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不同于显性的心理课,生物课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往往是隐性的,沉在书面知识之下,需要生物教师去探索、去发现。在生物教学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元素,教师要深挖教材内涵,拓宽教材外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找准切入点,适时适法地将心理健康教育蕴含于生物知识传授之中,不着痕迹地使学生在科学文化知识和心理健康素质方面获得双赢。  相似文献   

2.
王尚芸 《甘肃教育》2014,(24):111-111
正新的教育课程体系强调基础教育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把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学科教学挖掘心理教育内涵。为此,笔者在生物教学中,依据学生实际、学校心理健康的目标内容及初中生物教学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通过培养学生自信心,重视生命教育、青春期心理教育,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等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在学校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进行心理健康课教育之外,学科教学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和主要渠道,在学科教学中融合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往往能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在学科教学中与心理健康课联系最紧密,实施最有效的学科教学,应属生物教学,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生物教学中的相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课教学,实现在生物教学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自觉运用心理学基本原理、方法及心理辅导技术,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有效地发挥学科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那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掌握学生智力和非智力水平,根据学生实际接受程度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内容,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融合的师生互动关系,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绪、情感等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5.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挖掘生物教材中适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品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中学生心理疾患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虽然有的中学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毕竟不是仅靠几节心理辅导课就能改善的.在学校中,学生与教师接触的机会大多在课堂中,师生之问的关系基本也是在课堂中形成和发展的,因此,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在现代教育中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7.
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学校开设了心理辅导的课程。高中是学生青春发育时期的关键阶段,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应利用生物学科的特点,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论述了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现状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性,以及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优越性和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9.
龚智勤 《考试周刊》2012,(11):145-145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迅速的科学之一,因为生物科学与人类生存和健康、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这意味着21世纪人类将进入生物科学技术的新时代。而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人际关系的错综复杂,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面临严峻的考验.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所以,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在现代教育中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0.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作武 《成才之路》2010,(20):86-87
中学生处于青春期.生理学家称之为“心理动荡期”,随着生理的变化会产生一系列心理变化。作为青年期开始的高中阶段,个体心理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动荡性、自主性和社会性等特点,思维敏锐,但容易偏激:热情,但有较大的波动性;意志品质也在发展,但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出明显的冲动性;对家长、教师表现出逆反心理。为此,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强调了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各项教育教学活动。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1.
生物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阐述在生物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几项措施,达到培养学生自信、自立、自强等健康心理教育的目的,以及如何结合教材内容,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适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合格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生物教学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下面谈一下我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3.
笔者通过多年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和研究,结合现在初中学生的心理现状,利用初中生物教学这一阵地,综合论述了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以及课后反馈及交流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和方法及措施,以求达到生物知识和心理健康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是时代的呼唤、社会发展的需求。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努力挖掘课本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适时地、自觉地、有意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将会使学生在身心两方面得到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5.
郑元敏 《考试周刊》2011,(92):199-200
心理健康教育在当前的教育中是不容忽视的一门课程,在生物教学中要利用学科特点,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16.
生物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使学生获得并运用知识的过程,也是使学生发展能力、形成品质、掌握方法的过程,在生物教学实践中,就如何充分利用生物课堂、深挖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通过展示学科的美来优化学生心理环境等方面,我们作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7,(60):150-151
近些年来,心理健康问题在中学生群体中日益突出,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也日益严峻。而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离不开学校教育。本文结合现在初中生的心理、生理现状,从教师自身心理健康状态对学生的影响以及初中生物教材中有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出发,结合课堂教育实践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求达到学科知识和心理健康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9,(76):147-148
健康是学生之本,身体和心理的健康都很重要。如何能让身体和心理并行发展,就要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关注身体健康的同时更要关注心理的发展,不良的心理问题导致一些学生出现了过激的行为,不仅危害自身,也严重影响到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在初中生物的教学中,作为生物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生物知识和能力,也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在生物课堂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待学习和生活,使其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19.
自素质教育实施以来,各个阶段的教育都开始转变教学思想,不再只重视知识的传授,更加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向前发展。在教育的过程中,笔者认为保障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向前发展是重中之重。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懵懂的阶段,心理和生理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很可能会养成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笔者作为一名初中的生物教师,在以下主要论述初中生物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希望能促进初中学生健康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生物课程标准》根据学生心身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社会和生物科学发展的需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着眼于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力求通过生物学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能够拥有健康的心理和身体。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真正学好生物知识,领会生物科学的奥妙与真谛。现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和体会,谈点初浅的认识,以求共同研究和商榷。一、挖掘生物教学的心理教育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