化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种种挑战和机遇,提出了与经济全球化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以及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思想政治教育新举措.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和当前社会实用至上的功利主义等因素的影响下,汉语作为我国母语在大学教育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大学语文是推广人文素质教育的最前沿阵地,是大学母语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起点。如何在大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突现人文素质教育,重新建构大学语文的话语权,重点应从大学语文的合理定位、教材教法改革等方面进行考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高校母语教育的面临弱化现状和由此造成的不良后果,从全社会要营造重视汉语素养的氛围、高校要全面开展汉语教育、国家要对母语教育刚性要求三个方面提出了对策,这对提升全民素质、弘扬传统文化、维护国家安全和主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课题的研究范围是汉语文母语教学的人文环境透视与改善对策,即研究如何从人文角度透视汉语文母语教学的环境,给汉语文母语以应有的、足够的人文关怀。本课题从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政治经济、法规制度、文化现象、教育教学理念、社会人事机制、社会心理、道德情操和价值取向等人文角度去透视汉语文母语教学的内环境和外环境,进而改善汉语文母语的教学环境,也就是优化汉语文母语教学的人文环境。它主要有以下内容:一、基础研究与推广研究相关的法令、条例,维护汉语文母语的规范性;推广正确使用3500个常用字与次常用字,正确使用规范化的词语…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汉语文化处境的变迁,汉语教学在国际上逐步展开,国内学术界和公共舆论开始关注母语及母语教育问题,重视母语价值、提高汉语地位的呼声日渐高涨。在高等院校中全面施行母语教育,切实推进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角度阐述如何通过打造活力汉语来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首先透视汉语弱势的表症并诊断其原因,进而提出应铸炼言语主体的精神力量,包括思想力、情感力和文化力.其次,学校母语教育要夯实"言语童子功",确立活力汉语的教育文化观、教育审美观和教学方法观.最后,社会要唤醒全民打造活力汉语的自觉意识,国家应对活力汉语的形成和持续走强做制度性保障,各界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意识同心戮力打造活力汉语.  相似文献   

7.
语言能力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非常重要。近年来,由于过度重视外语教学、网络用语的泛滥和对母语素养培育的忽视,语言不和谐现象比比皆是,如用词不当、语法错误、语句不顺、错别字连篇、语言庸俗化等,全社会母语水平呈现出整体下滑的趋势。建立一套全面、科学的汉语能力测评体系能够为汉语母语素养培育提供检测与反馈性指导,从而有效阻止母语水平下降。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综述汉语母语能力测评的历史和现状,借鉴国内对母语能力测评体系的研究成果,提出构建基于交际能力的汉语母语能力综合测评框架。  相似文献   

8.
汉语是中华民族的母语,理解祖国文化的精髓,必须掌握祖国语言,而且每一个中国人都有继承和发扬汉语文化的责任和义务.然而,由于高校汉语言文化教育长期被"边缘化",加之高校忽略对大学生汉语言文化的教育,导致大学生的汉语水平出现了下降趋势.面对不断恶化的局面,学校作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应肩负起汉语文化教育的重任,切实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育环境,提高教师素质,改革评价体制等来重塑汉语言文化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9.
《教书育人》2011,(21):49
在当前的大背景下,许多中国人对外语的热情和在学习方面投入的精力甚至远远超过了汉语。母语是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首要载体和有机部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中国迈向现代化、中国大学以高涨热情提升国际性的今天,当代大学生的母语能力却严重不足,高校母语教育甚至面临弱化和边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10.
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工具型动机还是融入型动机,表层动机强度高于深层动机。这一方面反映出汉语国际化所彰显的经济价值,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汉语国际化进程中社会认同的相对缺失。要真正实现汉语国际化,对内要加强国民的母语教育与母语保护意识,对外要提高汉语国际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1.
王和平 《教育学报》2007,3(3):46-53
母语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纽带,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与世界经济、文化交流发展的媒介和先导。随着中国国际化的进入和发展,母语及其文化遇到有史以来第三次危机。母语危机是教育危机,民族文化危机,语言载体危机。母语问题是民族文化的性质和去向问题,是国家、民族的发展问题,是经济、社会和人三者和谐发展的问题。造成母语教育及其文化危机的原因绝非仅仅是英语的介入和对其膜拜式的学习,还有历史的原因,某些考试制度的原因,现行教育体制的原因,人们观念的原因,还有语文教育自身的原因。必须加强母语及文化建设,其一是要继承和稳固传统,营造良好的母语生态环境,正确对待各方面的问题和挑战,走正确的发展之路;其二是要兼容并蓄,正确吸收和借鉴世界母语教育的经验。最重要的是端正观念和认识,确立母语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汉语国际化已经成为对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文化事件之一。这与中国的经济发展、文化魅力、良好形象以及政府的积极引导密不可分。汉语的国际化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语言传播现象,而且还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经济意义、学术意义和文化意义。因此,必须从提高母语意识、加强对外汉语教学、推进文化传播与互动以及利用重要的国际活动及会议等多方面促进汉语国际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社会发展推动了高校文化的大繁荣,同时也刺激了高校文化向功利化社会扭曲.当代大学生正处于我国经济、社会转轨的特殊时期,社会转型因素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确定性,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欧卫红 《教育探索》2008,3(4):44-45
母语是一个人出生以后就听到、使用的语言,它是伴随着一个人的成长自然习得、发展起来的;外语是另一个国家的语言,不是本国家或地区大部分人所必须使用的交际语;双语能力即使用两种语言的能力,并根据需要能进行适时、恰当的切换。母语通常被看做是第一语言的同义语。但是,一个人在使用术语时选择的是母语而不是第一语言,这或多或少的带着一种感情色彩。母语教育就是要将母语及母语蕴涵的全部意义,通过语言及其他学科教学,传授给下一代。在中华民族这样一个特定的语境里,我们的母语教育就是要将汉语及其所蕴涵的民族精神、传统美德、文化习俗和诗韵文采等,一代一代地传授下去。要完成母语教育的任务,只靠一两门课是无法实现的。除语文课是重头戏之外,还应包括政治、历史、思想品德和音乐等。因此,这些课程的教学语言应主要为汉语普通话。母语教育甚至还应包括升旗仪式、团队活动等,因为我们的国歌人人都会唱,我们的党团信仰能继承和延续,它们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母语的教授过程是一个教育过程,而不仅仅是教学过程。在我国,双语教育的含义是,在非语言学科用汉语普通话和英语进行教学,从而培养出社会需要的、能在自己专业领域以普通话和英语开展各项工作的双语人才。未实施双语教育的学...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是基础教育中最基础的教育,它直接关系到国民素质的培养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面临21世纪,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即怎样发挥  相似文献   

16.
世界各国母语教育的成人目标体系中,最鲜明、最深刻的即是旨在提升自由思维品质而普遍重视对学生母语评论能力的培养.从积极语用角度出发研究各国母语教育的基本理念和特征,撷取其自由思维与独立评论之精华,以作我国母语教育改革之借鉴,当值其时.以培养独立评论能力为突破口的母语教育,无疑将成为打造活力汉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奠基工程.  相似文献   

17.
正社会生活与语言教学是密切相关的。长期以来,外国人学习汉语是中国软实力的彰显,也是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晴雨表。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中国与各国间在政治、文化、经济、教育等领域的交往不断扩大与深入,迎来了留学生来华留学的高峰。针对来华留学生的汉语教材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比普通汉语教材稍晚,经贸汉语教材的编写也悄然出现。以此为起  相似文献   

18.
观点     
《中学语文教学))2011年10,11期 潘涌(饭思与借鉴j外国母语教育中的独立评论(上、下)》 长期以来我国大陆母语教育中趋同化输入、共性化输出的基本范式并未得到根本改变,表征为青少年汉语思辨、运用、创造诸能力全面弱化的母语教育的危机。外国母语课程标准或母语教学大纲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衡量母语评论能力的一系列标准,主要包括母语评论的真实性、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这几个基本维度。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长远角度来看,以培养独立评论能力为突破121的母语教育,无疑将成为打造活力汉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奠基工程。  相似文献   

19.
二词习得和跨文化交际都离不开第一语言即母语在语言能力、人际交流中的基础作用。就目前而言,英美文化的侵袭、崇洋媚外的习气,中国母语教育大纲形同虚设,母语正迁移作用被严重忽视,使中国母语文化逐渐缺失,"中国文化失语症"严重,母语文化发展形势不容乐观。要促使中国汉语文化可持续发展,借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于语言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的认知,对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并重,从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主观能动性开始,强调最近展开区对学生母语文化的影响,构建母语知识体系,激励学生提高对母语文化学习的兴趣,进而全面促使母语文化不断发展,加强情境性教学促进学习者母语文化与英语文化协同发展,切实推进中国汉语文化走进世界语言文化之林。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汉语中涌现出了大量文化负载新词.这些新词新语不仅反映了我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变换,还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存在的巨大文化差异,如何将具有汉语特色的新词译成准确而易于西方读者接受的英语,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传播中国文化,已成为每一位翻译者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本文将讨论汉语新词翻译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并试图探讨其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