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提出,是以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概念的研究为基础的。马克思坚持从特定的历史形态、生产方式出发,既阐明了物质生产对艺术生产的最终决定作用,又看到艺术生产的相对独立性,阐明不平衡关系存在的原因,从而揭示了艺术运动的规律。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的当代意义在于:首先,让我们从生产与消费的角度去分析与理解艺术;其次,让我们可以从分析物质生产的本质着手分析艺术生产的本质,并对市场经济条件下艺术生产的何去何从做出选择;第三,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不可避免地要受物质生产水平的制约,艺术的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相似文献   

2.
文学活动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活动,如同物质生产活动一样,也存在着一个从生产到消费的完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批评处在文学消费的一极,是一种特殊性质的文学消费活动。本文从文学产品的价值实现、文学创造活动的最后完成,以及对文学产品的再生产的反作用等角度,论述了文学批评作为一种特殊性质的文学消费的诸般功能。  相似文献   

3.
王晗 《华章》2007,(12):248-248
马克思艺术发展理论主要包括艺术起源理论、经济基础决定论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论、物质生产的发展同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理论以及艺术生产理论等,全面认识和把握马克思艺术发展理论及其体系,是我们新时期制定和实施文艺思想战略的重要思想资源和理论依据.本文尝试对马克思的艺术发展理论作一系统梳理,并着力从中探求马克思的文艺思想的独特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随着商品化和市场化而出现的文学艺术传播活动的“新机制”——“艺术生产”理论作了较为全面的述评,主要就这一概念的创始人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的演变和发展以及当代中国理论界的认识、争议等作了分析评价。同时也简介和述评了马克思之后的西马代表人物本雅明、阿尔都塞、马歇雷、伊格尔顿的“艺术生产”理论以及当代中国“艺术生产”的实践运作情况。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为视角,着重探讨了关于“艺术生产”理论诸多问题中关于艺术生产的内涵和艺术生产的技术两个问题,认为文学艺术生产应注重精神本质的回归和心灵的映射。  相似文献   

6.
“五四”以来,中国文学的雅俗研究尽管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是雅俗的区分仍然显得混乱。传统雅俗研究中的困惑与矛盾,根源于单一的思维方式与理论指导。在意识形态理论中,往往将雅俗进行简单的二元对立,容易忽视二者之间互相转化的运动关系。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生产理论把艺术当作一种生产、一种动态的活动,能在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层面、从生产(艺术创作)——消费(艺术接受)的动态循环过程来对雅俗问题进行研究。在新的时期,以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生产理论为主、其他理论为补充的多角度综合研究,将成为中国文学雅俗研究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7.
艺术生产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学理论界一个重要的理论主张或理论思潮.艺术生产理论是从读解马克思经典著作关于艺术生产理论的论述开始,而走向自觉的理论建构的.艺术生产理论的核心是回答文学艺术作为精神生产的特殊性问题,从而超越新时期以来关于文学艺术解释的反映论与意识形态的视角.在新形势下,艺术生产论应着力回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学艺术的商品属性及其生产规律,解决文化艺术作为产业生产与艺术创造之间的矛盾问题.而马克思经典艺术生产理论,也需要吸纳它的后继者——特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从而形成更加开放的理论视角以迎纳各种现实文化问题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艺术生产和消费理论学说告诉我们,艺术的生产与消费具有本质上的直接同一性。文艺接受作为艺术消费,实质上是作为艺术生产的文艺创作的再创造。在这方面,西方接受美学等美学文艺学理论,取得了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更为具体而透彻地理解马克思艺术消费理论,提供了不少生动可感的思想材料。另一方面,接受美学等现代西方美学文艺学理论关于文艺接受主体的研究,同时也存在严重缺憾,需要我们用马克思艺术消费理论加以矫正,从而恰如其分地认定文艺接受主体的能动性和受动性及其在接受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文学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回溯西方艺术发展史,在他们充分市场化了的情况下,大多都对高雅艺术有着特殊的优惠和保护政策;许多正直的、有影响的思想家,始终坚持对艺术的商品化进行激烈批评的权力,因此,商品生产与消费和精神生产与消费,是两种性质不同的生产与消费;作为精神产品的文学,其价值是不能用金钱衡量的.艺术是一种追求高尚目的的自由活动,其价值永远不会被消费掉,而且会转化为日益丰富的、强大的精神财富.社会的转型,精神的震荡,对于清醒的艺术家来说,正是实现文学价值的最佳契机.  相似文献   

10.
从马克思研究生产的起点和最终目的来探讨艺术生产理论,马克思把意识形态理论引入到艺术生产理论的研究中;而本雅明则深入研究了现代背景下的艺术生产主体的状况和现代物质生产对艺术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