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在19世纪末,日本就开始觊觎中国东北。日俄战争后,日本帝国主义从沙俄手中攫取了中国东北旅大地区的租借权和从长春到旅顺的铁路及附属地。为了加强殖民统治和进一步扩大侵略,日本统治集团内部提出"满洲移民论",开始陆续向中国东北进行移民,大量移民组成各种开拓团入殖中国东北各地,强占农民土地,建立移民村落,成为日本侵华的工具。弥荣村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有日本武装移民第一村之称。日本在东北实行的移民政策,可以分为试点移民、  相似文献   

2.
刘战 《兰台世界》2012,(19):37-38
日本占领中国东北期间,在东北强制推行"国策文艺",宣传所谓日本"侵略有理"的谬论,美化在伪满殖民政权统治之下黑暗的社会现实,将日本的文艺大量输入到东北以取代中国的民族文艺,使伪满文艺成为日本侵略者殖民统治东北的舆论宣传工具。日本殖民者妄图以此来愚昧同化中国东北人民,使东北人民忘掉自己的祖国和文化,成为听命于日本侵略者的奴才,在精神上彻底征服中国东北人民。  相似文献   

3.
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是日本与沙皇俄国为了侵占中国东北和朝鲜,进而争夺亚洲及太平洋霸权,在中国东北地区进行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战争的结局是:日本胜了,沙俄败了。在世界历史上,像日俄战争这样的“特殊”的战争极为罕见,即交战的两国为了自身的利益,远离本土,跑到第三国的土地上打仗;而第三国政府竞不顾自己国家人民的死活,宣布“局外中立”。经过这场战争,战胜国日本取代了战败国沙俄,继续强行“租借”第三国——中国的土地,进而长期霸占。  相似文献   

4.
季静 《兰台世界》2016,(16):81-83
报刊是研究日本侵略内蒙古东部地区的重要资料,《盛京时报》作为近代以来日本人在东北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其资料价值尤为可贵。分析1906—1911年《盛京时报》有关沙俄对内蒙古东部地区的侵略报道,其中主要包括分析沙俄对内蒙古东部地区侵略方式的转变、俄军保护下的俄商在内蒙古东部地区的掠夺和调查、沙俄与蒙古王公的债务等问题,构建日本在内蒙古东部地区的言论平台。  相似文献   

5.
中国东北铁路简称中东路,也称"东省铁路"或"东清铁路",是19世纪末沙俄帝国对中国进行殖民侵略的产物.1896年,俄国便以三国干涉还辽的功臣自居,迫使清政府与其签订了<中俄密约>,获得了西伯利亚铁路经中国东北直达海参崴的筑路权.  相似文献   

6.
孙建冰 《兰台世界》2005,(9):137-138
日俄战争后,日本军围主义以胜利者的姿态,攫取了沙俄在东北的一切权利,在东北设置一系列侵略机构,作为推行其大陆政策、维护其既得利益、实行殖民统治的工具。1927年春,日本军阀田中义一上台组阁后,在中国东北推行所谓的“满蒙政策”,借口管理日韩侨民,妄图在奉天省临江县设立安东领事馆帽儿山分馆。  相似文献   

7.
鸭绿江上游长白林业史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进  吴生  周李 《兰台内外》2006,(1):63-63
长白的林业史是长白县地方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鸭绿江上游的第一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过去森林资源相当丰富,清末时期成为沙俄与日本帝国主义掠夺木材的主要对象。1 897年沙俄即通过其对东北的特权,在东边道一带与清政府合办鸭绿江采木公司,其采伐作业点深入到鸭绿江源头,长白山主峰脚下二十四道沟一带,铺设森林铁路及轱辘码道运输木材。1902年,饿驻朝鲜北部副领事马丘宁请求俄国沙皇批  相似文献   

8.
孙华 《兰台内外》2004,(6):55-55
宽城子火车站,是沙俄侵占我国东北时期的建筑,是长春最早的一座火车站。  相似文献   

9.
19世纪末期,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斗争日益尖锐。1904年2月,日本突然进攻俄国在中国旅顺口和朝鲜仁川港的舰队。1905年1月攻陷旅顺口。以后俄军在辽阳、沈阳等屡屡败北,当年9月签订《朴茨茅斯和约》。日本获得了沙俄在我国东北南部的全部特权,包括中东铁路南支线的租借权。日本在中国的土地上和沙俄开战,战后,对中国又以战胜国的姿态,于1905年12月迫使清王朝签订了《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及《附约》,条约中不但使清王朝承认了  相似文献   

10.
王培 《北京档案》2011,(8):11-13,19
一、京师大学堂的"拒俄"怒涛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沙俄加紧对中国的武装侵略,强占我国黑龙江流域的庙街和库页岛等地。1856年英法发动侵华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沙俄趁火打劫,迫使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战后又签订《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年10月)和《改订伊犁条约》(1881年2月),侵占我国东北、西北边疆领土达150多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1.
《兰台世界》2012,(29):3
依据《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日本相继在奉天、旅大设立了总领事馆、关东都督府和关东军司令部等侵略机构,并沿用沙俄设置的"关东州"的名称,在旅大设官建制。沙俄侵占旅大时期,关东州租借地面积  相似文献   

12.
1894年中日双方在朝鲜的矛盾激化,爆发了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向日本割地赔款.日本的战胜,极大地改变了远东格局,严重地威胁到沙俄在远东地区,尤其是在满洲和朝鲜的利益.为此,沙俄纠结法、德,三国共同干涉还辽.次年,与中国秘密签订同盟条约.沙俄的这些举动深深地影响了日后远东国家关系及中俄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1904年至1905年,日本和沙俄两个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地区的权益,以我国东北为战场进行了一场战争。战争持续了近一年半之久,最后日胜俄败。1905年双方签订了《朴茨茅斯和约》,从而日本取得了在我国东北南部地区的支配地位。馆藏外务部档案中,保存有清政府驻日本大使杨枢致外务部密函数十通,反映了有关这次战争爆发前的形势、双方战备情况、双方海陆作战情形以及最后两国议和等方面的情况。现予公布,供研究日俄战争及当时国际历史形势参考。因函件较多,拟分三次发完。  相似文献   

14.
赵欣 《中国档案》2012,(5):80-81
长春是一座有着特殊历史经历的城市,从清末开始就不断受到沙俄和日本两个帝国主义国家的掠夺和渗透。由于俄国和日本分别在长春拥有"路权",长春成为当时俄属中东铁路、日属南满铁路和中国的吉长铁路三条不同路权的铁路交  相似文献   

15.
“葫芦岛百万日侨大遣返”在中国人民抗战胜利中堪称真正画“句号”的行动,虽然这件世界史上绝无仅有的战后人道主义善举,因为种种原因,尘封了整整59年。但这段历史始终是现代史上不可忘却的一页。日本大移民说起日侨大遣返,首先要谈到日本大移民。据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志坤介绍,早在19世纪末,日本帝国主义就开始觊觎中国东北。1894年,日本悍然发动中日甲午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将辽东半岛割让给了日本。此后,日本和沙俄又为争夺东北大打出手,并于1905年签订《朴次茅斯条约》,最终划定双方的势力范围:…  相似文献   

16.
《兰台世界》2016,(Z2):11-12
<正>常言道:山东出响马,关东出胡子。土匪在东北地区又被称作"胡匪""、红胡子""、绿林"、"马贼"。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东北全境土匪总数达十万余人,其中包含相当数量的日本土匪,他们在东北地区烧杀抢掠,进攻人民政权,成为阻碍东北统一的巨大毒瘤。一、日本土匪在中国东北的活动由来已久日本为实现其侵华扩张目的,早在中日  相似文献   

17.
中东铁路修筑后,东北地缘政治形势发生变化,清末东北地方政府为抵御沙俄侵略势力对东北内地的渗透,在中东铁路沿线通过设立地方行政机构,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中国主权,并促进了铁路沿线的开发。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北铁路简称中东路,也称“东省铁路”或“东清铁路”,是19世纪末沙俄帝国对中国进行殖民侵略的产物。1896年,俄国便以三国干涉还辽的功臣自居,迫使清政府与其签订了《中俄密约》,获得了西伯利亚铁路经中国东北直达海参崴的筑路权。1898年俄国开始修建中东铁路,1903年中东铁路全线贯通并正式运营。它西起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南部支线由哈尔滨到旅顺,呈“丁”字形,全长2489公里。日俄战争爆发后,沙俄将南部支线从长春到旅顺口的铁路所有权转让给了日本,从长春到旅顺口的铁路称为“南满铁路”,而从哈尔滨到长春的铁路仍称为“中东铁路”,亦称“北满铁路”。  相似文献   

19.
赵朗 《兰台世界》2012,(28):54-55
九一八事变东北地区成为日本的殖民地后,日本便公开地实施"以毒养战"的鸦片毒化政策,辽宁地区是日本人在东北推行鸦片政策的重灾区,笔者就此问题略述之.  相似文献   

20.
《兰台世界》2014,(Z2):144-145
<正>翻开中国近代史,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仅在1931年、1932年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在兴城就制造了4起惨案,灭绝人性的血腥屠杀,令人发指。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国民党政府及东北当局执行蒋介石"绝对不抵抗的政策",日军长驱直入辽沈,整个东北很快沦陷,成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的殖民地。东北大地,山河变色,中华民族蒙受奇耻大辱。不屈的东北民众奋起抗争。兴城沦陷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