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徐永刚 《课外阅读》2010,(11):113-113
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尤为重要。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英语教学的主要阵地。在课堂上,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要培养学生会学知识,将教学过程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及能力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己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叶圣陶的主张是,语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会学知识"。让学生"会学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和学的和谐发展。高中新课改也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读、思、议、联,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体现他们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优化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3.
“教”是为了“导”,“导”是为了“学会”、“会学”。正如布鲁纳所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知识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教是为了不教,只有教师变教为导,充分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才会淋漓尽致地体现出学生“会学”的主体性,最终达到我要学、我爱学、我会学。  相似文献   

4.
张志开 《考试周刊》2014,(66):48-4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把目光从原有的"学会"转向"会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数学素质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能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和领悟事物的本质与内在的联系,从而让学生学会学习,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李静霞 《考试周刊》2013,(84):38-38
教学不仅是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学生只有会学,才能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授之以法,才能让学生受用无穷,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课堂教学的一些具体做法,以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6.
<正> 当今,素质教育的观念已经被愈来愈多的人所接受.素质教育的主旨是从教学生“学会”到教学生“会学”,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众所周知,“学会”是“会学”的基础,“会学”的最终目的还是“学会”.因此,要想“会学”,必先“学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的“教”,终极目标是为了“不教”;让学生“学会”,最终要变成学生“会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于是,无论是什么学科的教学,也无论是什么模式的课堂,“教学拓展”就成了不可或缺的课堂流程。  相似文献   

8.
甘凤兰 《青海教育》2003,(10):40-41
课堂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从“学会”到“会学”是一个转化过程,这种转化过程要通过广泛的迁移,我在语文教学中,经常采用以下方法,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9.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不是自由学习,更不是自己学习。目标导教导学教学,学生真正动起来。  相似文献   

10.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会学习的能力。教师的工作就是建立知识体系,揭示思维过程,达到知识与思维同步发展的目标,最终达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埃得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而教师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授人以渔”,即教给学生打鱼的方法。在学习上使学生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学会听、学会看、学会说、学会用。怎样才能教会学生会学,达到教为了不教的目的呢?我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素质,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解决学生"想学""会学""在学"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教师的"善教"。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的,教和学的和谐统一是课堂教学的根本追求。我们只有充分认识教和学的辩证关系,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真正把握课堂教学的本质,从根本上解决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而保证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一、教与学的关系是课堂教学的最基本关系教和学是课堂教学的最基本要素。教不仅是  相似文献   

12.
学成就教     
学成就教——学是教育教学的工作本质和核心。教育教学的目的是人的提升,而这一提升过程最终是通过学起作用的,教为了这一作用而存在,所以学是教学活动基本的、核心的过程。学是完形的,即学对于人的提升来说,是可自成始端和终端的,而教不能。教不是教育的终端,教是一种非完形的活动。教的力量只能体现为学的力量的发扬.教以学贵,师因生贵。  相似文献   

13.
一、情境设立的意义及方法如何解决高中物理中“难教”、“难学”的问题,使学生对物理知识“愿学、会学、学会”即是物理课堂教学的目的,又是物理教学的前提,从目前众多的教改方案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都在共同探讨的问题。只有改革教法才能解决学生一愿学’,6tr问题,反过来只有学生“愿学”,教法才能更好的展开实施,只有解决了学生对物理知识“会学’”的问题.才能真正称之为“学会”.最终达成物理教学的目标。教学中的情境设立可以说是影响课堂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又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只有充分的注意情境的设立,才能更好的…  相似文献   

14.
正物理来源于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因此物理课堂教学也应是多姿多彩的。而从目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来看,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不高,甚至怕物理学习。其主要原因是:教师对新课程理解不够深入,教法不当,如以速战速决的教学过程替代知识的探究过程;以简明轻快的实验换取习题教学时间;以知识的拓展取代素质的提高。教育的功利性掩盖了教育的本质,过分强调读书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从而掩盖了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的本质。最终导致教师教得心力憔悴,学生学得身心疲惫。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己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这是叶圣陶的话。叶老的主张是,语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会学知识”。学生会学,才能更主动地获得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改进自己的教法和指导学生的学法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教和学的和谐发展。在阅读教学中,我经常为学生安排“读、思、议、说”这四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这个主体的作用,从而优化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6.
王林海 《考试周刊》2014,(49):180-180
<正>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首先要弄明白一个问题:什么样的课是高效益的课?对于教师而言,起码应做到:教学目标合理明确,环节设计科学有效,教师引导水到渠成,既定目标有效实现。对于学生而言,至少应该达到:学会一点知识,懂得一点道理,受到一点启发,引发一点感悟和思考。但必须明确的一点是:主体是学生,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最终都要在学生那里得到体现。求得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终极目标。这一切,都应该  相似文献   

17.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导用"教学方法,是福建省宁化县适合教育的重要体现。"学导用"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总体分三步走:学什么,怎么学,学会了吗。本教学方法体现了教学中学生是教学主体,教师是教学主导,学生学是为了会学,教是为了不教。合理地利用本教学方法,能适应素质教育与适合教育的要求,体现"适合就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18.
“教是为了不教”,这是叶圣陶老先生的一句名言。现在这句话则成为了推行素质教育的名言。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可分为两部分,即手段和目的,教是手段,不教则是目的。也就是说经过教,待学生学会后,就达到目的,就可以不教了。这里涉及两个概念,一是“学会”,二是“会学”,学会强调的是结果,会学强调的是探索过程的能力。具备了这种能力,既会学习现实世界的知识,  相似文献   

19.
在新课标实施以来,教师偏重于对"教"的钻研,而较少涉及于对"学"的探究.其实,教育的本质与最终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健康发展与终身可持续发展.因此,"学"是"教"的目的,教师的"教"是为了让学生"会学"和"学会".同时,重视学生的"学",也将带动教师的"教",教学可以相长.我认为在教学上尽可能给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及时间,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自主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做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课堂教学中,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现代的教学观念,即以发展人的主体性为中心。教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形成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学的目的是主动地学会学习,主动地继承知识、发现知识和创新知识,获得适合自己的发展。教师进入教学过程,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学”,是为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