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郑朝辉 《时代教育》2009,(5):146-146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应重视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也就是说,对于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语文老师的责任更重.其实语文一直与感恩教育相连,不仅因为语文教材中蕴含大量的感恩素材,更因为语文教学开放灵活的教学过程为实施感恩教育提供了大量的契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让感恩教育与语文教学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积极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语文教学为感恩教育提供了大量契机,我们可以通过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和开展生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知恩图报,使感恩教育与语文教学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掘教科书中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抓住时机,把感恩教育贯穿在教学的始终。本文试从感恩教育的内容,感恩教育的价值取向,感恩教育的方法试谈小学语文阅读中的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不仅有利于促进 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同时还是实现素质教育教学目标的必然 选择。为促进感恩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笔者以《在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感恩教育》为课题,从小学语文教学 中实施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入手,对其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地 探析,并在此基础上全面而深入地探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 感恩教育的路径,给出了具有代表性的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5.
感恩教育是现在对学生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我们可以充分运用好语文教育中的感恩素材,来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这里结合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举了三篇文章来浅谈了运用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感恩教育的做法。  相似文献   

6.
王少苓 《新疆教育》2012,(13):20-20
感恩教育在现在各类学校搞的如火如荼,那么如何把感恩教育整合在语文教学中?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如学会尊重、学会感恩、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生存等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因此,语文教学担任着感恩励志教育的职责。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教学是一门灵动而富有情感的教学艺术。借助文本给学生传递的正能量,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更能提升其品德修养。感恩教育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道德修养,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语文课程中的感恩教育是培养感恩意识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有效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利用各种渗透式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开展感恩教育。一、感恩教育是学生健全人格的需要感恩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重要体现,它是一种道德风尚的指引、一种唤醒人性回归的品德教育。面临着多元化价值观、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性冷漠的冲击,高中生的感恩意识逐渐淡化,他们只知索取,不懂奉献,只知享  相似文献   

8.
语文学科的学习主要是对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精髓的传承,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语文教材的许多课文中都有一定的体现,教师需要合理利用课本内的素材,实行感恩教育,帮助学生培养感恩意识。主要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感恩教育的应用策略,从感恩教育在实际教学中的必要性出发,深入地探索具体的应用细节。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也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当前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好的风气,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的盛行使得感恩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而小学语文教学对感恩教育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可以促进感恩教育的效率和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所以,如何做好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促进感恩教育在学生的心中发芽是广大语文教师必须给予积极重视的重要问题。在此,笔者主要针对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感恩教育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在初中语文新课标中有这样一句话:"应该重视语文语言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重视人文教育"。语文学习的基本目标是感恩教育,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抓好德育工作,深挖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感恩资源,恰到好处地渗透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11.
懂得感恩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功能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感恩教学资源,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提高小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全面提高整体素质。本文对感恩教育的内容、方法等进行了探究,为小学语文教学中贯彻感恩教育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2.
<正>感恩就是知恩、报恩。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在感恩意识日益淡薄的今天,语文教学理应担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让感恩教育与语文教育相得益彰。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可以进行感恩教育的文章,我们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感恩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见语文教育是人文教育,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打好人生的底色。而感恩教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内涵,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教学内容。在新课改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感恩教育呢?下面就我的认识简单谈一谈:  相似文献   

14.
一、 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感恩教育”的重要资源,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构建健康的精神世界。语文教材中的作品,都是国家教材编写委员会的专家经过深思熟虑,精心挑选的经典之作,其中包含着很多有关感恩的内容。教师在利用教材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要充分挖掘其中的感恩因素,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更要通过教学内容向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如教材中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相似文献   

15.
从文化视角来解读感恩教育,不仅有利于正确认识我国的传统文化精神,而且能够从传统文化思想和现代教育的层面来认识大学生感恩教育.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既是文化继承,又是时代创新,是高校践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切入点.感恩教育只有和大学精神相结合,和学校教学相结合,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和社会发展相结合,才能更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有利于民族精神的弘扬,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学周刊C版》2016,(20):79-80
感恩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精粹。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教材中很多文章都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良好范本,只有合理利用这些素材,才能让感恩意识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文章从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出发,对具体的实施细节展开了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7.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意识形成的重要时期,并且语文教学又是基础学科,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感恩教育范本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本文从感恩教育的现实意义出发,探究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感恩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源远流长的历史铸就的文化精髓,是每一位中华民族儿女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在初中教学中发挥着指导学生正确成长方向的重要作用。为了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促进学生未来成长与发展,本文主要以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的意义为切入点,对实施感恩教育的有效策略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感恩教育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培育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材处处渗透着感恩教育内容。我们教师要充分发掘教材、利用教材、拓展教材,让感恩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引导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知恩、感恩、报恩,树立正确的感恩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感恩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小学生应当具有的基本道德。文章先阐述了感恩教育的概念及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接着,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何能方便地实行感恩教育做出解释;最后,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例,举出几点感恩教育渗透策略。文章旨在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能使感恩的人文情怀在实际生活中得到真正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