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汇报》1996年12月2日登载了一篇《美国教师怎样教蚯蚓》。文中说:一上课,教师说这节课上蚯蚓,请同学们准备一张纸,上来取蚯蚓,同学们捏着纸片纷纷上讲台盛蚯蚓。许多蚯蚓从纸片上滑落下来,同学们推桌子挪椅子地弯腰抓蚯蚓,整个教室顿时乱成一团,教师却一言不发,站在讲台前冷眼旁观。课后这位老师对我说,“上了一节蚯蚓课,假如连蚯蚓都抓不住,那么这节课还有什么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在美国听了一节小学的自然常识课,课题是“蚯蚓”。在我们国内的上法,一般不外乎,老师先板书“蚯蚓”,然后出示蚯蚓的图片或投影,再是介绍它身体的特征,最后讲讲它对人类的益处。美国的老师怎样上的呢?一上课,老师说这节课上“蚯蚓”,请同学们准备一张纸,上来取蚯蚓。同学们担着纸片纷纷上讲台盛蚯蚓。许多蚯蚓从纸片上滑落下来,学生们推桌子挪椅子地弯腰抓蚯蚓,整个教室顿时乱成一团,老师却一言不发,站在讲台上旁冷眼旁观。课后老师对我说,上了一节“蚯蚓”课后,假如连蚯蚓也抓不住,那么这节课还有什么意义。同学们抓住…  相似文献   

3.
吞吃蚯蚓     
在某小学的一次自然常识课上,老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蚯蚓有什么特征。经过片刻观察后,学生们开始发言。一个孩子说:“蚯蚓贴着地面的部分是毛茸茸的。”老师说:“你观察得很仔细。”一个孩子说:“老师,我把蚯蚓放在嘴里尝了尝,有咸味。”老师说:“对,我很佩服你。”另一个孩子说:“老师,我用线将蚯蚓扎好后吞进了喉咙,过一会儿,  相似文献   

4.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落实“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仍然是一个难题。下面一节美国教学录像课,给了我们诸多的启示。上课了,老师说这节课上“蚯蚓”,请同学们准备一张纸,上来取蚯蚓。同学们捏着纸片纷纷上讲台盛蚯蚓。许多蚯蚓从纸片上滑落下来,学...  相似文献   

5.
师:同学们,上课了!蔡老师唱首歌给大家听听好吗? (师范唱歌曲《绿叶》,学生兴奋地鼓掌。) 师:请同学们来欣赏一首老师为同学们制作的MTV《绿叶》,比较一下它与老师刚才的演唱有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数学》第七册第97~98页。教学片断师:老师为每个小组提供了一些学习材料,有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硬纸片,有每一小格的面积也是1平方厘米的透明方格纸,还有直尺。每个同学的手里有一张这样的硬纸片,(见下图)上面有一些大大小小的长方形,请同学们从中任选两个图形,利用老师提供的这些学习材料和工具,想办法得出它们的面积,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里边,老师要看一看哪些聪明的孩子能从中发现什么?各小组开始行动吧!(学生饶有兴趣地动手实践)师:(待学生动手完毕)老师看到同学们灵活地选用了老师提…  相似文献   

7.
<正> 1 课堂教学案例的特点与类型1.1 何为课堂教学案例?什么是课堂教学案例?我们先来看一堂美国的一节“蚯蚓”课。这是一节美国小学的自然常识课。一上课,教师说这节课上“蚯蚓”,请学生们准备一张纸,上来取蚯蚓。学生们捏着纸片纷纷上讲台盛蚯蚓。许多蚯蚓从纸片上滑落下来,学生们推桌子挪椅子地弯腰抓蚯蚓,整个教室顿时乱作一团。教  相似文献   

8.
在低年级儿童心目中,观察实验是游戏,是玩。凡是有观察实验的课,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很高。如在教学《浮和沉》一课时,在指导学生认识了什么是浮,什么是沉的基础上提出:我们周围的一些常见的物体,哪些在水中会沉,哪些会浮呢?请同学们通过观察实验后告诉老师。这时同学们跃跃欲试,都想抢“头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认真实验,仔细观察记录,紧接着是浮沉知识的应用:怎样让浮在水面的东西沉下去,  相似文献   

9.
【问题】一位教师试讲“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有一教学环节引起了听课教师的争议,其过程如下:教师出示三角形,询问:“这是什么图形?它有什么特征?”当学生指出“这是三角形,它有三条边、三个角”后,教师接着指出:同学们会度量角的度数吗?算一算,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于是学生拿出学具(三角形纸片和量角器),开始度量三角形的三内角分别是多少度,再计算三内角的和是多少。一会儿,教师开始请学习小组进行汇报,于是有的小组说:“我们经过度量、计算,发现三角形三内角的和是178度”;有的小组说:“我们的结论是181度”;有的小组说:“我们…  相似文献   

10.
《凡卡》一课的教学接近尾声时,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别开生面的作业:“同学们请想一想,小凡卡给爷爷的信发出以后,将会出现怎样的情况?有哪些可能?请大家尽量想,比比看,谁设想最多,最快。”同学们怀着极大的兴趣动开了脑筋,紧张地思考着,不时记下一点什么。一分钟后,学生甲举手,老师示意他发言。生甲:我认为凡卡给他的爷爷写信后会出现四  相似文献   

11.
这是我县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第一册语文教学研讨会上的一节公开课。课题:《小小的船》。 上课,老师展示挂图。挂图画面有:一弯新月,一小女孩跨其上;数颗金黄的星;深蓝的背景。好一幅美丽的童话图! 指导学生观察。师: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上画了什么?生(集体):月亮,小女孩,星星。师:很好。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月亮像什么?生_①:像镰刀。师不置可否,再问:像什么?生_②:像眉毛。师摇头,  相似文献   

12.
新来的老师     
晓英从师范院校毕业分到学校当老师。从学生到老师,晓英会碰到什么趣事、难题?她与同事、学生相处会有什么有趣的故事?请看系列漫画《晓英的故事》。这位同学进来吧。你长得好高呀,几年级啦?我是新来的老师。新来的老师@康林 @许云莉  相似文献   

13.
一、玩一玩,问题发现了发现问题是思维活动的前提。但小学生在发现问题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已有的经验,局限性很大,教师应正确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如教《蒸发》一课,为了证明水蒸发时能吸收周围的热,我设计了这样的实验:给全班每一位同学准备了一只温度计和一杯冷水,请同学们操作,将温度计放入冷水中,看到什么现象?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温度计刻度下降了。”我乘机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猜测一下,现在如果把温度计从冷水里拿出来,会发生什么现象?”同学们不假思索地回答:“温度计刻度会上升。”“是不是这样呢?请同学们…  相似文献   

14.
"老师,我不同意您的说法。""老师,我有补充。""老师,我发现书上错了。"……课堂上,学生开始有自己的主见,不愿跟着老师备课设定的思路走。是将教案进行到底,还是大大方方地顺着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前进?这是摆在每个老师面前的问题。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跳出备课设定的思路,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发现,尊重学生的批评,课堂会因生成而变得更美丽。[案例一]《做风车的故事》师:同学们通过预习有什么疑难问题吗?(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结果,却遇到了以下一幕。)生:老师,我觉得课题不妥,应改成《牛顿做风车》。师:为什么?请说说理由。生:改后的题目让人一看就清楚明白,讲的是什么人做什么事。生:老师,我认为题目不能改。师:为什么呢?能不能说出你的理由?  相似文献   

15.
案例:二年级《时、分的认识》教学片断师:桌面上有一些钟面,你会看钟面上的时刻吗?你知道钟面里藏着什么秘密吗?过会儿请大家仔细观察。观察前我们先一起来看一看老师提出的建议。(师用小黑板出示建议:1.钟面上共有几大格?几小格?有哪些数?2.钟面上有哪几根针?你知道它们的名称吗?)师:对老师提出的建议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质疑)师:下面请组长负责,组织小组内成员观察钟面。(学生开始小组讨论,教室里马上热闹起来,老师在教室里走动、巡视,不时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时而点头,时而微笑……忽然,他发现后排角落上一组同学每人都拿着一个钟面,低着…  相似文献   

16.
<正>(这是一节借班教学的公开课。用的是三年级的学生。教师与学生交流后,正式开始上课)板块一我能感知童话故事师:同学们,我们先一起玩一个复述童话的游戏,可以吗?生:可以。师:在玩游戏之前,潘老师请同学们听清楚复述的要求:童话的题目是《会"飞"的青蛙》,老师一次说一到两句,说完后就请你们来复述。这要考验听力、记忆力和勇气,敢接受挑战吗?生:敢!师:下面我们就开始了。"有一天,鸟儿们开运动会,比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2~93页。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略)二、讲授新课活动1:小组抛硬币。师:(出示一枚硬币)请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今天我们先来做一个抛硬币的游戏。(板书:抛硬币)师:请同学们观察硬币有几面?生:硬币有正面和反面两面。师:现在老师把硬币  相似文献   

18.
我有幸再次聆听了虞大明老师执教的《猫与战争》一课,深深为他大胆创新、幽默有趣的教学艺术所折服。一、教学语言轻松幽默,给学生注入思维兴奋剂幽默是一种雍容豁达的生活态度,虞老师把这种生活态度带进了课堂。课前五分钟,虞老师就和学生聊起了天:“你们什么时候知道虞老师今天要来和同学们一块儿学习的?”“你们有没有猜测过虞老师长得什么样?”“现在,活生生的虞老师就站在你们面前,请你们仔仔细细地观察虞老师,你所看到的虞老师和你们猜想中的虞老师有什么不一样?”由此,在学生们充满童趣而又“肆无忌惮”的回答中迅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  相似文献   

19.
主讲:长沙市一中吴振乾老师教时:一课时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已经读了五年多书,接触过不少老师。现在,我出一道作文题《我的老师》,请大家想一想:写谁?写什么?想好了,就把其中同自己最直接而又印象最深的事选讲一、两件。 [学生酝酿、议论]  相似文献   

20.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请你们看一段录像。 (教师播放四种不文明行为,学生观看)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有个小学生随地吐痰,还有个学生把学校的指示牌推倒了。 生2:有两个学生在放学的路上打仗,还有个学生随便折树枝。 师:如果同学们在生活中遇到这些不文明行为,你们会怎么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