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长期以来,以CNN、BBC为代表的西方媒体一直标榜自己"客观公正"和"新闻自由",并经常指责中国媒体没有"新闻自由",新闻信息缺乏客观和公正。然而,最近一些西方媒体对拉萨"3·14"事件和北京奥运的不实报道,引起中国公众对西方媒体客观性的强烈质疑,  相似文献   

2.
杨永霞  千河 《今传媒》2010,(3):84-85
在平面媒体、广电媒体和网络传媒无时不在、无孔不入的现代信息社会,每日里"观天下",为广大读者快速提供新闻,无疑是各路媒体争相上演的"重头戏",而捕捉新闻、报道新闻又是这"重头戏"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汶川抗震救灾电视直播报道的重要影响及其能够具有如此影响的原因:指出了报道中存在的问题.文章认为.此次电视直播报道是为电视的"尊严而战",而中国电视乃至传媒应汲取经验,适时总结,以期实现更大突破.  相似文献   

4.
深度报道以深刻见长,给受众的感觉是信息量大、信息质量高.一般认为,报纸"拉得开、放得大",是深度报道的最佳媒介.  相似文献   

5.
王鹏 《新闻实践》2007,(8):18-19
6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对《突发事件应对法(草案)》进行二审时做出了5处修改,其中涉及信息发布和新闻管理的有两处,最引人瞩目的是删除了有关新闻媒体不得"违规擅自发布"突发事件信息的规定,为媒体的突发事件报道"松了绑"。笔者认为,"松绑"如同一把"双刃剑",在使新闻媒体获得突发事件信息报道权的同时,也对新闻媒体报道突发事件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河南电台春运报道的主要特色:打造春运"信息库",做实春运报道;题材多元化,做活春运报道;多手段并用,做新春运报道。作者认为,做好春运报道最重要的原则是深入贯彻"走转改"精神,坚持三贴近原则:要以选题落实"三贴近",以制度保证"三贴近",以用稿引导"三贴近"。  相似文献   

7.
林新 《当代传播》2007,(6):124-125
及时报道各类意外事件,关注事件中的人物,反映事件的发展状态,不仅是对受众"知情权"的尊重,更是对"以人为本"思想的坚持,对新闻人文精神的坚守.然而报道意外事件,特别是报道一些重大的或事关人命的事件,容易"炒"出"热点",给报道者带来"成就",也容易出"败笔",甚至伤及被报道者,反而背离了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8.
汶川地震的信息,在第一时间被及时传播出去.使更多的人与灾区同胞血脉相连.同呼吸,共命运,同时更凝聚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关注和援手.对此,各路媒体可谓居功至伟,功不可没.但是,在整个救灾报道过程中,一些媒体不时萌发的"造新闻"恶习,却也同时造就了诸多"新闻败笔",令人甚感不适.  相似文献   

9.
对于新闻编辑来说,对新闻稿件的处理,从时效与时宜的角度"适时"把握其"度",要远远比"抢"新闻更为重要。怎样尽可能快地把合适的信息传递给广大受众,是编辑工作应不断考虑的问题。有些报道内容尽管不见得有多么重要,却有可能因为是最新报道,能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这就需要优先编排;有的虽是最新报道,但由于和其他报道相比显得不  相似文献   

10.
上期的"卷首语"在涉及三鹿毒奶粉事件时谈到,由于三鹿集团与当地政府联手对媒体进行"管控",结果管出"负面影响"的放大.本来"5·12"汶川大地震报道已成为"开放性报道"的标志性事件,这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之后的一次成功的实践,官方、媒体、大众都满意,按理可以复制或借鉴.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将颂扬性、成就性报道称为"正面报道",将批评性,揭露性报道称为"负面报道",要求新闻媒体以正面报道为主,严格控制负面报道的数量和规模,一直是有关部门自认为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将颂扬性、成就性报道称为"正面报道",将批评性、揭露性报道称为"负面报道",要求新闻媒体以正面报道为主,严格控制负面报道的数量和规模,一直是有关部门自认为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13.
7月13日的人民日报报道说,几天前,人民网、南方网、奥一网等网站负责人来到广东省委办公厅,参加专门召开的"网友意见建议交办会",有关部门将一个多月来网友"灌水"、"拍砖"的  相似文献   

14.
情报概念及相关问题之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情报是"信息酵",是使一定对象知识结构发生变化的"活化剂",情报必须具备"酵化"功能,必须具有"专一性"特征,情报只有依托、服务于一定对象才能发挥功能.把情报作用于一定对象在一定时间内所固有的信息量与信息结构组合状况称作"信息基",情报利用过程实际就是"信息酵"影响"信息基"的过程.情报是"外来物",事实、数据、信息和知识只是站在不同角度对同一客观实在,即同一对象的不同表述.知识科学是支撑世界的六大科学体系之一,情报学是知识科学体系的下位学科,它在知识科学体系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王莉 《今传媒》2010,(7):95-97
公民新闻(CitizenJournalism),也称"参与式新闻","草根新闻"抑或"市民新闻",是"公民个体或群体搜集、报道、分析和散布新闻或信息的行为,旨在提供一个民主社会需要的独立、可  相似文献   

16.
罗君 《新闻窗》2015,(2):28-29
在传统媒体的日常报道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种怪现象,例如:在南部省份发生的负面新闻,会由北部省份的媒体来率先进行报道;在北部省份发生的负面新闻,则会由南部省份的媒体来率先进行报道。对一些负面新闻事件,当地的媒体一般会"失声"、"失语",最多是过了很多天以后再来一个"转载"。这是什么原因?是当地媒体竞争不过外地媒体,还是当地记者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正经历从精准扶贫到"绣花"扶贫的关键时期,各地均在"绣花"上下功夫,积极啃"硬骨头",如何写出社会广泛关注、受众喜闻乐见的扶贫报道,新闻媒体记者需要锤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四力",同样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本文以新华社近期的一篇引发社会广泛反响的报道为例,剖析扶贫报道形成社会热点的"密码",探究其新闻性和思想性体现在哪些方面,给新时期扶贫报道带来哪些启示?  相似文献   

18.
会议报道历来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途径,是党和政府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建设和谐社会行之有效的重要领导方式之一.长期以来,由于会议的重要性让人不敢小觑,让会议报道生出两幅截然相反的面孔,一副是"面目狰狞",空话套话很多,还没看上三行就放弃了阅读;另一副是"立体丰满",写法新颖,让人在阅读中满足了自身对信息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情况似乎越来越明朗.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从专家学者热议"解放思想",到地方大员纷纷表态欢迎媒体批评;从今年全国两会空前透明,到汶川大地震信息公开;从第一时间报道突发事件渐成常态,到6月20日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是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要求",强调新闻宣传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据此,可否认为,舆论工作的形势正在发生变化?答案当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20.
所谓"新闻语言",就是运用最鲜明、最生动、最准确的文字.报道最丰富的新闻内容.顾名思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语言是音义统一的全民交际工具.新闻语言具有表达事实传播信息客观、确切、简洁和通俗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