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叙述“概述”、“大事记”中常见的问题及其质量要求。一、“概述”中常见的问题“概述”应总叙一地的历史与现状、主要的优势与劣势、主要的成绩与问题、基本的经验与教训以及未来的发展战略及与其相应的主要措施等。应概而述之,有概有述,概得恰当,述得简明,以  相似文献   

2.
新春寄语     
“一曲新词酒一杯”。交替不停的季节,让我们伴随着春的温暖、夏的热烈、秋的明净、冬的恬静,再次迎来年份更迭的气息,在荡气回肠中结束了最后一个音符,从容地迈入2008年。述来思往,能不令人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3.
刘建波 《档案时空》2003,(12):39-40
“依时纵述”是编修方志必须遵循的基本体例。只有通过“依时纵述”,才能从时间和空间的结合上,反映事物的兴衰起伏及其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才能记载好历史的真实进程,才能体现客观规律和经验教训,从而达到资治的目的。我县续志工作全面启动已经有了一年多时间,在对已完成的初稿进行审稿时,我们发现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许多单位修志时没有准确把握好“依时纵述”的体例。主要表现在要么纵述的内容庞杂,交叉重复,主题不集中;要么纵述时资料残缺,只记历史而无现实;要么纵述时线索不清,头绪混杂,难以看出事物发展的历史脉络;要么纵述时对资料没…  相似文献   

4.
解读口述实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为我们是新闻工作者,新闻的第一要旨是———真实。因为我们是在记录历史,历史的第一要旨同样是———真实。如果说“述”和“录”是“口述实录”的两个关键字,那么,“实”则无疑是它的精髓。  相似文献   

5.
商晶 《新闻与写作》2004,(11):40-41
传媒记录历史,传媒影响历史,传媒也汇入历史。关于新闻与史的亲缘关系,“前人之述备矣”。谭嗣同的“报纸,即民史也”的见解,揭示了新闻与历史之间的内在联系;章太炎认为,新闻作品须以事实为本,新闻评论要有独立见解,如此方足以匡国政而为史官取材;李大钊认为,“历史不应  相似文献   

6.
《新上海档案》2006,(9):31-31
在“口述史”一片火爆的背后,暗藏着三种较大的隐患。一是理论先天不足。自1980年代口述历史从西方引入并在国内兴起以来,中国121述史学理论的阐发,多介绍西方口述史学理论,西方121述史学的理论性著作陆续被翻译出版,但还是难以掩盖121述历史理论异常薄弱、滞后的窘境。不仅缺乏独到的研究成果,远未形成较为完备的口述历史理论和方法,而且连口述历史的基本概念、基本属性、学科归属等问题也模糊不清。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关于“时评”的讨论与研究文章不时见诸报端。这些讨论与研究文章主要探讨当前新闻媒体的“时评”实践问题,少有探究“时评”的历史。即便是研究“时评”历史的文章,也大都是追溯到1904年6月创刊的《时报》为止,鲜有往更早处考察。由于对“时评”的历史缺乏充分了解或者根本不了解,许多人将“时评”看作是一成不变的评论文体,甚至认为“时评”是新世纪才兴起的一种文体。  相似文献   

8.
"文革"前,我在上海文化、文艺出版社工作过,在那个"左"的年代里,社会上发生的事,这里往往会"得风气之先",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这些地方又会成为出头椽子,受到打击和摧残.本文写下这些"述往事、思来者"的事件,不知还有没有意义.不过,对于一个耄耋老人来说,所能做的仅此而已.  相似文献   

9.
随着前辈的老去,不论你愿意不愿意,也不论你是否作好准备、是否担负得起,中青年们总是要被推到历史的前台,历史的重任总是要“历史地”落在中青年们的身上。这是十分自然的。现在,我们就是中国出版界中的这样一个群体,一个正被往前台推的群体。我们不能被动,不能等聚光灯打到身  相似文献   

10.
一人称死亡峡谷的虎眺峡,水雾弥天,声如雷吼。刚从虎跳石上腾飞而过的漂流勇士们,被记者包围着,正沉浸在巨大的幸福之中。来祝贺的数百名群众,在仅容一人单行的羊肠小道上,兴冲冲地往前挤着。《今晚报》记者张凯林,高举相机,敏捷、快速地抢拍了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场面。“发隔日传真!”张凯林作出决定,冒着随时可能跌下深谷的危险,沿着崖坡嶙峋的岩石,拼命地往上攀登。50米,40米,30米,还有10米就是马帮道。突然,脚下一软,他无力地趴倒在岩石上。“凯林!凯林!”在江边采访的顾建新,按原计划  相似文献   

11.
扬州出美女之说来由已久,这话是从哪里来的?翻开史籍,那些被称为“玉人”、“烟花”、“萧娘”、“舞妓”、“瘦马”、“船娘”等美女,从时光隧道中分花拂柳地一一走来。且听我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述而不作:从官方职能到学术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述而不作”溯源  “述而不作”,源于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又:“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论语·述而篇》)表现出孔子对创新持极其谨慎的态度,观其一生,孔子确实也只在“述”的范围内承袭、整理、阐扬古典文化精华。“作”与“述”,有明显的区别。《礼记·乐记篇》说:“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作,亦称著,意为独创,自立新意,《史 记·老子韩非列传》:“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述,为沿循,《说文》:“述,循也。从,术声。”《礼记·中庸》:“父作之,子述之。”《史记·太史…  相似文献   

13.
简谈家谱档案及其收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谱,又名“族谱”、“宗谱”、“家乘”,是旧时记载一姓世系和重要人物及主要事迹的史籍资料。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先秦时代就已出现。古籍《禹本记》、《牒记》、《世本》等书中的“帝系”、“世系”、“氏姓”诸篇,均属利用记述帝王、诸侯与名人世系的家谱档案写成。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其名著《史记》中以“本纪”述帝王,以“世家”述王侯,以“列传”记人物,其相当一部分材料取之于家谱档案。《史记·太史公自序》中云:“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靠,盖取之谱牒旧闻”。东汉以后的许多豪门望族,凭借家谱记载炫耀门第,坐取公卿。  相似文献   

14.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稿本)(下称《续提要》)第十册一百七十四页之“籀亭述林”由夏孙桐先生撰写。查考这条只有三百一十二字的提要,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商榷。夏孙桐曰:“籀亭述林十卷家刊本清孙诒让撰”,翻检清末学术大师孙诒让的所有论著及关于他的评论文章,均不见有名“籀亭述林”者,倒是无论宋慈抱、朱芳圃、张宪文分别所做之孙氏年谱,还是孙诒让哲嗣孙延钊所作“遗著识跋三篇”,均提及“籀廎述林十卷”为孙诒让所作,不难理解,夏孙桐先生要么由于笔误,要么失于查考,将“籀廎述林”  相似文献   

15.
品位高雅的文学作品,无论是人物传记还是史传小说,都会留下些耐咀嚼的问题,或是对人生哲理的思索,或是对历史及历史人物的探索。春风文艺出版社新近推出的一套包括“董卓传”在内的“古史龟鉴系列”丛书,白话演述,不加评骘,却能使读者在有滋有味的随意浏览中受到启发。翻开《董卓》一书,长乐宫金人的神秘形象与主人公既相  相似文献   

16.
记者与读者     
1986年春节,大年初二。我正坐在房里看电视,老父亲走到我跟前:“阿云,有一个女同志来给你拜年。”我站起来走到小客厅,没见人,却见桌上放着一网兜苹果。“哎,怎么走了?”老父亲也颇为奇怪,“她说她是一个医生,专门从汉口跑来看你。”“是她!”我惊叫了一声,毫不迟疑地提起苹果就往楼下追,没人,又往电车站  相似文献   

17.
浙江人民出版社编辑的“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名家学述”丛书,系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全套书大约三十多种,最近面世了七册。这七册是:《张岱年学述》、《王钟翰学述》、《傅振伦学述》、《金景芳学述》、《袁珂学述》、《周子美学述》、《冯契学过》。其他将要付梓的还有《林耀华学述》、《蔡尚思学述》、《钟敬文学述》、《王朝闻学述》、《饶宗颐学还》、《顾廷龙学述》、《季羡林学述》、《何兹全学述》等十多种。《张岱年学述》一书的主体部分,是根据巴蜀书社1994年出版的张岱年先生的“八十自述”增订的。原来的文本基础就比较好…  相似文献   

18.
眼下,可以说是无错不成报,就连一些大报也例外.笔者近期读报,发现一些差错出现在自己非常喜爱的版面上,感到惋惜.这里仅举几例:“辛苦无耐之时”(奈);“摧人泪下”(催);“妥贴”“熨贴”(帖);“全当生活的调料”(权);“孤峰突来”(兀);“硬生生的切断”(地);“与那些苦难合解,与命运合解”(和);“一副庞大的群像”(幅);“艺术反应现实”(映),“安静洋和的表情”(祥);“飘流过每一片海域”(漂);“世界的黑暗与荒堂”(唐),“老屋落架,刨糟下桩”(槽);“外边的往里拥,里边的往里挤”应为“外边的往里拥,里边的往外挤”;“叫家里人赔着孩子去瞧大夫”(陪);“呲牙大叫一声”(龇). 错字连篇,问题的症结何在?肯定是编审校验等环节出现了问题,守土有责成了耳旁风.  相似文献   

19.
真主的恩赐     
有一天,哈米拉坐在屋子门口,看着外面下着的一场大雨,他看见一个邻居拼命地往家跑,就大声叫住他: “邻居,你为什么跑呀?” “躲雨呗。”那人回答。  相似文献   

20.
现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在关注“后奥运时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奥运”作为展示中国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窗口和舞台,已经载入史册。“后奥运时代”的时间和空间,无限广阔和无穷大。作为历史的一个新起点,它又具有急迫的当下性。今后中国经济将往何方发展?国人和地球人都在瞩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