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一位女子主讲的<论语心得>,竟赢得了全国关注,这就是眼下于丹女士的<论语心得>热.<论语心得>受到读者欢迎,契合了现代读者的阅读取向和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2.
现在的文摘类期刊市场就像一场正在比赛的马拉松.如果说<读者>已经跑过10000米,那么,<青年文摘>已经跑过2000米,<特别关注>跑到了1 500米,<格言>、<意林>也跑到了1000米.  相似文献   

3.
喜爱恐怖小说的读者都知道"773"这个诡异的数字,随着<我遇见了我>、<三减一等于几>、<天惶惶地惶惶>、<三岔口>、<阿丝地狱>、<后湖鬼戒>等一部部恐怖悬疑小说精品面市后,773系列丛书也成为了中国本土恐怖小说的第一品牌.  相似文献   

4.
师永刚跟踪采访八年,遍访与<读者>杂志相关的几乎所有的人,试图站在人文的立场上揭示这本杂志的真相.书中首次客观地纪录了<读者>杂志从创刊之初到现在的每个令人无法置信而又奇特的发展历程.著名作家贾平凹、余秋雨联手作序,更为本书增添热点.这本书将告诉你一个由两个理科生在中国西北角创办的杂志,如何历经风雨成为发行量近千万,出版四个不同版本,年收入过亿元杂志的传奇史.首度权威诠释与美国读者文摘官司内幕,胡耀邦批示肃清<读者>精神污染事件,三次遭遇停刊的政治事故,<读者>杂志如何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最大发行量杂志的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 (记者 王化兵)8月19日,<读者>杂志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了"读者的挚爱--<读者>荣获'60年60品牌'暨回报读者公益行"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出版行业的品牌、国内的名牌杂志<读者>自1981年创办以来,立足甘肃,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坚持"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的办刊宗旨,肩负弘扬先进文化的历史责任,以高雅文化、人文关怀为主调,融思想性、知识性、可读性为一体,追求高质量、高品位、高水准,形成了高雅、清新、隽永的风格,赢得了海内外读者的赞誉.近年来,<读者>杂志在国内期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始终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去年末月发行量已超过800万份,成为<读者>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7.
在新闻评论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方法:当作者对一类事物的关系做出判断之时,为了减轻读者理解的难度,便引入另一类与读者更为接近的事物加以说明.比如,前不久,<通用规范汉字表>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引发了一些争议,一篇题为<"板子"不应打向专家>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句……  相似文献   

8.
对于<经济参考报>来说,2004年5月31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正如总编辑王海征在这期头版<致读者>一文开篇所说的:<经济参考报>创刊近23年,我们用得最多的词汇是"改革"和"市场".今天向读者特别推荐周一特刊"每周要读",也正是<经济考报>通过报道改革走向市场化发展道路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引言:从一个有关中国期刊业发展的预言说起 大约三年以前,曾有人预言,像<知音>、<读者>、<家庭>、<故事会>这样的传统文化综合类期刊,最多只能再撑三五年,替而代之的将是蓬勃兴起的时尚、财经等全彩杂志,即所谓高端市场的期刊.然而今天,无论是高端市场的期刊,还是传统文化综合类期刊,都有了长足发展,如<读者>杂志的月发行量比三年前增长了50%以上,<知音>杂志从2003年起,月发行量结束了连续几年徘徊在430万份左右的局面,目前月发行量达到550万份.  相似文献   

10.
2004年9月,<读者>(原创版)创刊号成功问世.<读者>杂志社目前主要编辑出版有<读者>(半月刊)、<读者>(乡村版)、<读者欣赏>、<读者>(盲文版)、<读者>(维吾尔文版)等系列杂志.作为<读者>杂志品牌新的延伸,<读者>(原创版)首期发行68万册并实现赢利,目前已经出版发行6期,期平均发行量为60万册.  相似文献   

11.
一、从<编辑参考>到"读者参考" <读者参考>创办于1978年.初期以活页刊印,主要在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新闻出版单位、部分科研机构内发行;几年后扩版为16K月刊,传布渐广.80年代后期,因经营困难一度中辍.1989年改为"读者参考丛书",由学林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2.
<平顶山晚报>把"帮闲新闻"作为一种重要的报道对象,取得了一定效果. "服务今天"的办报理念 <平顶山晚报>创刊之初,编辑部就十分重视晚报新闻的服务性,全力以赴地做好"晚报热线"的建设和运作,以读者热线为纽带,组织专门采访小组,关注与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类新闻,开设"百姓热线"专版,大张旗鼓地打出"有啥只管诉说,晚报帮你奔波"的宣传口号,为读者解决了大量的疑难问题.服务类新闻成为<平顶山晚报>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3.
早些年我出过两本书,一本<两副面孔>,一本<拎出新闻眼>,凡读过这两本书的朋友,一定会发现我与梁衡先生有过一段交往.<两副面孔>的序是由梁衡先生作的,许多刊物都登了,有些影响.<拎出新闻眼>里有我撰写的长篇文章<梁衡:愚溪桥畔与柳子对话>,该文被收进好几本集子,读者也爱看.梁衡是著名的大记者、大作家,能得到他的鼓励,确实颇感荣幸.  相似文献   

14.
最近,黑龙江省大庆市的两家媒体--大庆日报报业集团下属的<大庆晚报>和黑龙江日报旗下的<读者新报>在就一位患尿毒症的孩子的报道上出现不统一,两家媒体开始相互攻击,打起"笔墨仗".  相似文献   

15.
成都某报在同天的要闻版和成都版分别刊登了两篇新闻<哦嗬第9根断指忘在自贡了>和<10米高空脚打滑哦呵>.一连呼叫的两个"哦嗬",记者露出的低俗笑容让读者的心都凉透了.  相似文献   

16.
"无用"的阅读与编辑的修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健敏 《编辑学报》2010,22(1):93-94
<编辑学报>2008年起新设了<好书推荐>和<感悟>专栏,作为杂志的忠实读者,我惊喜之余也有了跃跃欲试的冲动.作为影响力在同类期刊中处于领先地位的一种传播类核心期刊,而且是报道科技期刊编辑出版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成果为主的科技核心期刊,开设这种看似"无用"的栏目,其实是体现了主编的智慧的.这种"无用之用",反映了我们编辑同仁的精神诉求.曾有人动情地撰文说,栏目中推荐的好书,能提升我们的精神,能帮助我们确立更为理性的价值观,能使我们的伤感与快乐充满诗意[1].我想,重视与读者的情感交流,正是<编辑学报>在诸多专业期刊中脱颖而出,成为我们编辑同仁共同的精神家园的魅力所在吧!  相似文献   

17.
<编辑之友>杂志2009年第2期刊登了安拴虎先生撰写的<浅谈"冒号+'因此'"句式不成立--兼与<编辑学报>商榷>[1]一文(以下简称"<浅谈>"),对<编辑学报>2003年第3期<有问必答>栏目刊登的答读者问[2](以下沿用<浅谈>中的简称"<答疑>")"难以苟同",并从3个方面论述"冒号+'因此'"句式的错误.我们仔细读了,认为<浅谈>的论述多有不妥,现商榷如下.  相似文献   

18.
和韩青辰老师的相识是一个一波三折的过程.在打算找韩老师约稿之前,我对她做了相当程度的了解.我知道韩老师是个著名的报告文学作家,同时小说创作也非常有成就.她的报告文学<飞翔,哪怕翅膀断了心>让很多中小学生感受到了坚强的力量,而其小说<水自无言>曾经感动了无数读者,甚至有读者表示,只要一提到水就会想到韩青辰的<水自无言>.  相似文献   

19.
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栏目,虽然每期内容各不相同,事件有大有小,但总能吸引各种层次的人的目光.大家为什么这么喜欢看<焦点访谈>?笔者认为,与这个栏目的宗旨"用事实说话"有着很大关系.事实本身往往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新闻报道客观地叙述事实,让读者自己从事实中找到答案或作出结论,较之作者的议论要有力得多,所以容易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事实胜于雄辩,事实具有不容置疑、无可辩驳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20.
近两年来各种关于<红楼梦>的书籍频繁出版,据不完全统计,除各种形式的<红楼梦>文本外,2004年以来出版的关于<红楼梦>的图书在140种以上,单是2005年前十个月就有六十余种.这种"红楼"出版热潮在学术界和大众读者间形成了新一轮的"红楼热".2005年中央电视台10套"百家讲坛"栏目关于<红楼梦>的讲座更是由于得天时地利,进一步推动了这一轮的"红楼热";出版界紧随这一社会风尚,大量出版关于<红楼梦>的图书,一时间出版界、图书市场、读书界和媒体热热闹闹.对这一现象如何分析,记者在市场调查的同时,采访了相关专家,以察其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