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冉政 《大观周刊》2011,(47):135-135
作文课让很多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言以对,甚至是不知所措。在普通高中尚且如此,那么在我们职业中学这种现象就更是见怪不怪了。在作文课上,老师让学生写东西,学生第一个问题便是“写多少字哦”?弄得老师们哭笑不得。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不知有多少老师进行过如是的思考。但我经过多次思考之后,觉得要想改变学生拒作文于千里之外的现象,我们应从如下几方面来以于改进。  相似文献   

2.
编辑如师     
上小学的时候,每次看见语文老师,总发现他的眼睛是红肿着的。一天,我大着胆子问老师:“你晚上没睡好觉吗?”老师说:“晚上要备课。”我又问:“讲课有课本,为什么要花这么多时间备课?”老师说:“这个道理你长大就懂了。打个比方,如果将一瓢水倒进桶里,再拿瓢去掏水,能掏出一满瓢水吗?肯定不能。可如果将桶里装满水,里面有比一瓢水不知多多少倍的水,然后再用一个瓢去掏水,会怎么样?会很容易掏出一满瓢的水。当老师的,只有有一满桶的水,在讲课的时候才能让学生得到一满瓢的水。当老师的没有一满桶的水,是不敢登上讲台的。…  相似文献   

3.
张金彪 《大观周刊》2010,(46):87-87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叶圣陶说)。笔者认为这句话强调了要教给学生方法,使学生“会学”,符合当前素质教育,“让学生主动发展”的要求。怎么样教给“方法”呢?  相似文献   

4.
龙应台 《出版参考》2005,(12):21-22
在我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对“全球化”第一次发生“戒心”是在一九七五年刚到美国时。在台湾读大学时,教英语的美国教师会要求每一个学生选一个英文名字,因为她可记不得几十个中文名字。于是一整班的学生都变成了Dick,Tom,Harry;我的名字叫“Shirley”。到了美国,我开始教美国学生英文写作。面对二三十个美国学生,很难记得谁是谁,我花了一整个下午的时间把人名和脸相配起来,认得了。于是我回想,为什么教我的老师没坐下来花时间,把我们的中文名字记住,反而让五十个人都为她的方便而改名呢?  相似文献   

5.
李文丽 《现代传播》2001,(5):127-129
新华社2001年4月9日播发了这样一则消息:河北省国安市某学校一个班里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在一次课堂提问时,举起了左手要求回答老师的问题,可是当老师叫他回答问题时,他却答不上来.感到奇怪的老师后来问他为什么不会也举手时,这个学生哭着说:“老师,如果我不举手,别人会笑话我。”老师由此感到学生有一颗强烈的自尊心。他对学生说:下次提问时,如果会答就举左手,不会就举右手。此后,每看到学生举左手时,老师就给他机会让他答,举右手时则从不让他站起来。一段时间后,这个学生变得开朗起来,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于…  相似文献   

6.
“作文,作文,难死小人儿”,这是学生们经常说的一句话,老师们也常常在作文教学方面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但作文难、难作文还是师生一个共同的永恒话题。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写得快乐.让老师们教得轻松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我认为片断练习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能为学生铺设一道通向习作成功的阶梯。  相似文献   

7.
《“知识就是力量”吗?》争鸣之九学生:王老师,您好!看了1996年3期《现代传播》上您的《我看“文化就是力量”说的依据》的文章之后,我又看了其他一些争鸣文章,最近《明日周刊》(1996年11月8日)又以很大的版面介绍了关子这次争鸣的情况,特别是1996年5期的《现代传播》上又发表了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给这次争鸣的引发者朱光烈先生的信以及朱先生的回信,我有很多问题想向您请教。老师:我很愿意同你就这个话题进行讨论。学生:王老师,我知道,您是搞电影美学的,为什么会对有关文化与知识的争论感兴趣了呢?老师:主要原因是因为我…  相似文献   

8.
李海波 《大观周刊》2011,(46):93-93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是啊,有乐趣才会喜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使阅读成为一次快乐的经历,真正地使学生爱学、乐学。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喜欢阅读呢?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9.
朱志德 《大观周刊》2012,(27):223-223,219
中小学生的作文多数是老师布置题目让学生写,这有背于写作规律。真正的写作是自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老师不布置题目,让学生自由发挥,学生想写什么题就写什么题,想写什么内容就写什么内容,我手写我心。  相似文献   

10.
有一位杂志的编辑曾在电话中半开玩笑地问我:“你怎么专写敏感的题材?”我回敬他一句:“我如果不敏感怎么当记者?”他马上举手投降:“那是,那是。”我其实知道,他的本意不是说不要写敏感的题材,而是要把握在一定的“度’上,太敏感了不好办。怎么就说中国人活得太累呢?(是心理上太累)干什么事都是“既要”“又不要”。否则,就说你偏激。这个“度”,或许就是中国的老祖宗所发明的“中庸”。自然,这里面或许有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咱们且不去研究。我所着急的是,这个“中庸”为什么会把中国人整得于什么事情都是不前不后,不紧…  相似文献   

11.
周瑜 《大观周刊》2012,(26):134-134,101
说起写作文,许多同学都怕写,老师也怕改,这也真实地反映作文教学的现状。作文包含了语文中的字、词、句、段、篇,是对语文水平的综合考验。每当老师布置作文时,学生总是怨声载道,有的同学也是疲于应付,“老师,要写几个字?老师,写什么呀?”这些问题透露出学生迫于无奈的心情。即使学生抓破头皮,咬烂笔杆,七拼八凑地完成了一篇作文,也是内容空洞,结构涣散,矫情做作。我想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习作兴趣,导致学生蒙上了观察的双眼,折断了想象的翅膀,挫败了习作的信心。因此,应该在习作教学中最大限度的增强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作文质量的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12.
刘萍 《青年记者》2004,(1):37-37
一则小笑话说,老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写一篇题为《记一场足球赛》的作文,大家都在忙着写,一位小学生却趴在课桌上休息,老师走过来问他为什么不写,他说写完了。老师一看,他写道下雨,没比赛。小孩子犯的错大人也不一定不犯。这个笑话倒让我觉得和黎信在《谈西方记者的基本功》一书中举的一则例子有某种相似之  相似文献   

13.
张大娜 《大观周刊》2012,(16):255-255
为什么很多学生觉得数学课单调,枯燥?为什么学生对数学课不兴趣?为什么学生的数学成绩低?学生为什么所学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不能应用?基本原因就是我们的数学教学脱离生活。老师在数学教学中只有用传授和接受式的教学方式,没教所讲内容的生活中的表现和生活中的应用。所以我们应该将过去的说数学、听数学、黑板上的数学,转变成为做数学、用数学、生活中的数学。让生活走进小学数学课堂,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材料,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知识来源于生活,为生活服务,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那么,如何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呢?  相似文献   

14.
被国际社会追踪多年的金正日接班人,现在突然“亮”在眼前,所引起的轰动自然非同小可。不少人想知道,为什么朝鲜会选择在这个时候让接班人“浮出水面”,为什么会选择金正恩?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片云     
上小学时,我无论如何也写不好自己的名字,我的老师干脆以同音字代之,“苾雯”成了“必文”。只有一个人一直固执地使用那个复杂而生僻的符号。那就是我的父亲。正因为他的固执,我才在离开学校时恢复了我的名字。父亲为什么要给我取这样一个让人感到麻烦而且常常写错的名字呢!几年前,父亲来省城开会,闲聊时,我问及此事。父  相似文献   

16.
有的年纪大些的孩子会问老师为什么罢课?老师向孩子讲明缘由。孩子说:老师我们给你们出钱,你们给我们上课,我们支持。老师反正都不上课,我们明天不背书包了。“你还要带书包来,自己看看书也好。”老师回答  相似文献   

17.
柳家容 《大观周刊》2013,(12):128-128
在每年的语文中考阅卷中,经常会出现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美文,体现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越来越强。改卷归来不禁深思:“怎样的考场作文才能让阅卷老师眼睛一亮,备受青睐呢?”那些真正拨动读者心弦的作文,是有个l生、有创意、新奇脱俗的作文。那么,怎样在考场上写出个性鲜明、创意独特的文章呢?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爱看经济报道的人多了起来,长江三峡工程建设得怎么样了?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影响?东南亚为何会发生金融动荡?对我国及整个亚洲乃至全球的影响如何?……这些关于经济方面新发生事实的报道──经济报道──成了街头巷尾人们议论的话题。但是要让大多数外行人对他们不太熟悉的经济报道感兴趣,的确不是一件易事。要搞好经济报道,关键是要把经济报道写“活”。经济日报副总编辑詹国枢就是一位把经济报道写“活”了的记者。詹国枢极力倡导新闻的“第二种翻译”,他曾说过:“我写经济报道,力求做到八个字:举重若轻,深入浅出。我认…  相似文献   

19.
吴道兵 《大观周刊》2012,(19):166-167
我从事教育工作已十多年,也当过好几年的班主任,经常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小学时,孩子们的成绩挺好,而到了初中,年级越高成绩为什么越来越差,昔日的乖娃娃很多也变成了双差生?”通过问卷调查我找到了答案之一:“缺少表扬。”是的,我们想一想,在幼儿园,老师为了让孩子愿意上学,用了不少的办法。如:发糖、买玩具、笔、贴美人字、戴大红花等多种表扬方式。而小学老师表扬学生的语言更多。如:“你真棒、你真行、你真能干、你真聪明、做得好、我喜欢、你真乖”等表扬性语言无不让孩子高兴、满足和遵守纪律、好好表现。然而,到了初中,学生的学习科目的增多了、任务的繁重了,而老师的赞扬和鼓励却越来越少了,批评越来越多了,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也失去了兴趣,双差生越来越多了。其实,我们成人也希望能得到表扬,还何况是初中学生。  相似文献   

20.
行善有好报     
茄备君 《新闻世界》2006,(11):54-54
有位老师给小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有一个盲人晚上出门总挑着一盏灯笼,这是为什么?”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他是给儿子买的灯笼。”有的说:“夜里太冷,他是想取暖吧。”……老师最后公布答案:盲人打灯是为了给别人照亮。这样,别人才不会撞上他。盲人手里提着灯,心中也装着一盏明亮温暖的灯,一盏为别人着想的明灯.老师又说,很多时候,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帮助我们自己。为什么那么多眼睛好的人在暗夜中往往会相撞?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无明灯,手上也不提明灯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