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合成含双元或多元金属的中孔载体材料,以期得到稳定高效多用途的工业催化剂,是材料研究方面新的趋势。采用中性伯胺(DDA)模板剂,在硅酸四乙酯(TEOS)的水解聚沉过程中,将双元金属Fe、Ce引入中孔分子筛骨架中,首次原位合成了分子自组装Fe/Ce-HMS。低角X衍射(XRD)、电子衍射(ED)及电镜(HTEM)分析表明合成样品为一维直通道纳米中孔材料,同时傅立叶红外变换(FT-IR)光谱分析发现SO_4~(2-)有强化分子的组装作用。  相似文献   

2.
应用预先合成的[Fe3O(OOCCH3)6]作为基础原料合成了几种金属卟啉介孔金属-有机骨架材料,这类材料定义为PCN-600(M)(M=Cu,Fe,Co),具有介孔孔径尺寸,并且具有较大的孔容量.这几种材料中,PCN-600(Fe)在氧化反应中具有优秀的催化效果.  相似文献   

3.
该实验以FeCl3·6H2O为铁源,以对苯二甲酸(H2BDC)为有机配体,通过原位水热法合成了MIL-101-(Fe)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并将其用于水体中草甘膦的吸附.在MIL-101-(Fe)制备过程中,通过改变吸附剂的干燥温度,制备了不同的吸附剂,并用SEM、XRD、FTIR等手段对吸附剂进行表征.通过吸附等温线、吸...  相似文献   

4.
Cu/Ce—HMS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XRD,FT-IR及HRTEM等表征证实合成了Cu,Ce双元金属嵌入的HMS,合成样品为球状纳米晶体,Cu,Ce双元金属的嵌入,使HMS的D100面的X衍射特征吸收峰呈现宽化和低角位移趋势,Si-O四面体的骨架不对伸缩振动带(1082cm^-1)因金属源和嵌入的金属元素不同,出现不同程度的紫移。  相似文献   

5.
将铜稳定、均匀分散在MCM—41型中孔材料的结构中,可充分发挥铜活性中心的催化活性。特定条件下。采用季铵盐类模板剂,在正硅酸乙酯(TEOS)的水解聚沉时,向材料的结构中引入金属铜源,成功合成了分子自组装Cu—MCM—41型分子筛。经XRD、FT—IR、ED、HTEM、TG—DTA分析,证实了样品属多晶态纳米材料,铜的骨架含量及脱模条件如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对材料结构的稳定性及中孔有序度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XRD、FT-IR及HRTEM等表征证实合成了Cu、Ce双元金属嵌入的HMS,合成样品为球状纳米晶体,Cu、Ce双元金属的嵌入,使HMS的D100面的X衍射特征吸收峰呈现宽化和低角位移趋势,Si-O四面体的骨架不对伸缩振动带(1082cm-1)因金属源和嵌入的金属元素不同,出现不同程度的紫移.  相似文献   

7.
以P123(三嵌段共聚物)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和硝酸铁为前驱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在酸性条件下合成了SBA-15负载γ-Fe2O3(Fe和Si摩尔比为0.3)的有序介孔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选区电子衍射花样(SAED)和氮气吸附等手段对所合成的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此合成材料具有类似于SBA-15的结构,铁以高分散的γ-Fe2O3纳米晶的形式分布在介孔氧化硅基体中.对高氯酸铵的催化实验结果显示,γ-Fe2O3/SBA-15催化高氯酸铵的分解放热量由纯SBA-15的420.5 J/g提高到1125.8 J∕g,说明纳米γ-Fe2O3能够有效促进高氯酸铵的分解.  相似文献   

8.
将铜稳定、均匀分散在MCM 41型中孔材料的结构中 ,可充分发挥铜活性中心的催化活性。特定条件下 ,采用季铵盐类模板剂 ,在正硅酸乙酯 (TEOS)的水解聚沉时 ,向材料的结构中引入金属铜源 ,成功合成了分子自组装Cu MCM 41型分子筛。经XRD、FT IR、ED、HTEM、TG DTA分析 ,证实了样品属多晶态纳米材料 ,铜的骨架含量及脱模条件如焙烧温度、焙烧时间 ,对材料结构的稳定性及中孔有序度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将工业丙烯酸和致孔剂溶胀到聚二乙烯基苯树脂球中,通过悬浮聚合合成了茶碱分子印迹和非分子印迹的大孔聚二乙烯基苯/聚丙烯酸互穿聚合物网络(PDVB/PAA 1PN)珠体,测定了两种IPN的结构及其对茶碱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两种IPN的物理和化学结构相近,但分子印迹IPN对印迹分子具有较好吸附作用,从而实现了以较简单的方法合成分子印迹效果好的大孔交联聚合物.  相似文献   

10.
以Zn(NO3)2·6H2O和1,4-对苯二甲酸作反应物质,N,N-二甲基甲酰胺作反应溶剂,三乙胺为去离子剂合成了一种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5)。详细考察了合成条件,并对样品进行了XRD、IR、SEM和TG-DTA表征。合成样品中含有大量的溶剂分子,采用热处理和溶剂萃取两种方法去除溶剂分子,并对处理后的样品进行了低温储氢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样品中的客体分子是影响样品储氢性能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客体被完全转移的样品较未进行客体转移的样品表现出更好的储氢性能。  相似文献   

11.
过渡金属Cu、Fe、Co、Ni、Zn、Mn的可溶性盐类以及稀土金属La、Ce、Pr、Nd、Sm氧化物在HClO4中溶解后在一定条件下与脱镁叶绿素合成过渡/稀土金属叶绿素;过渡金属叶绿素皂化可形成可溶性过渡金属叶绿酸盐;可溶性过渡金属叶绿酸盐又可与某些金属离子反应形成难溶性的过渡金属叶绿酸盐。通过研究这些金属叶绿素配合物的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UV-Vis)并与脱镁叶绿素或脱镁叶绿酸对比,对其谱图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设计了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合成及其芳香类化合物吸附分离性能的教学实验。通过水热法合成多种具有芳香化合物吸附性能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研究其对2-苯乙醇和1-苯基-2-丙醇的吸附性能。改变NH2-UiO-66合成中氨基基团的比例,结合X射线衍射和比表面积测试分析,了解到氨基基团的引入不影响NH2-UiO-66(n)的框架结构,但会改变比表面积、孔径和孔体积,进而影响其对2-苯乙醇和1-苯基-2-丙醇的吸附性能。该实验有助于学生学习并掌握常用分析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巩固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13.
一、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判断常见金属原子的活动性顺序为:K、Ca、Na、Mg、Al、Mn、Zn、Fe、Cr、Ni、Sn、Pb、(H)、Cu、Hg、Ag、Pt、Au从左到右,金属原子的还原性逐渐减弱,对应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减弱;Fe3+氧化能力介于Hg2+、Ag+之间。二、根据非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判断常见非金属原子的活动性顺序为:F、O、Cl、Br、I、S、P、C、Si从左到右,原子的氧化性逐渐减弱,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减弱。通常情况下,Cl2、Br2分子的氧化性比O2分子强,是由于O2分子的键能比Cl2分子、Br2分子键能强的缘故;高温下,O2分子的氧化性比…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水杨醛和三乙基四胺合成了三水杨醛三乙基四胺配体,将配体与Ce(NO3)3·6H2O反应合成了三水杨醛三乙基四胺合铈(III)金属配合物。使用熔点法、红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以及摩尔电导率法对合成的金属配合物结构进行了初步推测。用荧光光谱法对所合成的铈(III)金属配合物与牛血清蛋白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金属配合物可与牛血清蛋白相互作用生成复合物,在0-2.6×10-5mol/L浓度范围内有两种淬灭方式:当浓度较小时(小于1.2×10-5mol/L)以静态淬灭为主,而当浓度大于1.2×10-5mol/L时则以动态淬灭为主。  相似文献   

15.
考察了酸碱环境对Fe -HMS合成的的影响 ,通过对合成样品的XRD、FT -IR、SEM表征 ,发现在碱性条件下 ,Fe -HMS晶体易于合成 ,并且合成样品的DDA模板效应强、晶体结构稳定、孔体积大、Fe含量高。  相似文献   

16.
为增强Tb3+离子在近紫外区的激发效率,采用水热法制备新型单相Ce3+,Tb3+掺杂的KY(CO3)2稀土发光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热重差热分析和光致发光光谱分别对发光材料的物相结构、热稳定性和发光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e3+和Tb3+可以有效地替代KY(CO3)2晶格中的Y3+,合成新型稀土掺杂的KY(CO3)2...  相似文献   

17.
运用G98W,采用Lan12dz基组,对茂金属配合物[(eta^5-C5H4Si2Me5)MoI(CO)3]进行从头计算研究,探讨配合物结构单元的稳定性、分子轨道能量、原子净电荷布居规律,以及一些前沿分子轨道的组成特征等,结果表明,标题配合特结构在能量上是稳定的,作为结构单元而存在.为茂金属配合新的合成、分子组装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运用G98W,采用Lan12dz基组,对茂金属配合物[eta^5-C5H4Si2Me5)Mo-Br(CO)3]进行从头算研究,探讨配合物结构单元的稳定性,分子轨道能量,原子净电荷布局规律,以及一些前沿分子轨道的组成特征等,结果表明,标题配合物结构在能量上是稳定的,作为结构单元而存在,为茂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分子组装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4,(8):F0003-F0003
多孔性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是一类晶态孔材料,在气体吸附和存储、离子交换、分子识别、催化、化合物选择性分离和手性分离以及光、电、磁等领域有巨大的潜在应用,已经发展成为沸石、分子筛和碳纳米管之外的又一类重要的新型多孔材料,是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多个化学分支的重要研究方向。在传统上,人们认为晶态孔材料的框架是刚性不变的,然而,MOF却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现象:MOF晶态孔材料的框架是柔性可变的,MOF的孔道尺寸、形态会随着客体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即存在所谓的“模板效应”和“动态框架”。这类效应不仅可以用于合成特定结构的MOF、调控MOF的孔径,而且产生了很多新奇的性质,以及诸如分子开关、传感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N-正丁基二乙醇胺和长链N-十二烷基二乙醇胺两种配体,在30℃和pH7.20的条件下,研究了这些配体与Ce(Ⅲ)形成的金属配合物对双(对硝基苯酚)磷酸酯(BNPP)的催化水解作用,实验发现,这些金属配合物对BNPP有高效快速的催化水解作用,由长链N-十二烷基二乙醇胺-Ce(Ⅲ)形成的多核功能金属胶束对BNPP的水解作用大于短链的N-正丁基二乙醇胺-Ce(Ⅲ)金属配合物。在pH7.2时,其水解的表观一级速率常数分别为8.77x10^-3s^-1和1.62x10^-2s-1,为BNPP自发水解的10^8和10^9倍,接近于天然酶的活性水平。提出了催化反应的机理,建立了金属胶束和金属配合物催化通用的三元复合物动力学模型,获得了相关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