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戴月俊 《图书馆论坛》2006,26(3):171-172,159
福利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的一个环节,它对提高高校图书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有重要意义,是高校图书馆对人才吸纳、维系和激励的前提。文章论述了福利、福利管理的含义,分析高校图书馆福利的内容、高校图书馆福利的效用分析及高校图书馆进行福利分配应该掌握的尺度。  相似文献   

2.
浅论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总被引:52,自引:2,他引:52  
比较人力资源的几种概念,指出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分析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经营中出现的偏颇,提出一系列改善当前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举措。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实行人力资源管理必要性的分析,指出高校图书馆应重视和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并提出了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以及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论高校图书馆的人力资源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源的建设与发展关乎到图书馆的发展,文章试图分析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短缺的原因,探讨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开发、引进及合理利用对图书馆建设和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运用SWOT分析法,对网络环境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进行战略分析,认为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的关键在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档案信息服务的拓展、业务机构、工作流程的再造、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及公共关系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对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的SWOT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是事关图书馆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以竞争情报分析方法SWOT对影响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的内外环境进行了阐述,旨在科学地认清形势,确保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走上健康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针对河南省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队伍的状况.采用多种方式对本省高校进行了“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情况”的调查工作.并在调查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对河南省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高素质人力资源:高校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根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高校图书馆发展面临的严峻局势极需高素质人力资源,分析了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的现状.认为应多渠道、多方面地对图书馆人力资源进行积极培训.使当前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素质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9.
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与图书馆事业发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通过对21世纪经济时代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现状分析,论述了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概念,结合当前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改革,对高校图书馆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创新的角度提出了开发人力资源的新理念、新举措。  相似文献   

10.
新建高校图书馆建设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新建高校图书馆现状分析,从文献资源建设、人力资源管理及图书馆服务三方面对新建高校图书馆建设提出一些建议,并积极探索如何以改革、创新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1.
新兴技术识别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意义] 对国内外新兴技术识别方法进行系统梳理,总结研究现状,分析存在问题,为今后新兴技术识别方法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在文献调研与计量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目前主流的新兴技术识别方法,结合典型案例分析各类方法的特征及其在新兴技术识别过程中的优缺点,并为未来新兴技术识别方法研究提出建议。[结果/结论] 目前的新兴技术识别方法既有定量的,也有定性的,常见的方法包括基于测度模型、文献计量以及文本挖掘的方法,且越来越倾向于多方法融合应用,不过现有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未来对新兴技术识别方法的研究应该加强对新兴技术本质特征的探究,加强具体识别方法对新兴技术的解释意义,以及从数据源、识别方法两方面共同提升新兴技术识别的时效性;同时,还应该加强对新兴技术识别中多源数据有效融合与应用方法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Purpose/significance] The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identification methods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at home and abroad, then summarizes research status and analyzes existing problem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ture research on identification methods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Method/process] On the basi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bibliometric analysis,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current mainstream identification methods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and analyzed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impact on the research of identification methods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combined with typical cases, then propose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on identification methods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Result/conclusion] The current identification methods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conclude quantitative methods and qualitative methods. The common identification methods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are mainly based on measurement models, bibliometrics and text mining methods, and they are increasingly inclined to be multi-method fusion.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deficiencies in the research. Future research on identification methods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should strengthen the exploration of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and strengthen the interpretation of specific identification methods to emerging technologies, and promote the timeliness of identification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from data sources and identification methods as well as Strengthen the exploration of effective fusion methods and application methods of multi-source data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相似文献   

13.
本文指出研究方法对档案学研究的重要性,分析了我国档案学研究生教育中对研究方法的不重视的情况,提出了加强档案学硕士研究生的研究方法课程设想,包括:开设研究方法培训班,建立档案学研究方法课程体系,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中国目录学史研究中的方法论非常重要,不同的研究方法往往直接导致不同的研究结果.要想取得迥别前人的结论,首先应考虑如何在研究方法上突破前人.在分析权威方法利与弊的基础上,从个性化研究方法的使用、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比较方法的介入等具体层面讨论了目录学史研究方法的更新问题.  相似文献   

15.
Methodological transparency facilitates rigorous, trustworthy, and reliable mixed methods research (MMR). Because divergent views on the conceptualization of mixed methods can create confusion for researchers, methodological transparency can help researchers to replicate methods in other studies and attract them to mixed methods research. Many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to assess the utilization of mixed methods research in several disciplines, but few i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LIS) have studied how authors describe the methods used.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clarity and detail provided about methodology in mixed methods research articles in LIS, focusing on South Africa and Nigeria. Content analysis was used to assess 104 doctoral theses, of which 10 used mixed methods. Results suggest that methodological transparency in MMR research is underrepresented in LIS. This study contributes to the discussion on how LIS can enhance the quality of mixed methods research studies by underscoring the importance of methodological transparency in such studies. Researchers and LIS educators can use the gaps identified by this study to use and report mixed methods appropriately in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16.
既有的图书馆学专门方法研究模式一直将目标锁定为具体方法的构建,其弊病在于一方面忽略了方法论中专门方法与一般方法的辩证关系,割裂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又夸大了专门方法对于方法论体系乃至整个学科存在的重要性。而专门方法的界定其实既无必要,也不可行。只有回归研究实践,结合具体问题探讨研究方法,才能将方法论研究重新拉回到原先设定的用以指导图书馆学研究实践的轨道。  相似文献   

17.
基于Push技术的信息获取方式及其应用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王咏 《情报学报》2000,19(4):363-638
针对传统的信息获取方式存在的局限性,本文介绍了Push技术的特点与实现方式,详尽阐述了基于Push技术的信息获取方式的高效性,论述了基于Push及智能推拉技术的信息获取方式的应用,并进一步分析了Push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大数据时代,知识资源呈现数量大、种类多、关系复杂等特征,增加了知识组织的难度,仅依靠知识自组织方法或知识他组织方法很难缓解这一困境。针对这一问题,文章尝试融合知识自组织和他组织方法。首先,对知识自组织和他组织方法进行简要介绍,其次,从知识组织的主客体、理念、维度、工具、方法与技术等方面比较知识自组织与他组织方法,挖掘两者的融合点。最后,探讨知识自组织和他组织方法融合机理,并构建知识自组织和他组织方法融合模型。本研究不仅深化了知识组织理论,还为知识组织实践工作提供新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图书情报学研究中科学方法体系的形成是学科成熟的标志.为了了解图书情报学现实研究中科学方法的应用情况,文章以2010年的期刊论文为样本,选取本领域的五种核心期刊,对所刊载的学术论文的研究方法进行调查.调查发现,我国图书情报学研究方法的应用存在应用多样性、注重理性思维等特点,但也存在科学逻辑意识不强、缺乏实证程序等不足.文章提出完善图书情报学方法论的建议:(1)形成我国图书情报学研究特有的方法体系;(2)在不同类型的研究中科学使用相应的研究方法;(3)重视我国图书情报学研究方法的教育;(4)注重多种研究方法的协同运用.  相似文献   

20.
领域前沿识别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瑞  许海云  董坤 《图书情报工作》2018,62(23):119-131
[目的/意义]通过比较分析不同的领域前沿识别方法,总结各类方法在识别与预测前沿上的优缺点,为未来研究前沿的识别与预测提出改进意见。[方法/过程]通过综述国内外研究前沿相关的文献,辨析研究前沿的相关概念。分析目前主要的研究前沿识别方法,相较于传统的识别方法,重点对变革性研究前沿的识别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当前领域前沿识别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结果/结论]就概念而言,对“研究热点”、“新兴研究”和“研究前沿”的概念内涵在时间和创新程度两个维度上进行了区分,依据创新程度的不同,研究前沿可以分为“常规性研究前沿”和“变革性研究前沿”;就识别方法而言,不同方法都有其适用场景。未来需要深入挖掘“研究前沿”,尤其要关注到主题之间的语义关联和多源数据的多元关系融合,以及对“变革性研究前沿”的前期征兆进行特征挖掘,并构建相应的识别与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