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电视新闻直播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虽只作了20多年的探索,却很快打破了它的神秘感,取材由重大题材走向日常关怀,信息传播由庄重走向活泼。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副主任王晓真认为:直播是新闻报道非常重要的手段,是电视媒体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直播增强了电视的表现力,电视新闻直播的基础是直观、迅速,这是它的最大优势。我们在追求视觉的冲击,也追求信息量,追求在观众心里产生共鸣。直播还增强了电视的影响力。直播的影响力来自于他的权威性、重大性,来自于它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所以它有持续的影响。电视新闻直播的领域不断拓展,电视新闻的魅力也在不断发现,电视直播手段也在不断更新,理念也在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2.
1958年5月15日,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成专,迄今中国电视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然而,说起中国电视新闻的真正发展还是始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也是中国电视新闻改革发展三十年。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国电视新闻取得哪些改革成就?又遇到哪些问题和障碍?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总结和研究的课题。本文从中国电视新闻三十年的发展中,挑选出若干重大事件,透过这些影响中国电视新闻发展走向的拐点,  相似文献   

3.
赵淑萍 《现代传播》2005,(5):98-100
电视新闻代表了即时传播的发展方向,今天人类能够对世界发生的重大事件形成全球性关注的潮流,很大程度上是电视的直播促成的。在美国,电视新闻直播已经成为常态的节目播出方式和报道方式,所产生的影响已经变成了一种广泛的社会行为。梳理美国电视新闻直播的历程并解码其引发的传播革命,对于中国电视新闻直播报道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一、萌芽阶段——直播内容单一、传播范围有限事实上,电视新闻画面的展现从电视研制的早期就是以直播的方式呈现的,只是,这些电视画面比较单一,传播的范围非常有限。1939年4月30日,纽约世界博览会展出了电视机,…  相似文献   

4.
电视新闻直播,在现在的电视传播发展中是一个必然趋势,这一电视媒体的新生传播力量正以其自身特有的优势发展着,它对于中国电视而言,以1997年香港回归为真正起点,之后的申奥成功、澳门回归、三峡工程、奥运会、汶川地震等一系列直播活动之后,以央视为首的一些电视台进步明显,发展到今天,电视新闻直播已经成为很多电视媒体的常态节目,央视等新闻频道甚至已经实现全天候滚动直播。但是面对新闻报道机制,我们会发问:新闻缘何需要直播?  相似文献   

5.
新闻频道传播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的5月。是中国第一个电视新闻频道——福建新闻频道诞生十周年。十年,就历史长河而言,是一个不长的阶段:但对中国电视.特别是中国的电视新闻.则可能是走过了一段发展迅速、变化巨大、标志众多的漫长历史进程。就中国电视的发展,人们可以从已经过去的十年选出各种各样的标志,但两个关键词是难以回避的.那就是突发事件的现场直播报道与以专门报道新闻立世的新闻频道.这两者交集在一起,写就了新闻频道最初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20年来,中国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事业从探索、崛起到成熟,有着深层的社会原因.本文梳理了1992年以来中国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事业的发展轨迹和标志性史实,探析了中国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事业20余年发展的现实动因,即国家改革进程为主导、外来影响的助力、电视媒体自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崔林 《现代传播》2005,(5):100-102
对于现场或是现场感的追求,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中国电视前进的内在动力。从这个角度出发,中国电视界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以来的近20年里对于事实、真实、纪实等问题的不断探索,不如看成是一次又一次接近和理解现场的不懈努力,这种努力到了新的世纪,表现为目前呼之欲出的日常新闻现场直播。其实以九七香港回归直播为象征和起点,中国电视对重大事件的现场直播经过几年的历练已日臻成熟。然而,这种主要以仪式或可预知结果事件为题材对象的直播还不能算是最典型意义上的电视新闻现场直播,因而也不能体现一个国家电视新闻直播的真正水平。在中国…  相似文献   

8.
小议电视新闻的采访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鹏 《记者摇篮》2010,(8):55-55
从刚毕业于电视新闻专业的学生到从事电视新闻一线工作已经9年有余了,9年的电视新闻一线采访,让我更是体会了当初课本上那句“采访是电视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闻报道的基础和前提。”的含义。现实中采访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新闻作品的质量。电视是一个特殊的媒体媒介,它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身。  相似文献   

9.
张雷 《视听纵横》2009,(1):14-18
在中国电视体制改革进程中,制播分离(或者说制播体制改革)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字眼。在20世纪90年代末,这一概念的提出,就已经承载着中国电视体制改革的巨大成就与光荣使命。而在今天,对它的探讨和实践,更多的是反映改革开放30年后我国电视产业改革的现状与瓶颈,以及一种正待摸索的趋势与方向。鉴于此,以制播分离为着眼点,本文将从市场化和产业化改革的角度,  相似文献   

10.
张春果 《报刊之友》2013,(9):134-135
如果从1999年北京《第七日》和福建《现场》算起,我国电视民生新闻已经有十余年的发展历史。电视民生新闻问世以后,为我国电视新闻注入了全新的活力,被学者称为中国电视新闻传播的“第三次革命”。然而,在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本文主要从电视民生新闻人文关怀的内涵、现实需要、缺失与构建等四个方面探讨民生新闻人文关怀的问题,以期促进“以人为本”思想的广泛传播与贯彻落实,并为我国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提供一些必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一、电视新闻节目受众观念的三个阶段 通过对国内电视新闻节目演变轨迹分析,我们发现其受众观念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中国电视在它产生后的前20年里(1958-1978),并没有得到充分发展,普通百姓基本上看不上电视.到了新时期的第一个10年(1978-1988),中国电视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电视机进入了普通百姓家里,而作为电视观众的普通百姓,也逐渐养成了看新闻联播、天气预报和春节联欢晚会的电视作息时间.  相似文献   

12.
最近几年,我国电视事业的发展是很快的。电视新闻是观众最喜欢收看的节目之一。它同报刊、广播、新闻电影一样,已经成了党的一个有力的宣传工具。但是,我国的电视事业还处在发展阶段,因此电视新闻这一形式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比较新的宣传领域。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电视新闻,在经历了漫长的英雄、神话、政治宣传和说教的阶段之后,终于在20世纪末走下"神坛",来到民间,开始了它的"平民化"历程.尽管其"平民化"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并且还出现过各种背离"平民化"初衷的现象,但是毫无疑问,从英雄到平民的转变是中国电视新闻传播理念的一个巨大进步.本文试从电视新闻"平民化"产生的历史背景人手,梳理中国电视"平民化"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4.
电视新闻类节目是我国电视传媒重要的一部分,它已经渐渐地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是我们能够及时的、详细的掌握世界变化的第一手资讯。电视新闻类节目就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引路蜂",时刻指引着我们认识这个世界与社会。电视新闻主持人在电视新闻类节目中直接担当传播者的角色,加强主持人的管理特别是品牌主持人的管理,直接影响到电视新闻类节目的进一步发展,对电视传媒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主要从我国电视新闻类节目品牌主持人管理的必要性、目前的现状以及采取的对策三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述,以此不断地塑造出更多的优秀的品牌主持人,促进我国电视新闻类节目的发展乃至整个传媒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关跃进 《青年记者》2017,(20):51-52
电视短新闻是电视新闻报道中经常采用的基本新闻体裁,它可以迅速、简要、及时地对新近、正在或者即将发生的事实和事件进行电视报道.它的时长在1分30秒之内(包括1分50秒),报道的是新闻事件的概貌,而不详讲新闻事件的经过.电视短新闻以其短、快的特质契合了现代快节奏的生活,适应了电视线性传播规律,能满足受众快速获取新闻信息的需求,是电视新闻记者手中重要的“武器”.同时,电视短新闻要捕捉到鲜活的现场画面、节点性画面、现场声、同期声等电视新闻元素,对电视新闻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电视新闻实践中,一些记者轻视电视短新闻,认为长新闻更能体现水平;一些记者由于自身能力原因,采编的电视短新闻生硬、简陋,可视性差;一些新闻节目为保障节目时长,从编辑思想到考核都鼓励采编长消息,人为拉长单条新闻时长;这些造成了一些电视短新闻质量不高、数量不够的现状.笔者在近20年的电视新闻实践中认识到,电视新闻记者要采编出合格的电视短新闻,在电视短新闻这个“螺蛳壳”里做出“道场”来,需要具备以下四种能力.  相似文献   

16.
刘继光  范莉 《新闻前哨》2001,(11):27-27
电视新闻除了和报纸新闻、广播新闻一样具有新闻性这一共性外.还具有电视的特殊性──以画面为特征,集视听为一体的传播方式,每一条好的电视新闻,必然是声音与画面的有机结合。换句话说,就是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电视画面和声音在传递信息方面,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今年湖北电视台为纪念中国共产党80周年开辟的《老区纪行》和《旗帜》等新闻栏目,从电视画面中强烈地感受到,经过几十年艰苦奋斗,老区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画面中建国前和建国后人民生活的对比,让人真实地感受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电视画面“是一个…  相似文献   

17.
董献 《新闻采编》2007,(6):10-11
改革开放30年,是我国发展最快的30年,也是中国电视事业发展最迅猛的30年。电视新闻更是深层次地涉入和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重要的信息源,观众朋友对电视新闻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作为一名新闻记者,要充分反映人民的  相似文献   

18.
上海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创办至今已经33年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中的“四小姐”,前20年,它同报纸、杂志、广播相比,显得过于年轻,因而在社会上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人们并没有意识到他是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来源之一。从七十年代末,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年代,新闻成为电视节目的主体和骨干。我们结合上海的实际,遵循电视新闻发展的普遍规律,坚持了一系列的改革,逐渐走出了一条自己办电视新闻的路子,使电视新闻的社会作用和影响越来  相似文献   

19.
徐宁 《青年记者》2013,(8):19-20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开始发展电视现场直播,但当时主要以直播体育竞赛、文艺晚会为主,电视新闻现场直播还寥寥无几。①如今,电视新闻现场直播与重大新闻事件的进展同步,成为人们获知国内外新闻的重要方式。笔者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共找到39篇研究"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学术论文,下面进行综述分析。  相似文献   

20.
电视在现代化传播媒介中的位置举足轻重,新闻编辑创新是基于电视新闻节目改革提出的新要求。目前,电视文化已经进入买方市场阶段,受众需求有了较大的改变,成为电视新闻编辑者以及各个电视台竞相追逐的焦点。基于此,主要围绕受众需求相关阐述和基于受众需求提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策略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展开探讨,希望对于电视新闻编辑创新有所帮助,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