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上海作为远东的国际都市,确实是中国现代化的主力与重心之所在。在这一过程中,进步进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人们便开始追求自身的幸福——既探寻中国传统,也览顾西方文明。汽车在近代上海的历程和际遇就展现了这种现代性在社会层面的展开。伴随着汽车在近代上海的发展历程,现代的、快捷的、便利的"现代交通"的概念在中国近代城市中逐渐散布开来,这一话题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是一个全球性的话题。人们通过经济增长和工业增长产生的对进步的接纳和热情,对于现代社会发展尤其关键。而汽车在近代上海的发展,则是这种现代性与进步的逻辑的具体展现。  相似文献   

2.
吴昌 《现代语文》2013,(4):114-117,161
语言中的词汇与社会联系最为紧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近代上海开埠、西洋货物涌入、经济变动、语言碰撞、文化冲击等社会环境因素的变动,使新词语不断出现和变化,与此同时,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的变化也在词汇中留下了痕迹。通过对这些新词语的分析,能够建构出近代上海社会生活的镜像,进而折射出社会变迁的历史轨迹,可以为了解近代城市生活提供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3.
《申报》是近代上海读者最多、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其刊登的广告五彩续纷,犹如一面多棱镜,折射出近代上海社会的方方面面。文章以20世纪30年代《申报》广告为切入口进行研究,发现当时上海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在由传统向准现代变迁,并伴随着畸形的裂变与阵痛。《申报》广告对这种变迁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西方异质文化与生活方式的介入碰撞则起着主导作用,使近代上海社会波澜跌宕。  相似文献   

4.
盛夏,太阳炎炎,给人们的生命活动的确也带来了种种不便,若长时间温度过高,出汗过多,就会导致中暑或脱水。这对婴幼儿来说,若缺乏预防和保护则危害更大。因此,做好夏季保健极为重要。防暑降温是盛夏季节首要的保健措施。若防暑降温不利,不仅可能使小宝宝中暑,还特别容易出现皮疹。出汗过  相似文献   

5.
进入夏季,防暑降温成了人们关心的话题。幼儿抵抗力差,又喜好户外运动,一旦中暑令家长备感焦虑。  相似文献   

6.
《申报》是近代上海影响深远的中文报刊之一,它的内容丰富多彩,折射着上海社会的面貌和变化趋向。通过对19世纪70年代《申报》的分析和解读,可以发现当时上海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生的明显变化——现代与传统、落后与进步相互胶着,又相互碰撞。  相似文献   

7.
1 8 72年创办于上海的《申报》 ,是近代中国历史最久的报纸。《申报》刊登的广告五彩缤纷 ,犹如一面多棱镜 ,折射出近代上海社会的方方面面。本文以 2 0世纪 3 0年代《申报》广告为切入口进行研究 ,揭示当时上海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在由传统向准现代变迁 ,并伴随着畸形的裂变与阵痛。《申报》广告对这种变迁起了很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而西方异质文化与生活方式的传入则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由于社会的巨大变革,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在当时迫切要求改革而又分不清改革步骤主次的情况下,人们往往形成这样一个思维模式,即将一切与社会问题有关的因素都视为至关重要,于是出现了"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科学救国"等诸多主张。婚姻和家庭问题正是在这一思维模式下被提到了较高的位置,成为社会变革所力图清理的首要目标之一。随着中国传统士绅社会的瓦解,近代上海作为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前沿阵地,中西思想碰撞激烈,其现代性特征不断显现,传统女性向现代女性的蜕变进程在知识分子的推波助澜下不断加剧。然而近代中国女性生活不可否认是对西方女性生活的摹写,但这并不妨碍它具备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买办是近代中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19世纪后半叶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最为活跃的一群人,他们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尽管学术界对这种影响的评价一直是众说纷纭.浙江籍买办是近代中国买办,特别是上海买办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有关研究论著中对之有所涉及,但缺乏专门深入的讨论.本文不想对浙江籍买办做全面评价,只想就浙江籍买办在上海崛起的条件、特点及其对上海经济发展的影响作些考察.  相似文献   

10.
《小读者》2008,(8)
人们往往把果汁、冰糕等冷饮、冷食作为夏季解暑降温的宝贝。其实,夏季防暑降温的宝贝应该是以下几种:盐开水:中医称白开水是"百药之王"。喝白开水应选择沸腾后自然冷却的新鲜凉开水(20℃至25℃),这种白开水具有特异的生物活性,容易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很快被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11.
铁路作为近代工业文明的传播者被植入中国社会后,与中国传统社会经历了诸多碰撞、冲突和调适,在相当程度上推动了近代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的转型,并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从闽地乡民铁路利权观念转变、铁路沿线乡民筑路态度转变、生活方式转变三方面来探讨漳厦铁路对近代闽南地区社会文化变迁的作用及影响。  相似文献   

12.
江韵 《文教资料》2014,(36):36-38
近代以来,上海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座被赋予意义的城市。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上海在文学叙述中突出地呈现出一种现代性意义的堆积,甚至被赋予了宏大的近代民族国家意义。本文认为,文学进行上海书写,应从近代小说开始。近代小说这种新兴的文学体裁不仅建构起了上海鲜明的都市现代性身份,还以大众传媒、市民群体和都市公共空间为依托,承担起了现代化进程中人们对于都市现代性的共同社会想象。因此,本文力图梳理近代以来不同文类的小说,展现其中对于上海都市现代性的叙述,并从中探讨此种叙述所包蕴的独特的民族国家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试验)》中有“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规定了三个“学习要点”:(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3)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  相似文献   

14.
妇女服饰像一面时代的镜子,能够折射出当时的生活方式、社会环境、社会制度以冬社会审美观念等方面。近代上海社会在西方影响下发生种种变化:尊卑贵贱失序,消费崇尚奢靡,以及上海商业媒体的繁荣发展皆可在妇女服饰的变化中体现出来。本文试图通过对服饰这一象征符号的解读,勾勒出近代上海在社会转型中发生的种种变迁态势。  相似文献   

15.
同乡组织是近代上海的重要社会中间组织。在政府缺位和政府管理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同乡组织在近代上海外来人口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社会控制、冲突协调、利益维护作用。它们的存在不仅有助于外来人口的正常流入和退出,而且也有助于外来人口的融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上海城市化进程的良性运行。如何充分发挥社会中间组织的积极作用,仍是今天上海外来人口管理中的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近代以来,上海人一直是中国一个独特的群落,其特有的生活秩序、处事规范、价值观念与人际关系形成了上海人独特的社会人格。及至本世纪20—30年代发展得十分典型。对此加以剖析,无疑是了解上海人的一个楔入口。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申报》所载近代上海旅业公会资料为主体,同时查阅其他工商行业组织的资料,通过翔实的史料对近代上海早期旅业同业公会的成立时间、具体名称、性质、形成途径和原因及社会作用等情况进行考证和分析,揭示出上海早期旅业同业公会的产生是社会形势及旅业自身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传统与现代因素兼有的二元结合体,近代上海旅业同业组织从无到有,旅业由分散走向联合,旅业从业者主体性逐渐增强,思想渐趋近代化,这一历程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行业组织自身现代化的要求相适应,与整个近代社会组织形态的成熟密切相关,同时也体现出上海旅业近代化历程中的若干特点,显示出不同的行业组织向新式同业公会的转变具有不同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为近代中国同业公会的深入研究提供实证案例。  相似文献   

18.
近代,作为国际性大都市的上海,随着社会结构商业化,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在朝商业化的方向发展。在普遍的重商主义影响下,金钱控制、支配了伦理和情感,功利价值观取代传统伦理价值观成为都市人精神生活的核心和指导都市人行为的风向标。都市人以理性至上和冷漠的心态来应对复杂多变的时势和激烈残酷的商业竞争。《子夜》真实地折射出都市人的精神生活。小说中描写了各色被金钱俘虏的都市人,表现了他们的理智和冷漠,也表现了近代都市人自由平等的精神。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上海开埠后,都市文化对市郊农村的辐射强烈,并促使后者人们的思想观念、职业选择、社会习俗乃至家庭生活等各方面,都发生了颇应时代潮流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市民,做为一个社会阶层而言,其成份结构历来是十分混杂的。从广义上讲,似乎应包涵所有在城市生活的人,但在阶级社会中,尤其在剧烈动荡的近代中国,生活在城市中的统治阶级和别的具有独特政治经济利益的阶级,显然又不应属于市民的范畴。本文对近代市民的概念表述是:有别于官僚,近代工商业者、近代工人和知识分子的、生活在城市里的下层之人。诸如各种商贩匠人,车轿力夫,仆役娼妓等、皆属此类。中国的市民,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卑贱者,起码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是如此。他们在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