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英国教育部2010年颁布的学校白皮书《教学的重要性》描绘了联合政府教育新政的路线图,表明了英国创建世界一流的学校教育制度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愿景。为推进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制度的全面发展,英国将从改善学校教学管理、加强学生行为规范、推进课程评估改革、创建新型学校制度和加大学校经费投入等几个方面来着手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2.
英国自由学校教育政策改革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学校作为英国新政府上台所实行的一项新的教育举措,引起了英国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它是在英国办学质量严重两极分化、教育不公平现象的普遍化以及社会团体办学自主权有限的背景下诞生的,而伴随着该举措的公之于众,人们也从资源分配、权力分配、价值取向以及教育公平等角度多方面对其诘难。然而,尽管有着诸多的质疑和批评,自由学校教育政策还是标明了英国未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英国公学是英国特有的一种教育现象,或曰特有的一种中等学校。其不同于公立学校,是一种私立学校;不同于接受政府资助的学校,一般不接受政府资助,因而不受政府制约,享有很高的办学自主权;不同于地方性文法学校,而是面向全国招生;也不同于营利性私立学校,不以营利为目的。公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382年创建的第一所公学———温切斯特公学和1440年创建的著名公学———伊顿公学。公学历经600年左右而不衰,以其特有的教学模式为英国社会培养了一批批各行各业的领袖人才和精英人才,被人们誉为“教育的活化石”和“英国精英的摇篮”。作为一种独特…  相似文献   

4.
官芹芳 《上海教育》2014,(15):36-37
2014年4月16日,英国教育组织“以教为先”(Teach First)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一则新闻:“以教为先’’的两位成员于2012年在伦敦西部的费尔特姆创办了一所自由学校——瑞奇学校(Reach Academy),学校提供的是4~18岁的一贯制教育。近期,该校接受英国教育标准局的督导。得到了各项指标全优的成绩。这也是英国第一所获得如此骄人成绩的一贯制自由学校。  相似文献   

5.
杨晓  王琦 《教育科学》2007,23(3):92-96
本文阐述英国尼尔以自由理论为基础的开放教育。他创办的夏山学校被称之为“兼具了人性与自由的教育乐土”。尼尔的主要教育观点是不应该让学生来适应学校,而应该由学校去适应学生,因为,自由发展才是教育的终极理想。为此,他极力地改变教育的强制性,反对教育中的心理“操纵”与“控制”,从而培养能自我成长、快乐地工作和积极生活的人。本文具体描述尼尔开放学校的基本形态与理论架构;比较开放教育与封闭教育的不同特征;论证开放教育对改变中国应试教育倾向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教育资讯     
《小学生》2013,(9)
尼尔(1883-1973)英国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自由教育学派"代表人物。他认为情感教育是培养新人的最有效的手段。教育的重任就是让儿童感到爱,学会爱。给儿童爱,就是和儿童站在一起,就是对儿童的尊重,就是对儿童个性的自由的肯定。情感教育的意义在于它培养了儿童的自信心,使儿童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未来都充满信心,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另类学校夏山学校创办于1921年,是因材施教的典范,充满了无穷的活力,被誉为"最富人性化的快乐学校"。学校的创始人尼尔用60年的时间,在夏山学校实践了快乐教育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2005年10月25日,英国教育与技能部公布了题为《为了全体学生:更高的标准,更好的学校》的白皮书,其主要内容是改革教育体制,给学校更大的自由,给家长更多的权利,为每个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对问题儿童的教育一直成为困扰家长和学校的疑难重症.英国教育家尼尔认为问题儿童是问题父母的产物,他提出要赋予问题儿童足够的自由和爱,并经常和他们进行情感交流.他开办的夏山学校最初以招收问题儿童为主,并发展成为誉满全球的自由教育示范学校.他的问题儿童教育理念以及在夏山学校的成功教育实践对于问题儿童的教育提供了诸多借鉴.  相似文献   

9.
官芹芳 《上海教育》2012,(26):27-29
地方政府主要关心的不是家长为何选择"在家教育",而是家长能否提供恰当的"在家教育"。伯纳德·泰福德(Bernard Trafford),英国纽卡斯尔皇家文法学校校长,同时也是英国私立学校校长大会主席,他常会向人提起自己在1991~1996年之间的一段特殊经历。那时候,他刚被任命为一所初中的校长,而他的妻子却在家教育他们的两个女儿。那个时候,英国选择"在家教育"的家庭还很少见,周围的人都视他  相似文献   

10.
从2002年9月起,英国的公民教育作为国家课程,已经成为中小学校的必修课目.事实上,英国的公民教育主要是通过个人、社会与健康教育(personal,social and health education简称PSHE)来进行的.政府规定,小学阶段公民教育主要在PSHE中进行.中学阶段,PSHE作为非法定科目配合进行公民教育.为辅助公民教育的开展,多数学校都设置了PSHE课程,其逐渐成为英国学校的一种德育课,其德育理念,渗透到了其他课程当中.可见,PSHE在英国公民教育中有着重要地位,对PSHE进行分析和思考,有助于我们更深刻了解英国公民教育的内涵,也将为我国中小学的公民教育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1.
调研表明,民办教育已成为广东教育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广东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现实中却存在着政府“促进“导向不明,政府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民办学校的产权法理不清,相关管理制度不规范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广东应加快政府立法和政策制订的步伐,要真正落实对民办学校的优惠政策,要加强对政府和民办学校办学行为的规范和管理,要积极引导和提高民办教育的社会声誉,打造品牌和特色学校,要建立起健全民办学校的内部法人治理结构,要切实推进依法治教的进程,从而更好地促进广东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加强中央权力的有效运作,清朝统治者在湘西积极倡导教育,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如以广设书院、发展义学等来发展民族教育.通过中央与地方的积极互动,湘西民族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新学的兴起,奠定了湘西民族地区现代教育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will explore private sector participation in public sector education in the Australian context, focusing on case studies of Queensland and New South Wales, with reference to developments in other states and territories and internationally. In Australia, most states and territories have PPP policies and key projects include the Southbank redevelopment in Brisbane and the ‘New schools’ Project in Sydney. The case studies are both supported by Labor state governments and typify the state of affairs nationally, For Queensland, the Southbank TAFE Institute and Brisbane State High School have been brought into a new education precinct in order to ‘free up’ the system by outsourcing non‐core services and ‘free up’ valuable inner‐city land. In NSW, nine new public schools are being built by a private consortium, for a cost of $100 million as part of a program totaling $5 billion in areas under‐serviced by government schools. Yet despite a concerted effort to sell the value of PPPs, Australians appear to be ambivalent about ‘privatization’ of public services. This paper will look at whether PPPs are robbing the public sector to pay the private sector, and where this strategy is taking Australia and the future of our education systems.  相似文献   

14.
英国大选后,新任教育大臣迈克尔戈夫上任伊始就开始了对中小学校的教育改革,通过颁布《学园法案》并倡导中小学转变成为学园,鼓励创建"自由学校",取消或关闭一些无助于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机构和组织等措施,力图消除学校管理中的官僚主义,赋予学校和教师更大的管理学校和课程的权力,让家长和学生有更大选择优质学校的权利,政府还设立学生补助金帮助处境不利学生,以改变英国中小学教育中的不平等和不均衡现象。英国政府简政放权促进中小学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教育均衡的改革措施对我国也有启示。  相似文献   

15.
振兴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解决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按照政府提出的方针政策,根据河北职工大学发展的历史轨迹,本文提出一种崭新的办学模式,即办学主体确定为国有民办公助股份制教育产业,并就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6.
清末民初,进化论的风行使人们的历史观念发生了变革。仿效西人注重历史教育以拯救危亡、开启民智已成为时人的共识。此时,政府颁行新学制,对中小学历史教育的相关内容和政策作出了界定。在新旧交替时期,中小学历史教育虽不至尽善尽美,但它促使了国人的觉醒和民族主义运动的高涨。  相似文献   

17.
美国的特许学校是一种公办学校,由政府投资,不受传统的公立学校的很多规章制度的制约。以自由与责任兼顾的绩效责任制、灵活多样的课程设置、小班化的教学、自主性的教师聘用为特色。特许学校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促进了美国基础教育的公平。我们可以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借鉴美国特许学校的宝贵经验,来有效地改革我国的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18.
论民办学校的范畴和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办学校是指由公益法人或自然法人自筹经费、自主经营与管理的面向社会专门提供选择性教育服务的学校或教育机构。在国家正式制度缺位的条件下,我国民办学校实际存在非盈利型、准盈利型和纯盈利型三种不同的组织模式,其中以准盈利型的民办学校居多。根据新制度经济学产权理论,由于民办教育服务市场内部存在较大的交易成本,民办学校只有组成非营利性的教育组织形式,才是节约教育交易成本的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9.
建立多渠道经费筹措机制,促进高职教育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教育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经费短缺是制约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问题之一。其原因是政府投入不足,生源危机和经费供需悬殊。解决的根本途径在于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20.
学券制思想渊源于美国,最早由米尔顿·弗里德曼于1955年提出。此后一直影响着美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并发展成为20世纪90年代所出现的“私校公助”现象的最主要形式。学券制是现阶段我国政府履行对承担基础教育任务的民办学校支助义务的可参考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