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文静 《大观周刊》2013,(3):108-108
中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人格塑造方面,要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呢?具体途径有三:  相似文献   

2.
康伟 《大观周刊》2012,(44):316-317
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3.
《大观周刊》2010,(37):162-162
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无以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4.
李蟠 《大观周刊》2013,(5):167-167
本文从优化语言环境、塑造优秀人格、强化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四个方面,介绍了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以它无与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通过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让学生既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又受到了情与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陶冶了情操,净化了感情,塑造了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6.
崔永福 《大观周刊》2013,(5):160-160
本文分析了语文教学中人格教育的几种方法:加强教师人格修养、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挖掘教材中蕴涵人格教育的内容、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塑造健康人格、在语言能力的培养中养成人格。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文教学中重视健康人格的塑造,决不是说可以忽视常规训练和学习习惯的作用。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8.
李纲 《大观周刊》2013,(2):84-84
“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字的总称,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它本身就是学习的目标,借助于它,使学生获得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的陶冶,一种坚韧意志的培养和健康人格的塑造。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无以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呢?作者从三个方面阐述一下。  相似文献   

9.
郑光辉 《大观周刊》2012,(23):153-153
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在审美陶冶中塑造健康人格。通过古诗文教学,使学生对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杰出的科学成就加深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塑造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10.
谢建芳 《大观周刊》2012,(4):202-202
摘要:语文教学模式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传播知识,而且是学生个性培养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教育者应灵活运用各种有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良好个性。高中语文教育要以人为本,把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发展学生鲜明个性和引导学生创新思维作为首要任务和目标。  相似文献   

11.
马凌婕 《大观周刊》2011,(23):261-261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张彬彬 《大观周刊》2012,(4):236-236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常云娟 《大观周刊》2012,(24):185-185
在当前新的时代和新的呗景下,教师的教学工作不能再以知识为本,而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语文学科,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乃至学生各种素质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语文学科具有基础性,因为它包括了语言文字知识(如语音、文字、语法、修辞、逻辑等)和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实践活动,并创造语文实践活动成果(如思维、写作、演讲、交际等)的训练内容,是一门分支广、范围宽、实践性强的综合学科,教学中除了教给学生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外,还参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素质探索、审美、创造能力、人格情操的培养,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刘霞 《大观周刊》2012,(26):178-178
语文素质应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语文知识,即汉语知识、逻辑知识、文学知识、语法知识等;二是语文技能,它不仅包括听说读写能力,还包括摄取知识及运用知识的能力:三是综合品质,即在丰厚坚实的知识基础上,熏陶渐染,逐步历练形成的兴趣爱好、思想情感、审美鉴赏、气质修养等品质.。 有一个教育学家早就说过:“作为一个教师,只把功课教好还远远不够,最主要的是关心学生健康成长。”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更要陶冶学生情感、净化学生思想、完善学生品格、使学生身心得到和谐健全的发展,使学生既具有诚信、宽容、坚韧等传统美德、又具有乐观、进取、开拓、创新等时代精神。这就是语文教学的“神”。对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着眼育人,因为学生的品质的优秀、人格的健全这比 他的学习突出更为重要,这是并不难懂的道理。  相似文献   

15.
郭松杰 《大观周刊》2012,(43):319-319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学生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高儒云 《大观周刊》2012,(44):332-333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前言中就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告诉了我们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呢?我认为:  相似文献   

17.
陶广顺 《大观周刊》2012,(16):185-185
我们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一些语文教师由于缺乏先进理念的引领,囿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漠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直接影响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及能力的培养。高中语文“新课标”强调学生的语文素养除了具备听、说、读、写等能力外,还应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培根说过:“关于方法的知识,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在学习方式上有一个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张焕 《大观周刊》2012,(28):211-211
高中语文教学不仅需要教授语文知识,还要积极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思雏能力的培养。但是,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这些现象都极大地阻碍了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开发。本文将针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进行浅谈.  相似文献   

19.
叶丽斋 《大观周刊》2011,(23):166-166
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时代,这是一个基于知识、注重创新和实践的时代,是一个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和多样化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现代教育的根本意义和价值在于培养和训练学生具有创新的精神,形成创新的能力,在于塑造学生具有健康向上、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格。笔者以为,研究性学习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和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孟根花 《大观周刊》2012,(17):207-207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蒙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蒙语文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学生的蒙语文情感、认知能力。在小学蒙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灵活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境,才能有效开展小学蒙语文教学活动,让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学用蒙语文知识,促进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