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大学生和谐道德人格的培养不仅是他们自身健康成长与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对他们的期望和要求.互联网已逐渐成为网络空间人际交往借助的重要手段,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也随之面临严峻的考验.高校道德教育应加强大学生网络交往的道德伦理教育,注重网络文化环境建设;健全网络文化建设的维护机制,强化大学生的反省力:鼓励大学生参加实践,在实践中养成和谐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2.
道德悖论既是一种认知结果,又本质地涉及了人的道德实践(行动),因而有其特殊性及由此决定的复杂性:导出矛盾性结果的出发点涉及不同的道德原则;只有将遵从不同道德原则形成的道德判断付诸道德实践,才会产生道德悖论。始终坚持从道德实践出发,将导出悖论性结果的不同道德原则进行辩证把握,既可推动伦理科学的发展,又将在实践层面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道德社会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道德心理和谐是大学生道德教育向个体微观领域发展的重要目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存在的道德认知不同一、道德情感两极波动、道德行为依赖等道德心理不和谐状况分析,以及对大学生道德教育实践与理论双重反思,提出大学生道德心理和谐教育要遵循三大原则,把道德知情交融、道德心与道德行为和谐、道德人格和谐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和谐道德人格是立足于和谐社会的一种理想道德人格,是高校党员教师人格修养的应然目标追求。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建立一种立足于人自身精神与肉体、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人类社会,这就要求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高校党员教师这一特殊群体在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主体价值和行为模式上具有比一般社会成员有着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和谐道德心理是道德人格健全的具体体现.研究分析大学生道德心理不和谐的成因,探索建构大学生和谐道德心理的路径,即吸收中国传统德育理念的精华、在生活的实践中建构大学生和谐道德心理,对于完善大学生道德人格,促进大学生道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当代青年的道德构建与和谐教育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佳 《教育探索》2006,(1):79-80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青年的道德体系建构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呈现诸多不和谐的现实状况。分析产生种种不和谐的成因,借鉴中外“和谐”教育思想的本质内涵,从而在“和谐”教育观的指导下实现青年道德构建是完全必要的。从宏观层面营造和谐的道德构建环境,包括和谐的价值取向、和谐的构建内容、和谐的构建方法、和谐的评价体系;从微观层面完善青年和谐的道德心理结构,包括和谐的道德认知能力、和谐的道德实践能力、和谐的道德人格养成。  相似文献   

7.
人类异化和片面发展问题的出现,具有深刻的认识论和价值论的思想根源.解决人类的道德危机需要从根本上转变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共生道德作为一种主体闻性规范,体现的是共存、共济、共享、共荣、共利、共进的智慧,其现实指向是在善待他者的基础上建立人类的和谐共生场.共生道德欲求"增进全社会与每个人的利益总量",作为人类和谐的价值尺度,它为"我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善恶、是非、利害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8.
道德心理和谐思想由来已久,中国传统和谐思想实质是道德和谐,其核心是道德心理的内在和谐,目标是道德人格和谐;西方和谐思想却更加关注道德的外在和谐,强调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中西方道德和谐思想对现代道德心理和谐研究具有指针性价值。  相似文献   

9.
道德人格是个体在道德生活中表现出来的道德力量,体现出人格的整体和谐。道德人格的整体性体现为道德行为的整体性和道德环境整体性的统一。这种整体性表现为一种向道德共同体的回归,而道德共同体则为道德人格提供一种价值推力。要实现道德人格与道德共同体共荣互生,必须建立良性的道德环境机制和行为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0.
网络教育:大学生和谐道德人格建构的新平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网络正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渗透到人们生活当中,对大学生的和谐道德人格的建构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发挥网络对和谐道德人格建构的积极作用,遏止消极作用,是当前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和谐关系中的道德意蕴与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和谐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概念,矛盾和冲突是和谐进程中的必然,正是对诸种冲突的反思,我们提出建设和谐的社会目标。道德本质上致力于诸种关系的和谐,道德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因此,道德教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起着根本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伦理的角度来看,"和谐社会"本身就是一个有着丰富伦理内涵与明确道德价值指向的概念:作为一种发展理念,和谐社会倡导科学发展观,这种发展理念的核心与灵魂是"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理性,和谐社会强调共享与共识,其本质则在于"和而不同";作为一种制度设计与操作层面的实践追求,道德建设不但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而且还指明了当代中国和谐社会构建的基本方式与方向。  相似文献   

13.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以伦理世界为绝对前提的道德世界和解模式,是对现代伦理世界的现象学考察.现代性道德世界观的和谐是预定的,因而道德意识是以背反式存在的;道德意识这种“颠倒”的存在,即是伦理精神的“对象性表象”存在——伪善.在道德自我的统一中,通过道德语言的中项作用,个体道德的罪过得以宽恕,伦理普遍意识得以现实存在,伦理普遍意识与个体道德行为得到相互承认,达到和解.伦理精神以“理性直观”的形式保存于道德世界之中.  相似文献   

14.
和谐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伦理道德文化中的一个最高价值目标。本文在阐述和谐社会的内涵及道德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的基础上,试从道德或曰伦理的视角来探求和谐社会的三大基础:社会公平、社会公正和诚信。  相似文献   

15.
和谐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精髓,教育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如何将和谐的精神实质与教育现实的有机相结合,为国家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和谐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意义。本文试从和谐教育的内涵出发阐释和谐高校创建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和谐在社区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从社区概念和社区发展的历程看,和谐是社区发展的嬗变和回归。因此,和谐是社区建设和发展的核心,和谐社区对社区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当前,推进社区发展,就是要以和谐为根本,从指导思想、工作方式方法、工作体制和机制等方面全方位地构建和谐社区。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系统中的各部分和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和谐。现阶段我国的道德领域出现了一些消极现象如少数人的道德观念混乱、道德理想淡化、道德责任意识淡漠等。为此,应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发挥道德建设的重要作用.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论实现和谐语言的伦理学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愿望。和谐语言则是和谐社会的基石。建立和谐社会需要一个和谐的语言环境。提倡和谐语言,不仅属于语言问题,也属于伦理道德问题,有赖于全民教育水准和道德水准的提高,从而促进言语道德水平的提高。文章从伦理学的视角探讨了实现和谐语言的对策:汲取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制定富有时代气息的当代言语道德规范;提高公众对不和谐语言危害性的认识;提高公众的个人言语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和谐全面进步的社会,充满了对思想道德方面的要求。发挥思想道德教育的育人功能,促进人内在精神的和谐;发挥思想道德教育协调人际关系的功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挥思想道德教育价值导向的功能,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开发思想道德教育的生态价值,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20.
儒家的道德伦理思想是极为丰富和复杂的。以孔孟为中心的儒家的道德理想社会论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建设性意义,特别是儒家道德伦理思想中的"德"、"礼"、"均"、"和"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实事求是地作出正确的评估和选择的,使之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