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人们对竞技运动训练现象的概括认识可称作对于这一现象的观念或观,从事竞技运动训练的人,对它有一种什么样的观念,则处理具体的训练问题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所以,科学的竞技运动训练观的建立,对于训练工作具有方法论意义的指导作用,在推动竞技运动训练科学化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竞技运动”与“学校体育”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以来我国体育理论界把学校体育与群众体育看做是大三角形的底部、是基础,而把竞技运动看作是顶部、是提高。二者是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我国体育理论教科书和许多体育教材中均把竞技运动的概念定义为:“竞技运动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或集体的运动能力,争取优异成绩而进行的运动训练和竞赛。”体育词典中的解释则是:“竞技运动:为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和集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取得优异成绩而进行科学的、系统的训练和竞赛。”  相似文献   

3.
比赛作为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逐渐发展成为运动训练的重要训练方法之一。但是,简单的“以练代赛”或“以赛代练”,都是违反训练学规律的。因此,在我国部分竞技体育项目取得一定突破的情况下,需要从运动训练学科的角度认真总结训练方法的科学性问题,正确处理好“比赛”与“训练”的关系,这不仅是竞技体育的科学理论问题,更是竞技体育技术实践与管理的指导性问题。“以赛代练”,不是不练,提法的科学理解必须明确。  相似文献   

4.
运用献资料法,研究在我国构建高等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教练员学”课程理论体系及教学内容的必要性及可能性。为应对科技、经济、教育与竞技体育相结合带来的挑战,满足提高高等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培养质量的需要,适应运动训练学学科分化和竞技体育理论发展的趋势,迫切需要构建教练员学课程理论体系和教学内容。多年来积累的研究成果为这种尝试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5.
文章批判了当今西方竞技伦理问题研究中的两种方法论上的缺陷:第一是以物理学或者心理学的事实论证取代伦理学的价值论证;第二是以形而上的神学来否定现实竞技文化生活的意义。同时,文章还指出了西方竞技伦理问题研究中关于“公正竞赛”理论的一个死角:公正的“对等性”对竞技伦理学目的论的脱离。  相似文献   

6.
从我国“体能”概念的源起出发,检索中国知网核心数据库进行“体能”相关关键词的CiteSpace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发现我国竞技运动训练理论“体能”概念的内涵已泛化为“广义的体能”,其外延扩大为“竞技体能”“健身体能”和“康复体能”3个下位概念,体能训练的研究范式也由此得以丰富。据此,剖析目前我国“竞技体能”研究中的一些热点问题,指出我国竞技运动训练引进、学习国际康复和健身训练方法、手段的必要性,但不加辨别地生搬硬套国外相关方法手段,导致我国竞技体能训练走入误区。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迄今为止,国内外一些学者就训练体制的结构提出了三种方案。即“金字塔”结构、、“摩天大楼”结构和“基地一条龙”结构。虽然,不同的训练体制在不同的国家有看实践成功的经验,然而,我们应清楚地认识至任何不加研究而照搬某种训练体制的做法很可能导致人、材、物的浪费,甚至阻碍竞技体育的发展。因此,训练体制“优化”方案的选择,必须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条件以及各运动项目的特点等进行科学的比较  相似文献   

8.
再论“竞技运动”与“群众体育”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再论“竞技运动”与“群众体育”的协调发展李力研竞技运动与群众体育都属于“体育”。这是我们的一般认识。然而,这两类体育毕竟又不完全是一回事,因此,它们需要保持一种“协调”的关系,特别是从行政管理的角度来讲,就显得更为必要。我这里就竞技运动与群众体育之间...  相似文献   

9.
通常在运动训练和比赛中产生疲劳是竞技体育普遍存在的现象,如果没有疲劳的发生就不会有超量恢复,没有超量恢复,就不可能提高运动技能水平.只有解决好训练--疲劳--恢复,这种对立和统一的矛盾,才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因此,解决超负荷训练或比赛造成的运动性过度疲劳是当前竞技运动训练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虽然目前的训练要求运动员有一定程度的"过度负荷"来刺激机体,以提高运动能力.但是什么程度的"过度负荷"为最佳,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确切的标准来衡量.高水平竞技运动员的训练和高强度、高密度的竞赛中,许多科学的训练手段孕育而生,其中恢复训练已被列入到训练计划之中.恢复训练计划的安排越系统、科学就越有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项群训练理论及其应用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以对竞技运动项目的科学分类为基础,提出和建立的“项群训练理论”,丰富了运动训练理论体系。其中着重研究了各个项群的形成与发展,系统地分析了各个项群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的影响因素,进而着重揭示各个项群运动训练的专门规律。“项群训练理论”的提出与建立,不仅促进着运动训练理论、方法的创新、移植及发展,同时在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制定、竞技运动项目的宏观管理、竞技人才的合理流动等方面均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及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中,如何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和体育教学任务,将竞技体育运动这一丰富多采的“素材”转化成既具有教育意义又符合教学实际和学生身心特点,为学生所能从事和乐于从事的“教材”,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和难题。这也是各种理论观点和各种教改研究都难以回避和力图去解决的问题,是一个上承教学思想和课程研究,下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场地器材改革的中间环节。这一问题的解决将会大大推动体育学科的建设,促进体育教学改革向深入发展。但是,要将目的不同的竞技运动科学地合理地加工成体育教材,不但要对体育教学任务和竞技运动的性质进行深入的研究,还要探索竞技运动成为教材的各种可能性,并在研究的基础上寻找竞技运动教材化的方法,即研究竞技运动怎样转化成教材,需要哪些过程,这种转化可以有几种形式,这就是本文要谈的竞技运动教材化的方向和方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 一位运动技术水平高超的运动员,或教练员,或体育教师,如果他们只“会做”技术动作,而不掌握有关教学、训练等专门的理论知识与技能,也就无法把潜在的技术优势转为教学所用。所以“会做”不等于“会教”。反之一个运动技术水平并不出众,但却具有教学训练基本素养和技  相似文献   

13.
1.现代奥林匹克的”人文危机”(1)政治左右体育英国体育社会学家麦金托什曾说:“顾拜旦男爵在创始近代奥林匹克时,他的确没有考虑竞技运动可以完全脱离政治。恰恰相反,他却是期待着通过竞技运动有可能改善诸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麦金托什认为竞技运动不可能脱离政  相似文献   

14.
张伟 《时尚球类》2007,(1):51-51
保龄球,这项室内竞技运动的典范,如今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就连NBA那些“空中飞人”也越来越多的加入到这项运动中。篮球比赛中默契的配合是最重要的。而这种默契不仅要在训练中培养,更重要的应该是在生活的点滴中磨合。保龄球造就了姚明和麦迪的“经典挡拆”,太阳队“行云流水”般的进攻,基德和卡特绝世的配合,马刺队那钢铁般的集体防守。  相似文献   

15.
吴昊 《体育科研》2003,24(6):45-45
在游泳训练中,从来没有什么简捷明了的“成功秘诀”可言。有多少个铸造冠军的方案,就会有多少种培养冠军的训练方法。这里没有哪一种方法是绝对“正确”的,也不存在哪一种方法是绝对“错误”的。运动员每年都有多次游出自己最好成绩的可能。回顾一下当今国际泳坛杰出健儿I?索普和I?德布鲁因的表现,就足以令人信服了:他们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前,都曾惊人地多次创造了优异成绩;接着他们在当年悉尼奥运会上又再一次创造出更惊人的优异新纪录。这种现象清晰地告诉我们:只要你在训练中游得快,你就能提高成绩,就能在比赛中,即使已经很疲劳了,也能…  相似文献   

16.
1.“举国体制”的由来和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着与世界各国人民交往、增进了解、建立友好关系的任务,体育交流无异是一个最好的载体。因此发展竞技体育事业,提高运动水平就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在当时的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仿照前苏联的模式建立起竞技体育训练的三级训练网,这种形式对建立我国的竞技体育训练体系起到了  相似文献   

17.
陈小平 《体育科研》2012,33(2):101-103
在竞技运动训练中,训练负荷扮演着极其重要、不可或缺的角色。它直接关系到训练效果和运动水平的优劣,是运动员从选材到结束运动生涯整个训练过程中最核心和最关键的因素。适宜的训练负荷可以带来优质的训练质量,而不适宜的训练负荷则不仅不能提高运动水平,而且会造成运动损伤或过度训练。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定期对训练负荷进行检测、分析和评定,是减少训练盲目性和提高训练效率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8.
训练理念对运动训练的效果起着深刻的作用。竞技运动训练一直在随着比赛数量的增加而在不断地改变,优秀运动员欲想在多次比赛中获胜,就必须改变训练的方式和方法,使训练适应并满足比赛的需求。不能完整、准确和有针对性地解释、定位专项运动特征是我国竞技运动训练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对专项运动内在、微观和动态的细节变化进行深入了解和认识是当前探索和研究专项特征的主要发展趋势。“乳酸阚模式”和“两极化模式”建立在不同的研究对象基础之上,它们在训练实践中的适用范围不同。以生物学理论为基础的中国运动训练理念的创新,主要通过适合的负荷强度刺激以及训练量的延伸,使运动员身体器官对训练负荷产生竞赛强度的适应性,从而有效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19.
体育同运动竞技是否同属一个范畴?这是目前我国体育界争论的一个焦点。一种观点认为,体育跟运动竞技(SPORT)是一码事,他们把体育和运动竞技合称为“体育运动”;另一种观点认为,体育同运动竞技完全是两码事,体育具有教育的属性,而运动竞技则是“费尔泼赖”,研究体育的人不需要去研究运动竞技,而研究运动竞技的不必要冠以“体育”的头衔。对这两种观点,笔者有自己的认识。一、竞技是娱乐的一部分世界上娱乐的内容丰富多彩,譬如计算竞技、演讲竞技、航海竞技等等竞技可以是人与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竞技运动中如何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进行了深层次的哲学辨析,即:“价值”就是“以人为本”。在探讨竞技体育中“以人为本”思想时,应更多的关注竞技体育以及运动员自身的价值所在,在竞技体育中真正反映“以人为本”的价值与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