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辽金西京之大普恩寺,即位于今大同市城区西南隅之善化寺,该寺现存有金代撰文金代刻立的石碑一通。碑文撰写者是南宋著明理学家朱熹的叔祖父朱弁。此碑记事、述史、写人,真切感人,对辽末保大二年金辽大战给佛寺带来的巨大灾祸,对圆满大师忍辱精进重建大寺的经过,以及对金代重建的大普恩寺的建筑一一作了记述。此外,朱弁对自己被金人扣留西京十七年的生活记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那一段历史的真实情状,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
天津大悲禅院是天津现存规模最大、历史最为悠久的佛门十方丛林寺院,是海外佛学者向往求学的理想之地,然而其寺名在英译的时候却存在两种不同版本,如:双语门票上译为"The Compassionate Temple",官网上译为"Dabei Buddhist Temple",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禅院在他们心目中的印象。本文从功能目的论的角度出发,指出天津大悲禅院寺名英译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功能目的论的指导原则,结合权威词典成功地证实将"大悲禅院"译为"The Great Compassionate Buddhist Temple"最为贴切。  相似文献   

3.
海西山翠萝寺是舟山历史上影响较大的一座寺院。文章从宋元时期(洪武海禁之前)昌国县四乡分界入手,考证出海西山的具体位置为今岱山岛西部,再从现今岱山岛的形成历史考证出"海西山"是岱山本岛茶前山至宫后山一线山脉及沿岸平地滩涂形成的岛屿,改写了明清及现当代舟山历史地理上一直将岱山全岛整体作为蓬莱乡属地的错误。以南宋王象之所著《舆地纪胜》所记翠萝寺所处地理位置在岱山作为应证,解决了宋朝岱山镇(市)的区域不包括岱山西面岛屿的问题。在翠萝寺所处岛屿海西山问题解决之后,文章从历代地方志史料中确定现今的资福寺遗址就是翠萝寺,并就翠萝寺遗址被错认为创于五代后晋天福八年的北界村(嵊泗列岛)的资福寺这个张冠李戴状况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释了承德普宁寺的建寺背景、存在价值及其与六世班禅之间的历史渊源,并为清代康乾盏世缔造"人心的长城"取得巨大成功做了历史的佐证。  相似文献   

5.
考证了舟山古寺院延福寺的历史,着重分析了其寺址所在,并运用史料,就"更律为禅"、高僧虚堂智愚、仲举和尚等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6.
凡与佛教有关的山,理应有佛教于此山开创、传承和发展的历史真实记载.对于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九华山,这种"历史真实记载",最早而又极其珍贵的文献乃费冠卿的《九华山化成寺记》.随着九华山资源的全面开发,费冠卿的这篇文献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它必将会得到"与时俱进"般的重视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关于“历史研究”必须坚持:一、历史研究不是在人的意识中复现实际的历史过程,而是在文字史料、实物史料、现存知识体系之间求取无矛盾的共同点。二、历史研究的结果有可能出现同时或异时互相矛盾的“真”。三、由主客体关系所决定的历史有三种互相联系但又互相隔绝的基本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8.
泉州开元寺据今已有1300余年的历史,其中位于大雄宝殿前左右两旁的东西双塔更是寺中最具魅力的古建筑,本文论述了东西双塔的历史背景与建筑特征,进而分析了其在城市空间中的景观作用及其对促进泉州市旅游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寺院教育发展而来的寺子屋教育,作为日本近代初等教育的基础,推进了日本教育的近现代化。江户幕府时代,幕府政府为加强封建统治,通过政治手段引导和规范寺子屋教育,促进了寺子屋教育的兴起和发展。寺子屋教育根据平民的现实需求,注重培养符合普通民众具体生产、生活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规范的道德教育为日本民众的整体文化素养奠定了文化根基;开明的女子教育为平民女子创造了接受教育的机会。寺子屋教育虽有其局限性,但为日本现代化的崛起奠定了人才基础和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现存有关开封故城资料的研究,和对故城遗址的实地考察,论述了历史上启(开)封故城的沿革,同时附带研究了郑氏家族,得出启(开)封城为中原郑氏的发祥地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织女、牵牛两星的称谓,最早见于《诗经》。西汉初的长安,牛郎、织女的爱情神话开始生成,长安斗门今存西汉牛女二石像,这是牛女星宿最早的人形化。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神话的人物和情节已经定型,唐宋以后在民间口传中又进一步演进。七夕节俗也起源于长安。西汉初长安已有七月七日守夜乞愿、穿针乞巧的节俗,六朝时传播到江南,至唐代已风靡全国,尤以长安为盛。长安斗门的石婆庙庙会正是七夕节俗生动的载体,附近的牛女二石像石婆庙,不仅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而且是弘扬七夕文化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2.
《中州集》是现存最早的一部金代诗词集,是研究金代文学极为重要的文献之一。其编纂者为金代最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元好问。其体例是为每位作家都写有小传,而且小传的内容非常丰富,不但包括作家的姓名字号、籍贯里居、科第仕历、生平事迹等内容,而且还记载了许多金代文人的诗文著作。给我们了解金代文坛实际情形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第一手资料。后人补撰的几种金代《艺文志》,都是以《中州集》作家小传为基本材料来源的。  相似文献   

13.
顾炎武曾以为宗庙设立神像是战国才产生的现象,是不对的。从西周金文中看,西周时周王朝宗庙中有"图室"。这表明至少从西周开始,已经在周王宗庙中设立专门的"图室"绘制先王先公的图像来进行祭祀和悼念。商末西周初年已有用于战争的军事地图,周初已有"东国"疆域图,也有用于土田划定的方国疆域地图。  相似文献   

14.
在唐前山水诗的嬗变中,有一个较明显的变化,那就是理消情长,山水诗逐步摆脱玄理,进入到表现山水的美好清音和抒写主体性灵之中。东晋山水诗理语入景语,以理遣情。南朝宋山水诗玄理渐隐,性情日长。齐梁陈山水诗玄风已逝,融情于景。  相似文献   

15.
陇西李氏并非魏晋旧族 ,而是鲜卑贵族、汉士族合流时出现的新士族。陇西李氏先世前汉时是武将世家 ,在汉魏晋门阀形成、发展过程中 ,已衰落为陇西寒门。晋末十六国时期 ,陇西李氏开始崛起。北魏初年李建立西凉 ,其家族成为小王国的王室。西凉灭亡后 ,李子孙仕魏。李氏作为亡国小朝廷的后裔加入北魏政权 ,失去了豪强割据的社会基础。李氏为保持自己的社会地位 ,只有依附皇权 ,并和皇权紧密结合。正由于李氏对皇权的依附性 ,与皇权利益的一致性 ,仕魏后很快取得了与五姓七家并列的地位 ,成为当时盛门。  相似文献   

16.
两晋时期复杂多变,金钱观作为人物品评的一个重要维度,在士人中呈现了颇具时代特色的态势,他们或是金钱冷漠者,或是金钱豁达者,或是金钱崇拜者,亦或是金钱拒斥者。两晋士人金钱观呈现了差异性和多元化的特点,差异性的原因与入传人物的优秀性、史官的记史偏好和高门士族自身的腐朽性有关;而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商品经济与田庄经济的共同发展、社会风气与家风家学的共同熏陶则是造成多元化金钱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在古代东北亚国家关系中 ,唐与新罗的友好关系堪称典范。唐中后期赴新罗使节的次数为 2 2次 ,公元 81 2年随崔廷赴新罗的副使为金沔而非金士信。这一时期出使新罗的费用问题 ,唐廷以私觌官方式筹备 ,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通过对赴新罗唐使节相关问题考辨 ,可使我们深刻认识宗藩框架下唐与新罗关系的真谛 ,推动中韩关系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8.
金朝建国初期,城市商业并不发达,其后在灭亡辽、北宋的过程中得到大量辽宋钱币,才由原来的"以物易物"转变为货币经济。金代典质业在满足普通百姓生产、生活需求的同时,也增加了朝廷的财政税收,进而促进了金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典质业在汉代就已经开始萌芽,后发展到金代时,出现了"流泉务"这一独具其时代特点的典质机构。唐代至金代典质业的法定利率,其变化基本上呈现下降之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中州集》是现存最早的一部金代诗词总集,是研究金代文学极为重要的文献之一。其编纂者为金代最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元好问。其体例是既选录金代文人的诗词作品,又为所收录的每位作家都写有小传,而且小传的内容非常丰富,不仅有作家的姓名字号、籍贯里居、科第仕历、生平事迹等传记的基本要素,而且还引录了数量颇多的诗句篇什。这些诗句篇什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体式多样、实用性强,形式各异、风格众多,数量既多、质量又高,可补《中州集》选诗不足之缺憾,既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又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可谓是着色屏风,回文锦字。  相似文献   

20.
大同地区关于家具的考古资料实物有随葬品、冥器模型、石刻以及壁画等,集中反映了北魏、辽、金、元时期的家具状况和水平。在南北融合、东西交流中家具发生了变化;北魏时期为渐高型家具时期,辽金时期高型家具逐渐走向成熟并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种类式样繁多;元代家具一改宋代家具简洁隽秀的风格,形成了造型上厚重粗大、装饰上繁复华美的风格,对于高型家具由宋代的普及型向明代的成熟型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