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一、好莱坞科幻电影 经历了超过百年的发展,好莱坞科幻电影用独特的叙述方式和极具冲击力的艺术表现手法,戏剧化地展现出科技进步和社会变革给文化带来的影响.好莱坞用自己的探索方式,不断增加着科幻电影所能表达的主题和内涵. 好莱坞科幻电影从20世纪50、60年代开始步入发展的繁荣期.这个时期正是"冷战"的关键时期,笼罩在人们心理上的战争恐惧阴影加强了人们的想象力.好莱坞科幻电影纷纷以外星人、怪兽或核战争为主题,《地球停转之日》《火星人入侵》《外星人大战地球》以及《太空登月记》无不体现出"冷战"期间的美国人的思维和战争恐慌.  相似文献   

2.
王波 《山西档案》2005,(5):20-24
中国的冷战史研究有两大先天不足.一是档案利用条件的欠缺;二是意识形态倾向。作为深层原因的意识形态是中国冷战史研究的梦魇.因此,打破它,并建立一种基于相互依存的多边档案交流机制是中国冷战史研究的必然要求。这种交流机制是多渠道的.淡化了意识形态倾向的.它第一次让档案摆脱了在冷战史研究中用“文本解读政治”抑或用“政治解读文本”的两难境地.为中国的冷战史研究提供了一种类似“规范”的东西。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个正在和平崛起的大国,中国目前已经成为美国“文化冷战”策略的一个重要对象国,美国持续的文化渗透将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构成严重挑战。在文化冷战大背景下,大众传媒被赋予了实现或颠覆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使命。党报,作为我国媒体的排头兵,作为党的重要执政资源,兼具媒体属性和政治属性,在意识形态阵地的争夺中肩负重任。  相似文献   

4.
自二战以来,自由主义便成了西方政治和思想文化的一种自我认同,中间经过冷战、福利国家、民权运动等社会政治事件的刺激,以及学院中规范政治理论复兴的推动,自由主义毫无疑义地成为西方主流的政治意识形态。在这种背景下,西方学界关于自由主义历史与理论的研究和重述可谓卷帙繁多,佳作迭出。  相似文献   

5.
一 早在冷战时期,美国就利用各种手段对苏联实施意识形态外交,意识形态的侵略也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冷战结束后,苏联解体,以反攻主义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美国随即将意识形态外交的触角伸向了中亚独联体国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鲜明的中国自然也成为美国意识形态外交的主要目标.但是随着经济和信息全球化,美国意识形态外交手段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演变.  相似文献   

6.
刘源 《中国出版》2018,(9):40-44
学校作为传播知识、文化和社会意识形态的社会组织机构,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东方还是西方,都受到统治者和社会各个阶层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在中国古代,其作为传播统治者意识形态的机构设置,具备社会教育、意识形态传播和文化传承等媒介功能特点。清代满蒙官学作为一种具有民族特点的官办教育机构,其特殊的传播模式、组织结构、传播内容对清代的民族社会结构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歌曲《社会主义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绎为线索,采用意识形态、亚文化等文化研究的重要概念,试图辨析红歌演绎背后所呈现的文化意义及社会变迁图景。亚文化与意识形态之间的互动是本文关切的焦点,文章通过梳理红歌《社会主义好》四种不同版本的演绎及其历史情境,期望从中窥见在中国政治社会发展中,亚文化与意识形态的互相作用和特殊关联。  相似文献   

8.
王静怡 《新闻窗》2012,(4):62-62
一、多元文化发展趋势首先,多元文化是一种特定时期,特定空间内的意识形态。社会转型期所形成的社会结构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导致社会分化的出现,社会分层与多种利益集团导致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开始出现更多的冲突,另外非均衡性的发展导致的区域性发展不协调状况也造成社会矛盾的增多。  相似文献   

9.
毫无疑问,传播学作为一个"十字路口"的交叉性学科,多学科属性是其奠基之初就具有的典型倾向,同时,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传播学的起源与其在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时期的应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而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时期的宣传战、心理战等在推动传播研究走向建制化、成为一门学科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针对传播学研究的起源,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是不可回避的历史场景,透过这一历史场景,传播研究在人力、物力、财力和研究取向、研究议题、研究方法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而这一切都以当时的社会背景为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述说冷战史上的战例,朝鲜战争绝对是绕不过去的。这场发动于1950年6月25日终结于1953年7月27日的战争,本来应该属于朝鲜与韩国之间的名副其实的"朝鲜战争",但在冷战的大背景下,美国、中国、苏联等18个国家均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因此,要追溯"冷战"时期的历史,无论是那一个国别的学者,都会有一个章节的不同言说。区别在于,这个学者持有怎样一种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1.
在西方的社会批判、文化批判和媒介批评理论中,意识形态理论以其强烈的批判性又被称之为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在过去两个世纪内,在西方的媒介及其文化批判领域,随着不同时期的学者对"意识形态"这个概念的内涵的不同阐释,先后形成了法兰克福学派、伯明翰学派、全球主义以及后现代学派等四种媒介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12.
在冷战期间,除了全球范围内的局部热战,美苏双方更多的是在经济、科技、文化和军备上的"冷"较量.美国利用自身的物质和文化影响力,极力向苏东国家输出西方价值观,而文化作为一种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不像经济或科技那样具有直观的对比性,所以往往更多的是在思想层面对人们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能比武器的杀伤起到更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以广播、电影为例,概述冷战时期美国文化对苏联及东欧国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电影作为一门视听语言综合艺术又被称为社会文化的载体。通过生动形象的影像画面、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传达隐含在画面背后的国家意识形态、社会背景以及历史文化,甚至折射出当代社会人们的生存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这个层面来讲,电影不仅是一种大众娱乐消遣的方式,同时也用包含意识形态的影像手段引导观众的价值观念。崛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好莱坞科  相似文献   

14.
图书馆与休闲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是群众文化事业,是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的社会化设施,其收藏的全部文献记载着人类社会不同时期的文化,构成了一部人类文化的发展史。而休闲文化同样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是大众的一种精神与物质需求在社会意识形态中的反映,以促进个人闲暇时间与社会精神财富相结合,引导人们把休闲方式同日常生活、教育和文化需求联系起来,达到增长知识、提高大众文化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翻新柏林     
柏林是一个典型的政府扶持的城市。与英国城市不同,上个世纪冷战时期,由于两种意识形态的对峙,阻碍了这里的发展;而在两德统一后,进入90年代,柏林才开始走上复兴之路  相似文献   

16.
席畅 《兰台世界》2016,(9):49-50
档案文化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现实体现,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文化对档案文化功能实现发挥巨大的影响。本文从文化功能的内容和文化功能发挥的途径两个方面分析了信息文化对档案文化功能实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从社会治理的视阈来看待毕摩文化,在彝学研究中是一个创新。在社会治理中,毕摩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驱动和引导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对社会治理具有积极的能动功能。毕摩文化不仅对人们行为规范、道德约束、心理调适有着自身独特的功能,而且对维系社会秩序、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有着重要功能。毕摩文化为社会治理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资源,对彝族社会和谐稳定产生积极影响,进而推动社会治理实现"善治"。  相似文献   

18.
意识形态分析是传播批判学派中的重要一支力量。在广告传播理论的批判研究领域,一直缺少一种整合性的研究构想和研究方法,而意识形态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分析研究现代广告的视角,同时也为广告的社会文化批判理论建构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国际上对冷战有一个共识:冷战的中心是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斗争。从这一观点出发,人们可能会期待,随着苏联的解体、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的消失和冷战的结束,国际关系领域里的意识形态的斗争将会减弱、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20.
每一种新的政治经济结构,都需要建构坐落在一个新的历史观与世界观之上的"中国梦"。科幻电影,一方面以现代科学技术的幻想为基石,承载和传承了中国"武侠文化"里所强调的集体主义到僵化的主流文化的一种补充与反击。另一方面,当小说中的"科学幻想"与"现实"之间存在脱节或错位时,科幻电影会以"无差别接受"的共通的情感密度,清晰地呈现出作为一种现代性神话自身的激励性。在此意义上,《流浪地球》打破了中国科幻题材所遭遇的表达失语,裹挟着中国式的家国情怀,以强烈的工业化质感、东方式的诗意美学,以一种更具感染力和阐述力的新的认知范式,实现了某种"哥白尼式革命"般的范式转移,铺就了一条通往中国科幻电影山脉的甬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