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2 毫秒
1.
梅萌简历 梅萌,男,汉族,1954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1982年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毕业。现任北京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主任,清华科技园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本科毕业留校后历任清华大学校团委部长、副书记,清华大学校长办公室主任、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等职务。1994年创建清华科技园,长期从事清华科技园的发展建设工作。目前兼任清华科技园发展建设委员会秘书长、清华留学人员创业园主任、清华科技园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  相似文献   

2.
罗建北简历 罗建北,女,1945年出生,汉族,中共党员。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留校任教,现为清华大学教授。现任清华科技园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副主任,清华创业园主任,清华留学人员创业园副主任,清华科技园孵化器有限公司董事长。历任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党委书记,清华大学软件技术中心主任、清华信息技术公司总经理,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常务副总裁。目前兼任清华科技园教育培训中心主任,清华科技园技术资产经营公司董事长,北京厚德人力资源公司董事长等职.  相似文献   

3.
作为国内最早建设的大学科技园之一和国家的第一批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清华科技园致力于创建富有大学科技园特色的创新服务体系。今天的清华科技园已经成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鼓励支持创新创业的基地,成为清华大学社会服务功能的一个重要平台。清华科技园主动承担了“搭建  相似文献   

4.
作为国内最早建设的大学科技园之一和国家的第一批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清华科技园致力于创建富有大学科技园特色的创新服务体系。今天的清华科技园已经成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鼓励支持创新创业的基地,成为清华大学社会服务功能的一个重要平台。清华科技园主动承担了“搭建  相似文献   

5.
2006年11月11日,在喜迎诺贝尔奖获得者、清华大学名誉教授李政道博士80寿辰之际,清华科技园“科学与艺术”主题雕塑的揭幕仪式在清华科技园阳光厅隆重举行。李政道博士,科技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张景安,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及海淀区区长周良洛,已故著名画家李可染大师的夫人、著名雕塑家邹佩珠女士,清华美术学院领导和清华科技园领导等400多位来自艺术届、科技界的嘉宾出席了此次揭幕仪式。李政道博士与邹佩珠女士亲自为雕塑模型揭幕,共同揭开了“科学与艺术”主题雕塑这项促进科学与艺术相结合有特殊意义工程的序幕。与此同时,由李政道博士与著名画家吴冠中共同主持召开的第二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暨研讨会也在清华大学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6.
《华夏星火》2016,(2):20-21
2016年1月9日,"清华三农论坛2016"在清华大学举行."清华三农论坛"是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设立的年度论坛,一般于每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后召开.农研院于2011年底成立,由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挂帅任院长,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等任副院长,云集了我国"三农"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以及"农口"核心智囊.每年的"清华三农论坛"成为政策信号传递以及"三农"政策研讨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7.
1994年为了加快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更好地实现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清华大学创建了清华科技园,作为清华大学社会服务功能的有机外延,为创业企业孵化、高新企业研发、创新人才培育、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发展空间和卓质服务。  相似文献   

8.
1993年,清华大学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总目标下提出了创建清华科技园的构想,次年正式开始建设。经过了12年的发展,清华科技园主园区形成了占地25公顷的规模,规划建筑面积69万平方米年底将全部建设完成,已有400家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近150家,其中8家世界500强研发机构;拥有专利和专有技术近1千项;国家各类科技项  相似文献   

9.
2011年4月24日是清华大学100周年校庆日,这一天通常也被称为"校友返校日"。从"留美预备学校"到现代化综合性大学,清华已经走过整整一百年。海内外五万学子返回母校,两岸清华共庆百年华诞。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个诞生于民族耻辱之时的学堂,依靠几代清华人的努力,在一个世纪的沧桑风雨中成长起来了,在人民的养育和呵护中成长起来了,她是中国高等教育的见证,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骄傲。百年清华也将踏上新的征程。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清华大学从诞生至今已经走过了90个春秋,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清华大学为中华民族输送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才.或许,清华大学90年长盛不衰是源于清华人的强烈的使命感.如今,一大批延续这种使命感的清华人,敏锐地把握了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向,开创并推动了国内欣欣向荣的创业投资活动.在90周年校庆之际,我们采访了其中30位活跃在清华创业圈内的清华人,他们是清华的骄傲,也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希望.由于时间仓促,只能采访到以上几位从清华园里走出来的投资家和创业者,而且对部分清华校友的采访也不够详尽,这也算是本文的一个遗憾吧.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清华科技园创建10周年的日子,十年来,清华科技园通过自己的努力提供了一个适合企业发展的平台,于是国内外的一些企业纷纷入园,这些企业的到来,在为清华科技园带来“人气”的同时,也为清华科技园带来了一些特殊的“荣誉”:  相似文献   

12.
清华创业园成立于1999年,经过五年的发展,清华科技园孵化器从单一的综合孵化器发展到今天,孵化器集群已初具规模。清华科技园孵化器公司是清华科技园下属的孵化器和技术平台的专业管理公司,成立于2001年3月15日,是园区创新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清华科技园孵化器集群和专业技术平台的管理经营  相似文献   

13.
2004年3月底,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办的“大学科技园之剑桥现象”高级研讨班在厦门大学举行。在研讨班的开幕式上,一场名为“大学科技园之清华现象”的专题报告深深吸引了来自国内众多大学科技园与高校科技产业界精英。在此次以学习、借鉴国外大学科技园的成功经验,分析、研究和学习英国“剑桥现象”为主题的研讨班上,“清华现象”的提出无疑极具挑战性。人们不禁要问,清华科技园究竟有何独  相似文献   

14.
为考察大学科技园是否能提升高科技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这一有争议的论题,对清华科技园中的中小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和海淀区及北京市的高科技中小企业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清华科技园的中小企业多是由一批年轻、高学历的企业家创办的以应用技术研发为主的高技术企业,有很强的创新意识.与其他中小企业相比,清华科技园的企业更善于利用科研机构的信息,研发层次更高,融资渠道更多,创新活动更活跃.  相似文献   

15.
比陆地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雨果还是在20多岁的年纪里,清华大学的主楼便在我的脑海里留下深深的印象,这里除了清华、北大是在国内首屈一指的盛名学府之外,令人注目的主体建筑的那庄严恢宏气势吧!20年后的今天,我又走近了这所名闻中外的高等学府。站在清华图书馆前,我的  相似文献   

16.
4月24日,清华大学迎来百岁华诞。从"留美预备学校"到现代化综合性大学,清华已经走过了一个世纪。作为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清华大学为新中国建设培养了一大批学术、兴业、治国精英。其中,尤以科技人才居多。新中国成立后,从清华毕业或曾在清华工作过的校友,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330人,工程院院士144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4人,以及无数默默奉献于清华人才耕耘前线的教授、专家,他们为祖国科技战线创造出优异成绩。值此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之际,我们有幸寻访到了刚刚参加完校庆活动归来的白新桂教授,探究这位1954级校友的悠悠清华学子情。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14,(16)
出了电梯,来到清华科技园学研大厦的地下一层,很安静,循着人声,路经一块"大学生创业见习基地"的牌子,就到了拓目科技之所在。  相似文献   

18.
国家大学科技园名称依托高校国家大学科技园名称依托高校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清华大学东湖高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北京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北京大学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天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华南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东北大学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四川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电子科技大学 (所在地 :成都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大学国…  相似文献   

19.
在已经过去的十年建设历程中,清华科技园在园区开发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创业企业、鼓励支持创新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大学科技园发展到今天,如何处理好与所依托的大学的关系是一个涉及到大学科技园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本刊讯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近日由清华校友总会指导,内江市政府与四川清华校友会联合主办的第四届清华校友"创意、创新、创业"大赛西南赛区初赛在我市举办。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副院长王晓浩出席活动;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先伟出席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并致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