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在语文教育的缺失,实际上是结构性的缺失。随着新世纪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语文教材也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教材应该根据新时期的新要求,修订语文教学大纲、配套教材和教学辅导资料,建设一套自成体系、特色鲜明、涵盖面广、兼容性强而又具有权威性的规范大纲、经典教材、科学教辅资料系列,为未来的语文教学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教学大纲必须创新,应使语文具有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的文学知识,了解中国文学的简单架构,将新老知识系统化;传播中华人文精神,使学生在古今文化精品的熏陶下,促成思想境界的升华和健全人格的塑造;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文不选空洞说教的文章,应选优秀的文学精品,应是中国文学精华的荟萃;要具有开放性,要把外国经典文学名著列入其中,进一步开阔学生视野。  相似文献   

2.
李瓯潮 《教育现代化》2005,(11):100-100
新课标对语文教改提出新的要求:“正确地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不断丰富学生的人文内涵。”这一要求从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角度界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意味着“人文精神”将会在未来的语文教学中提升到重要位置。也给我们的语文教学一个信号:要充分体现语文课程中的人文内涵,张扬失落的“人文精神”。语文教学专家于漪曾说:学语文就是学做人。伴随着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练,要渗透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语言文字不是单纯的符号系统.而是一个民族认识世界、阐释世界的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它与深厚的民族文化联系在一起。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探寻人类人文精神的亮点,沐浴人性的光辉,使学生受到这种熏染,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3.
加强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人文品位和审美情趣。”新教材改革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强调语文教育所具有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通过经典文学作品了解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新的语文教材在选材上突出了人文性,这也对当前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必须从审美的角度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语文教学过程。本文试图就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新教材蕴涵的人文因素加强审美教育这一问题提出一点粗浅看法。一、利用课文中再现的“自然美…  相似文献   

4.
朱其海 《现代语文》2008,(10):10-10
一、新课程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 (一)注重人文素质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内在要求 北大人钱理群教授曾说:“中学语文教学落实到人文教育上,就是给人建立一种精神底子。”这句话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就语文课的性质而言,语文课也是文学课。而文学的功用在哪里?文学是与人的精神、心灵共通的,无论是优秀的还是劣质的文学作品都会影响人的思想。或把人引向真善美,或把人引向假丑恶,  相似文献   

5.
现在语文教学的大气候跟前些年相比,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语文人文性的确立、新教材的使用和近期新课标的颁布,应该说为语文教学创造了相对宽松、相对理想的环境,因此,我们有理由说,我们可以大胆一些,大气一些,进行非应试教育的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一语文是最体现人文性的学科,因为课文是文质兼美的,学生是生动活泼的,老师又是最具人文色彩的。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语文课更多的是让学生体验语文、感受语文,在体验和感受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但无可否认,我们还没有走到这一步。“课文无非是一个例子”,我们没有把课文当…  相似文献   

6.
目前,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现象,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出现如此问题,因素很多,其中,在教学评价方面出现的把“过程目标”当成“最终目标”,无疑给教育教学提供了一个错误导向。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过分偏重对课文内容的评价学生学习语文的最终目标,从语言的角度说,是形成听说读写的能力;从人文的角度说,是丰富文化积淀,激发热爱汉语言和中华文化的情感,为学生今后的生存和发展、形成健康人格打好基础。为了让学生形成阅读能力,让学生学习一篇又一篇的课文,阅读一篇又一篇的文章,这是必然的。学习课文,阅读文章,…  相似文献   

7.
李观华 《广东教育》2002,(12):44-44
语文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最大优势在于情与美,而情与美主要来源于文学。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阴影的笼罩下,语文教育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和训练,忽视以情与美为特征的文学教育,对语文课上少得可怜的一点文学,我们的语文教师也将其皮肉与灵魂分开,变成抽出了灵魂、意蕴和滋味的文学知识、文学技巧和文学理论的传授。语文课更多的是考虑政治思想、作家名气、社会需要,忽视了文学的美感、作品的质量、人的心灵需要,学生难于领略到灿烂辉煌的文学世界的风貌,体会不到人心灵的丰富和个性的舒张。须知,学生的文学基础不牢,语文素质就只是一…  相似文献   

8.
目前,语文教育在如何开展人文教育的问题上,由于认识的偏颇,走进了“把人文教育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或文学教育”的误区。面对这一事实,作为语文工作者,仅停留在反思的层面是不够的,而应当在教学中积极作为,做到转变观念,积极落实新课程理念;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让学生在平等互动中得到人文浸染;充分开发和利用具有丰富人文属性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9.
张海峰 《云南教育》2002,(13):38-38
人文就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教育是由文化而人的纵向过程,即通过人对社会文化的内化而成为人的一种心理品质,成为人的一个稳定的内心世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不但是一门基础学科,而且也是一门人文学科,理应承担起促进人的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弘扬人文精神的责任,让学生从语文学习中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和感染,受到人文思想教育。本文所列举的几个教学片断,都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成功地渗透了人文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它会对‘我’说些什么呢?”(《小狮子爱尔莎》教学…  相似文献   

10.
贰 古典教育的现状,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文化教育界对过去几十年的中小学语文教育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讨论。经过这几年的总结、反思与重新审视,中国语文教育正在拨乱反正,回归传统,古典教育又重新受到重视。这主要表现在.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古代诗文教学占有重要的地位。高考语文试卷也把古代诗文阅读列为重要的考查项目.社会上也出版了众多有关古典教育的普及读物.  相似文献   

11.
正新诗在小学语文课文中,占的比重并不大(除北师大版以外)。但这部分课文,不少教师认为是难点,不知道怎么去教。新诗教学为什么会成为难点呢?新诗教学应该让学生掌握和领会什么呢?我想就这些问题,同大家一起进行一些探讨。诗歌属于文学,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可这种体裁,同小说、散文、童话等体裁又有明显不同。我们说,从审美视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中的“文道统一”.实际上就是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也就是语言文字的工具性教学与人文、科学、思想、情感教育的统一。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通过语言的学习积累,运用语言这一工具进行思想交流。但同时又通过对语文教材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与文学熏陶。下面我就在语文教学中贯彻实施“文道统一”的体会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3.
语文学习是我们学会与人交流,传承我国传统经典文化的一个重要基础,在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培养人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教会我们每个人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小学语文教育可以说是广大小学生们的启蒙教育,对学生们今后的个性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从小学语文教育现状入手,对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培养人文素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一、走进名著,在召唤中回归文学是什么吸引了孩子在长达80分钟的教学时间里,始终聚精会神地追踪着教师,在那看似轻松的课堂上却同时获得了海量的信息呢?是什么使我们的学生,因了这一篇课文《三打白骨精》而焕发起了阅读原著的巨大兴趣。我想,首先就在于这节课找准了课文《三打白骨精》与原著间的契合点,教师有效地把握住课堂容量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利用课文导向原著,又通过原著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以来,从某种意义上,高中语文教学被异化成为语言文字工具的教育,一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肢解优美的课文为知识能力的练习,这使语文教学的审美与文学作用丧失,语文教学变成了纯粹的应试教育。在新课改的影响下,语文教学更加提倡人文性。跟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功能相比,人文性更加注重人的需要和具备科学性。遵循以人为核心的原则,注重语文教学的思想性、人性化、文化性,这跟大教育观与大语文观相符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注重人  相似文献   

16.
高中阶段的语文教育"立人"这一基本初衷,使学生能够处在富于人文光彩的课堂氛围之中。教材里面所涉及到的人文教育内容,也意在使学生在接触文学知识的同时,形成一种正确的做人理念。弘扬语文教学过程中所隐含的人文精神,让人文关怀不再只是一句空话,促进学生注重自身发展、处理好自身与环境的关系。一、教师用人格魅力践行人文关怀古语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对于塑造学生富于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是内因,只有学生读懂课文或听懂教师语言,才能领会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学到各种知识,受到一定的教育。而学生要学会、写好文章,或说明白一个道理、一件事情以及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也必须运用语言。可见语言训练的重要。 语文课的语言教学,应从内部语言思维能力训练入手,进而达到提高外部语言能力的目的,使学生从中受到思想和文学知识方面的良好教育。 一、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特殊含义,训练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在特定的语境中,有…  相似文献   

18.
文学具有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审美作用,当前中学语文增加文学作品的分量很有必要。从语文教育的传统看,我国语文教育主要是文学教育;从世界教育发展趋向看,人文学科的复兴已成为一种潮流;从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看,语文学科要把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与人文意向为基本目标之一。中学语文教学与大学的专业任务目标不一致。搞好文学教育要立足于课堂,发展于课外。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要与生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语文课堂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更要引导学生欣赏祖国优秀语言文字中蕴含的诗意.只有这样,语文学习,才能实现人本的回归--既是品读课文,也是品读人生.语文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体会生活中的诗意,更要教会学生诗意的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课堂上加强人文教育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20.
课文新课程标准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重视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小学语文教材中大多数文章包含了浓厚的感情色彩和文化气息。在教学中,用感悟这座桥梁,把学生外在的读和内在的丰富精神世界受到教育,形成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连接在一起。因此,教学中强调和注重学生的感悟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