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观察过程中,告诉学生合理的观察顺序,告诉学生如何看,先看什么,后看什么,怎么看,这对指导学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进行观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观察中,有无明确的观察目的,得到的观察结果是不相同的,要使学生学会观察,就必须让学生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观察活动中,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有目的、有顺序地观察事物,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2.
良好的观察能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明确学生观察目的,注意学生稳定观察,教给学生观察方法,检查核对观察的结果,全面整体的观察事物,从而养成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质。  相似文献   

3.
陶加岩 《甘肃教育》2014,(16):101-101
正观察是学生认识事物、了解事物的前提,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合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尤为重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强化、深化、优化为手段,循序渐进地抓好学生观察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一、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学生在阅读中的观察是指,学生在阅读语言文字时,要找出体现作者观察后所得到的句子,使作者观察到的事物能够很好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习惯。  相似文献   

4.
良好的观察能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明确学生观察目的,注意学生稳定观察,教给学生观察方法,检查核对观察的结果,全面整体的观察事物,从而养成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质。  相似文献   

5.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作者认为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有了写作的兴趣,学生就一定会写出好作文。其次就是要指导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学生们亲身知道了观察顺序和方法,写起作文就有条有理了。再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告诉学生怎样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坚持写好观察日记。  相似文献   

6.
曾利 《四川教育》2010,(10):39-40
一、巧借插图,擦亮探寻的眼睛 低年级学生观察能力较低,观察目的性不强,精确性不够。指导学生观察课文的插图不仅是单纯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方法。  相似文献   

7.
唐正东 《考试周刊》2011,(68):228-228
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不仅对学生看图有益,而且对学生正确绘图也非常重要。本文从改善学生观察力的素质、创造良好的观察条件等方面入手.探讨如何通过教师的观察示范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指导学生观察陈述、观察方法等过程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8.
没有观察,就没有物理科学。观察力是指通过观察物理现象,对现象的本质、特点及规律性因素的认识能力,是学生学习和研究物理问题的前提。可通过举例使学生充分认识观察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的,并围绕目的进行观察;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多感官观察;用恰当的语言引领学生观察;指导学生细致、准确地进行观察,并培养学生观察与思考紧密结合的思维习惯;有意识地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观察活动。  相似文献   

9.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作者认为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有了写作的兴趣,学生就一定会写出好作文。其次就是要指导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学生们亲身知道了观察顺序和方法,写起作文就有条有理了。再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告诉学生怎样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坚持写好观察日记。  相似文献   

10.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就要激发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适度扩大观察范围,把观察延伸到课外,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在没有任何控制的条件下,通过各种感官,去观察、感知在自然界存在和发生的各种客观事物和自然现象,提高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11.
戴美月 《考试周刊》2014,(22):53-53
语文教学要把发展学生的观察、思维和想象能力等作为目标,在学生观察能力等的训练中,各个学生的心理素质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造成观察结果存在差异,因此,训练观察能力要提高学生对观察事物的兴趣,要有具体的事物供学生观察,让学生观察事物时有一定的难度,使学生每进行一次观察尝试,都能获得收获。  相似文献   

12.
观察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必备能力之一,数学知识的获得和数学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观察。因此,我们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指导学生合理科学地观察,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13.
曹学寨 《考试周刊》2012,(19):129-129
培养学生具备全面、正确了解生物及其生命活动本质特征的观察能力是学好生物的基础。也是学生终身获取知识的基本技能。生物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为学生进行观察提供必要的条件,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明确观察的目的,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使学生在观察中进行思考和交流。  相似文献   

14.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学习和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旅程中,我们要始终关注学生观察素养的培养,着力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动力、能力和毅力。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挖掘潜在的内驱力,启迪学生掌握科学观察的技巧,激励学生沉迷观察,深入思考,养成长期观察的毅力,使观察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让观察成为一种需要。  相似文献   

15.
王南娟 《学苑教育》2023,(10):49-5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与积累。关于观察,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图画,指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习观察方法,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观察事物。关于积累,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词语,启发学生准确、灵活地运用词语,帮助学生不断地巩固词语。观察与积累是小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和关键,教师和学生都要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一、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的观察什么,为什么要观察,对此教师必须周密计划。教学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从引人入胜或稍纵即逝的实验现象中,帮助学生抓住观察对象,了解观察的意义。为正确、全面描述、分析实验现象打下良好基础。根据教学要求,教师应逐步培养学生独立、主动确定观察目的的能力。初中化学实验中,学生往往对新奇、刺激强烈的化学现象有浓厚的兴趣,而易忽略实质性的内容,对已观察到的现象难以做出全面准确的描述,有些学生在观察时处于消极、被动的心态。上述种种情况都会妨碍学生观察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培养观察能力要有一个过程。在初中阶段,“教师指点,学生观察”的训练方法必不可少。演示实验一定要演示、讲解相结合。如在做镁带的燃烧实验时,强调学生不仅要观察镁带“剧烈燃烧”的实验现象,更应强调观察实验结果———生成新的物质(白色粉末氧化镁)。学生实验一定要先预习,后实验,薄弱环节重点指导。如蒸发溶剂制取结晶时,蒸发皿停止加热时机的观察;制取气体时收集气体的适宜时机的观察等。教师指导时应向学生说明观察什么,为什么要观察等问题。明确的观察目的,可以促使学生在观察时集中精力。同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实验现象。如做碱与盐反应的演示实验...  相似文献   

17.
观察是从事学习等一切活动的最基本能力,信息的获得、问题的发现,观察都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观察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等。生物是涉及较多实验的自然学科,注重学生观察的引导既有利于教学又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本文重点探讨了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之一,教学中通过对比观察、目的观察、探索观察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各种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玉环 《考试周刊》2014,(15):162-163
学生的观察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在观察前明确观察目的,做到心中有数,观察时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这样能使学生收获更多,课堂上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掌握并运用观察方法,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则学生在观察中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相似文献   

19.
朱绍萍 《辽宁教育》2013,(11):32-32
一、观察事物 1.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事物之前,要交代清楚观察的对象、范围和目的。使学生观察事物时注意力集中,观察得仔细,全面深入地了解被观察的事物。学生带着目的去观察,写作时就能按照观察的顺序,有重点地去写。  相似文献   

20.
魏立邦 《甘肃教育》2020,(2):144-144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掌握正确的观察顺序,学习细致分解的观察方法,学习有侧重点的观察思路,学会多次性、连续性的观察等,促使学生养成爱观察、勤思考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