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意象”与“意境”是中国画经常使用的两个概念。两者常常混用,也往往重叠,以至于被误解为同义词,误以为是一个概念的两种表示。之所以产生误解,缘于两者中都有一个“意”字,也缘于“象”与“境”在词义上有某种相通、相似之处。其实,“意象”与“意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正确解读“意象”与“意境”,对正确认识中国画的特征,对中国画的创作、欣赏及理论研究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图书”与“文献”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目前,对这两个概念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本文试图通过时它们的来源、学术界对它们概念的不同认识,进行一些尝试性的探讨,希望从中得到一些理解。  相似文献   

3.
“电视纪录片”与“电视专题片”界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电视创作界,还是电视理论界,有两个概念经常混淆,有两个片种较难区分,这就是“电视纪录片”和“电视专题片”。有时电视报上明明刊登的是“电视纪录片”,而收看时屏幕上却又出现了“电视专题片”的字样;有时明明接到的是“电视专题片研讨会”的通知,待到会场看到的却是“电视纪录片研讨会”的会标。难道,“电视专题片”就是“电视纪录片”,那为什么同一片种会有两种称谓?如果“电视专题片”不是“电视纪录片”,那为什么两个片种又经常混同?由此可见。“电视纪录片”与“电视专题片”这两个概念亟待理论的辩析和科学的界定。  相似文献   

4.
“中国著作权法”涉及三个著作权法史的时间概念:300年的人类著作权法史、100年的中国著作权法史、20年的新中国著作权法史.这三个著作权法史时间表征了“中国著作权法”两个概念维度: “著作权法”概念与“中国”概念.本文从“不变”与“变”两个角度分别阐释了“著作权法”概念与“中国”概念的要义,并指出,有三种世界概念支配了我们对“中国著作权法”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广义来源”、“概念来源”的外延、内涵进行比较分析,认为“概念来源”就是“广义来源”,但“广义来源”比“概念来源”有更明确的边界,可操作性更强,以“广义来源”统一这两个概念,对于消除我国广大档案工作者对新来源观的神秘感,提高档案学理论研究的科学性大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闻根据”与“新闻由头”是新闻报道中经常涉及到的两个概念,有不少人将之相提并论、等同视之,有的新闻辞典也说“新闻根据又称新闻由头。”其实,这两个概念在新闻报道过程中是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辞海》对“根据”一词的解释是:“依据;出处;来源.”新闻根据,即新闻报道的依据,换言之,即新闻报道赖以存在的决定因素。新闻根据是新闻报道的前提与基础,一篇新闻一定要有新闻  相似文献   

7.
随着媒介嵌入人类社会交往,人类社会经历了无中介的面对面现实交往和中介化的虚拟交往两个阶段,正在迎来深度媒介化时代的“云交往”即数字交往。元宇宙作为深度媒介化时代的主导媒介形态正处于不断生成当中。与以往媒介不同,它允许人类通过各种终端“进入”其中进行体验与行动,是一种“体验性”的媒介;它突破了将媒介视为信息传播载体和工具的传统观念,在生存层面构成人类未来社会的基础设施,是一种“生存性”的媒介。元宇宙在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和社会层面推动了社会的深度媒介化,为未来人类的社会交往提供了全新可能。元宇宙时代的到来,将会实现人类社会交往时空和交往主体的拓展,实现交往场景的再造和交往体验的复归,最终构建“高流动性”的社会交往生态。  相似文献   

8.
法案报道过程中经常会碰到“被告人”、“被告”这两个法律术语,如果不知两的区别,往往会错用。笔发现将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的媒体采编人员不在少数。  相似文献   

9.
报载:中央电视台每天晚上7点播出的《新闻联播》节目,是最受观众欢迎,收看率最高的节目.《新闻联播》节目包括“国内新闻”与“国际新闻”两部分。我们大家知道,“国内新闻”与“国际新闻”这两个概念是“新闻联播”的种概念。“新闻联播”这一概念是“国内新闻”与“国际新闻”的属概念。可是,笔者发现,当播音员介绍完《新闻联播》节目的  相似文献   

10.
周阿江 《文献工作研究》2000,13(6):56-58,48
本文主要讨论档案编研中“编”与“研”的关系。笔者认为“编”、“研”在理论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工作实践中是两项关系紧密的工作。进而认为,档案馆应该同时重视两项工作的开展,但提出建立“档案编研学”却没有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词”和“词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有些同志把二者混为一谈。例如: “‘修养’一词在十多年前被作为批判的靶子后,从此销声匿迹。不但报章书刊不敢提及,甚至有些词典也把‘修养’一词一笔删去。好象我们的祖先压根儿没有创造过这一词汇似的。”(《文汇报》1979年 8月20日第4版) “从一个词汇联想到其他”。(《光明日报》1979年11月15日第4版) 上面两例中的“词汇”都用错了,换为“词”才对。这儿有必要弄清一下“词”和“词汇”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报载:中央电视台每天晚上7点播出的《新闻联播》节目,是最受观众欢迎,收看率最高的节目。《新闻联播》节目包括“国内新闻”与“国际新闻”两部分。我们大家知道,“国内新闻”与“国际新闻”这两个概念是“新闻联播”的种概念。“新闻联播”这一概念是“国内新闻”与“国际新闻”的属概念。可是,笔者发现,当播音员介绍完《新闻联播》节目的主要内容后,播放“国内新闻”时,电视屏幕上有时  相似文献   

13.
论“引文耦合”与“同被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文献的引用与被引用,使得大量文献分群聚类.引文聚类包括“双引”、“三引”以及三引以上的引文聚类.科学文献的双引聚类分析涉及两个最本的概念:“引文耦合”与“同被引”.对“引文耦合”与“同被引”的分析研究,是文献计量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主要讨论这两种引文聚类关系的广义概念、分析方法及其意义. 一、“引文耦合”与“同被引”的概念在科技文献的引文中,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不同文章的作者在不约而同地引用某篇或某几篇完全相同的文献.针对这种现象,美国学者开斯勒(M·M·Kessler)博士于1963年首次提出  相似文献   

14.
报刊上常出现这样的字眼:某企业实现利税多少多少。把“利”“税”混为一体。不妥当。 利润和税收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利润是企业全部经济活动的财务成果,是衡量和评价企业经济效果的一项重要经济指标。税收则是国家凭借国家权力,无偿地、强制性地参与社会分配的一种经济分配形式。由于概念模糊,人们往往把利润与税收并用,以显示企业效益好贡献大。故“实现利税”便成为新闻宣传、经验总结、工作汇报的常用词。这种提法既不规范、也不科学,还给弄虚作假者提供了条件,弊端甚多。  相似文献   

15.
叶林峰 《新闻传播》2023,(18):17-19
舆论作为一个重要社会构成被纳入众多学科领域,在这些学科中的表述都体现出“舆论”的一般性,即一种群体性的意见或言论。由于“舆论”本身涵盖广泛而又复杂多变,在新闻传播学中尚未形成一个公认的定义。根据舆论作为一种人类意识,是群体性产物,具有特定对象和指向性等特点,我们将“舆论”定义为:舆论是人群对于某一特定社会现象或问题形成的整体倾向性言论。参考国外心理学和社会学关于“场域理论”的研究成果,我国学者提出了“舆论场”的概念,即人群形成共同意见的时空环境,并在此概念的基础上形成了“两个舆论场”的说法。  相似文献   

16.
“的”是一个结构助词。在现代汉语中,经常使用的结构助词除“的”外,还有两个,即“地”和“得”。习惯上,这三者是有一定分工和使用范围的。“的”在词的组合或在句子结构中,表示定语与中心词之间附加与被附加、修饰限制与被修饰限制的关系,如:“清新的空气”、“过去的他”、“工作方法的  相似文献   

17.
周艳霞 《现代传播》2022,(9):122-128
在日趋多元化,重视学生自主意识与主体性的教育背景下,艺术教育中的“二元对立”模式逐渐成为过去式,而对于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主体间性”重要性的认识显得日益重要。“主体间性”摆脱了传统课堂“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的单一形式,强调通过提升学生主体性达到主体间性状态。与此相适应的是艺术教育中各个主体之间的关系需要被重新解读,这为艺术教育“传播者意识”的构建提供了一个契机。通过梳理西方哲学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发展脉络,提出“主体传播者”概念,并从“现象体现”与“本质体现”两个方面对“传播者意识”的构建提出三种路径,以期能够更有效地唤醒“主体”之间重建交往的合理性,从而在主体间性视域下对艺术教育的学习机制进行合理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王妍  梁国伟 《新闻界》2007,(3):31-33
“意境”与“灵境”分属艺术与技术两个不同领域,这两种由不同传播交流媒介和方式所产生的精神活动,具有许多本质上的同一性。“意境”是艺术创作和接受过程中,通过联想和想象的所创造出来的精神的传播交流场域;而“灵境”,不仅是人类与当代特定的技术设备交往过程中所产生的精神交流活动的场域,而且是一种身体实践活动的场域。从接受者的角度来说,“灵境”是一种比“意境”更具象、更实际、由身体直接触发、感官直接接受的生存实践活动。“意境”与“灵境”是人类自由发展的本性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的媒介形态和媒介方式的表征。  相似文献   

19.
对“文件”一词进行概念梳理,提出在尊重行业惯例的前提下,全面看待“文件”与“Record”的关系问题.此外,按照“概念集合”的思路,对“文档”、“文件”和“档案”兰者关系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文件”在上述概念体系中的定位.通过研究得出结论,文件概念在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上应该区别对待,在理论层面上,文件与档案之间是集合归属...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简单介绍了媒介生态学学科起源后,对“媒介生态”和“媒介环境”两个概念提出一些自己的思考:这两个概念的认识差异折射了中西方学者对媒介生态学学科的不同理解和认识视角,只有从两种不同“媒介生态”之间联系和互动的角度,才能更加正确地认识媒介生态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