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传统节日文化为载体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重要资源.从定义“德育日历”的内涵入手,通过挖掘传统节日文化中的德育元素,探讨了以“德育日历”为载体的高校德育模式的实施路径,在此基础上,以清明节为例,具体设计、演绎了“德育日历”的实施过程,以传统节日文化的形式赋予了高校德育新的内涵,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崭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高校德育大纲》明确将国防教育、学生军政训练纳入高校德育大系统,中央16号文件也将认真组织大学生参加军政训练作为新形势下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这种把高校国防教育与高校德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联系起来的新理路,为新时期研究高校国防教育构建了一个全新视界。全面梳理高校国防教育德育功能的研究现状,既是有效发挥高校国防教育“国防”和“育人”双重效益的迫切需要,也是高校德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隐性德育课程在实践中的新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西方“潜在课程”先进理念和国内“隐性德育课程”研究理论,在理论上赋予“思想政治教育隐形课程”新内涵,在实践上构建“思想政治教育隐形课程”新体系,将会带来隐性德育课程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新突破,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具有普遍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一、“生本德育”的实质1.“生本德育”的定义。生本德育”是指“以生为本”的现代德育观和方法论、是指以学生为教育本体的学校德育 ,“生”指学生 ,“本”为人本、本体。“生本德育”是指学校德育理念、德育思想、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等均以学生为本体、为根本的出发点。以教育对象为本体 ,围绕学生的伦理道德价值取向、主体精神实质特点、行为实际表现而展开和实施。它既是德育理念、又是德育实践 ,且区别于传统的“师本德育”。就大德育观而言 ,学校德育其范畴 ,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及法制、纪律教育等。无论…  相似文献   

5.
1 数学教育中德育的意义 德育,按照一般的广义理解,不仅指道德教育,也包括世界观和思想品质的教育,数学教育中的德育不太被人重视,一般人认为,学数学的学生需要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但数学教学并不包含德育成分,不涉及思想政治和伦理道德问题,这个领域只有数学对象的“真”与“美”,不涉  相似文献   

6.
<正>在学校教育中,应该坚持德育第一的思想。这里的“德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7.
现行“德育”诸概念形成了一套金字塔形的概念层级:1.顶层,称为“德育”,为总称;2.第二层为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3.第三层为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十余种教育;4.底层,即学校中实际实施的“德育”。  相似文献   

8.
杜威德育思想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以“道德的教育”培养“道德的人”。“道德的人”就是民主社会中的“有用的好人”,“道德的教育”就是培养个体有效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的教育,是承担学校社会责任的教育。杜威德育思想对我国德育原理的启示就是在“充分承担各种社会关系所赋予的责任”意义上重新阐释“道德人”概念,在“德育即教育的道德维度”意义上对既有的德育实体性概念进行批判与重构,将“德育首位”看作“将教育的社会属性放在学校教育规划的首位”,将“学科德育”理解为“通过学科教学增强学生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智慧和情感”,从而在整体上反思学校教育的德性基础。杜威思想也提示了我国德育实践变革的学校教育整体德性改造路径。  相似文献   

9.
杜威德育思想与我国德育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长海 《教育学报》2007,3(4):69-76
杜威德育思想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以“道德的教育”培养“道德的人”。“道德的人”就是民主社会中的“有用的好人”,“道德的教育”就是培养个体有效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的教育,是承担学校社会责任的教育。杜威德育思想对我国德育原理的启示就是在“充分承担各种社会关系所赋予的责任”意义上重新阐释“道德人”概念,在“德育即教育的道德维度”意义上对既有的德育实体性概念进行批判与重构,将“德育首位”看作“将教育的社会属性放在学校教育规划的首位”,将“学科德育”理解为“通过学科教学增强学生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智慧和情感”,从而在整体上反思学校教育的德性基础。并且,杜威思想也提示了我国德育实践变革的学校教育整体德性改造路径。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从国家教委到省市主管部门,连年都强调必须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然而,实际上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却在加强声中削弱”了,这实在令人深思!我认为究其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国内外大气候的冲击,如西方思潮和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泛滥,淡化政治、淡化党的领导等错误观点的影响,以及党内和社会上不正之风的侵袭;二是教育内部背离教育规律的教育思想的冲击,如没有确立“以育人为中心”和“德育首位”的教育思想,没有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体系和独立地位,没  相似文献   

11.
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过程之比较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对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过程的进一步抽象和概括 ,只有深入探明思想政治教育所内含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过程的各自推进历程与特点、规律 ,我们才能真正准确地提炼、概括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一般进程与规律。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过程之间既有共性 ,又有异处 ,既紧密联系 ,又相互区别。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过程各自功能的有效发挥 ,有赖于其间的和谐发展、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12.
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政治社会化和道德社会化。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厚此薄彼的倾向,导致了道德社会化长期的弱位。而道德社会化长期的弱位,严重地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关于“马克思主义德育学”置换“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二级学科设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之下,仍然未能从根本上厘清"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边界关系.以"马克思主义德育学"来替换"思想政治教育"的名称,既可增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下的其他四个二级学科的联系性和整体性,又可与我国古代德育或西方德育接轨并突显与它们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审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道德陷阱,真正承担起自身所肩负的伟大使命,对公民道德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科学的、有效的衔接,以调动、激发大学生的道德潜能为目标,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应具有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个性发展功能,为社会稳定、和谐、持续发展输送合格的现代公民。  相似文献   

15.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德育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我们必须摆脱传统的工作思路和落后的工作手段,必须研究大学生思想活动的新特点、新规律,必须在德育工的内容、方法、队伍等方面与时俱进地创新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努力开创高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论科尔柏格德育研究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启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尔柏格德育研究充满了现代理念,不仅对反思传统道德教育模式,建构新型的、以主体性道德人格为目标的学校德育模式有重要参考价值,而且对于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应注重现实问题、实践检验、科际融合、科研共建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传统德育对现代德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现代德育从实践结果上来说是失败的,而相比之下,传统德育至少在效果上是成功的.我们通过对传统德育的分析,撇开对其进行批判的传统的政治视角,从传统德育对我们有何启发的纬度来重估传统,以尝试据此提出现代德育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18.
功利主义的植入使我国高等教育出现了"去道德化教育"的困境,但是高尚的价值追求应该始终引领道德教育的方向。没有价值观就没有教育,更没有道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道德教育的价值取向。当代中国道德教育中包含有思想和政治的成分主要源于现实的世界。道德教育不能脱离现实的社会条件,不同的道德教育只能在不同价值体系的引导下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大学综合素质教育中,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根本,文化素质教育是基础,两者不可脱离。两者的结 合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和提高教职员工素质等途径实施。在课堂教学中,思想道德教育为文化素质教 育指明方向,文化素质教育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素材。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上,加强思想性、历史性与娱乐性的统 一;在校园行为文化建设上,加强自由性、纪律性与能动性的统一;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上,加强政治引导。在提 高教职员工素质上,不仅要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而且还要提高其文化素质教育,这才是有效实施两者结合的根本 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