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江凌 《今传媒》2010,(3):112-116
什么是新闻史?什么是历史研究的内涵?中西学者有不同的回答。戈公振先生曾说:"所谓报史者,乃用历史的眼光研究关于报纸自身发达之经过,及其对于社会文化之影响之学问也。"[1]知名新闻史家方汉奇认为,"新闻史是一门研究新闻事业发生发展历史及其衍变规律的科学。  相似文献   

2.
<正>“报学史者,乃用历史的眼光,研究关于报纸自身发展之经过,及其对于社会文化之影响之学问也。”报纸史学研究的立足点是“报纸自身发展”,其方法论是“历史的眼光”。自  相似文献   

3.
晚清以来,新闻出版业异军突起.浙江作为文化发达之地,在晚清和民国期间,先后创办报刊达100余种,这些报刊对当时浙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发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将浙江近现代报刊的历史发展分三个阶段作一回顾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王华 《传媒》1999,(4):36-36,12
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的报刊业在祖国大陆解放后,随着本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也有了很大发展。由于经济、文化、地域、人口等诸多的因素的差别,台、港、澳地区的报刊发展情况也各不相同,总的说来,台湾地区的报刊业最为繁荣,香港次之,澳门又次之。 一、台湾地区报刊业 1945年台湾光复后,第一家报纸是原台湾新报更名  相似文献   

5.
冲突与宽容的言论生态——中美报纸言论版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言论版是现代国际报纸言论的一种发展成熟的形式。我国报纸近年来随着社会需求和自身的市场化运作 ,言论版也日渐成熟。中国报纸与西方发达报纸言论版的比较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中国的报纸言论版实践与美国运作成熟的言论版的比较研究 ,试图归纳出报纸言论版的规律性、规范性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6.
报业与文化     
邱沛篁 《新闻界》2000,(2):31-32
随着新世纪报业的迅猛发展 ,报业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产生的影响和作用越来越大。重视和研究报业与文化的关系 ,对于推动与促进新世纪报业的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一、报业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报业即报纸事业。报纸 ,是以刊载新闻、传播信息、发表评论为主的定期出版物 ,包括日报、早报和晚报等。所谓文化 ,从广义讲 ,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从狭义讲 ,是社会的意识形态 ,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这就不难看出 ,报业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报业繁荣 ,正是一个社会文化繁荣、发达的标…  相似文献   

7.
庞春燕 《传媒》2006,(12):13-17
记者:有人认为,报纸在过去的50年中成功地化解了来自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冲击,并与之共同发展;今天,报纸同样也将与新型数字媒体并存很长一段时间.您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相似文献   

8.
戊戌变法时期,谭嗣同对报刊角色的看法,主要体现为以下两点:一是强调了报刊在维新政治运动以及社会进化中的积极功用,指出报纸为助人日新之具。二是报刊与君、民的关系进行了审察,视报刊为民史、民口。  相似文献   

9.
李贺 《新闻传播》2012,(4):52-53
社会属性指报纸自身所具备的为民所用的属性,报业社会属性的发展意即报刊逐步大众化的历史过程。本文在民国初期中国新闻传播史的简要回溯中,以社会舆论发泄之口的开启、社会新闻的出现和发展,以及报业对自身社会责任的认识这三点为提挈之节,探究中国报业的社会属性是如何在繁复的历史帽盖下生根发芽、一路向前的。  相似文献   

10.
高蕾 《新闻世界》2008,(12):101-102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报纸提供的信息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加之新媒体的日渐发达,要想获得信息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报纸要想生存就必须呈现一些具有思想深度和独到见解的观点,因此,报刊评论会成为将来报刊的主导题材,只有进一步重视和加大评论文章的比重才能在媒体竞争中获胜。  相似文献   

11.
徐珠  沈淇 《湖北档案》2004,(11):19-19
清朝时期,我国各类报刊陆续创办,当时有官办及民办之分。官办及民办报纸在创办时,有一定的创办手续及规定。  相似文献   

12.
陈红梅 《新闻界》2005,(1):73-74
一、周报的主要特点及发展空间 “中国城市居民休闲生活状况”调查显示:与上个世纪相比,中国城市居民的休闲时间大幅度增加,休闲时间明显多于工作时间;实行“双休日制”后,阅读报刊书籍在城市居民休闲时间中占据了第二位,报纸作为一种文化消费在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急剧上升。随着城市经济、文化生活的发展,读者层次的提高,报纸的功能已不能仅仅停留在满足信息阅读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魏先努 《新闻界》2006,(3):36-37
20世纪80、90年代,我国报业开始了产业化进程,报业生态从单一的机关报走向机关报、专业纸、行业报、文摘报、都市报等多种类型报纸并存。在我国的报业生态系统演变过程中。体育类报刊报纸蓬勃发展,它们大多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体育类报刊的崛起一时成为中国新闻业一道舰丽的风景。“资料显示,截至2003年底,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除港、澳、台)近百家报纸开辟了体育专刊或副刊。全国体育专业性报纸或专项性报纸已有近80种;全国体育期刊也已达200种之多。”  相似文献   

14.
廖云 《出版广角》2015,(8):52-53
随着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报纸广告日渐式微.报纸广告在新媒体时代该何去何从?这成为报纸广告业深入思考与探索的课题.在新媒体全面覆盖的今天,报纸广告业应去除自身的劣势,跟从新媒体发展的脚步,与之进行有效的融合,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势,开辟出满足社会需要、符合社会特征、适应自身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报业的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报业的竞争也空前激烈。为了开拓报业市场,抓住读者的兴趣点,提高报纸经营效益,报业不得不走出传统体制下的运行方式,开始调整经营思路,转变经营作风,面向市场和受众,深入了解读者的需求,为自身确立一个明确的定位。而报纸市场化经营的必然结果就是树立品牌意识和建立品牌战略,这也是报纸业市场走向完善、走向成熟的标志。同时,品牌意识和品牌战略的确立,也必将推动和加快报纸的市场化进程,从而加快报业市场的发育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标题是新闻写作脱离传统文章形式、渐趋独立的重要标志。考察20世纪以来中国现代报刊新闻标题的发展演变,清晰可见我国新闻学、新闻写作的演化进程。尤其是80年代以来报纸媒介娱乐新闻标题的发展演变几个阶段的种种现象,可以感受到大众传媒发挥自身社会娱乐功能的自觉,以及传媒市场化进程中娱乐新闻标题演变所呈现的文化逻辑。我国新闻学理论建构初期,就非常重视对新闻标题的研究。1919年出版的徐宝璜的《新闻学》,其中立专章论“新闻之题目”,提出新闻标题的目的是“便利阅者”、“引人注意”,尤以“题目如编辑得法,应为新闻之结晶,以少数…  相似文献   

17.
饶敏  向东宁 《新闻前哨》2009,(11):86-87
一家成熟的报纸.每时每刻都存生产着两种不同形态的产品,一为报纸自身,即有形产品:一为报纸组织的各种有影响的活动,即无形产品。文本与活动并举,是现代报纸经常采用的一种手段,也是扩大社会影响力不可或缺的两大载体。  相似文献   

18.
理论宣传是报纸宣传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它是党报的一面旗帜,甚至可以说是党报的“魂”。任何一张党委机关报,如果缺少理论宣传,就会成为“没有灵魂的报纸”。近年来,与全省各地市级党报一样,《锦州日报》也受到各类生活类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迅速崛起的抗争,尤其在理论宣传上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种挑战主要来自社会环境与媒体新闻改革两个方面:一是党报理论宣传的社会环境发生变化。二是媒体运作逐步走向市场化,使理论宣传的压力再增强。这些“先天不足”均造成理论宣传在整体报纸中的地位受到影响。报纸的理论宣传,在新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张芬芳  黄晓慧 《新闻界》2007,(4):56-57,65
本文分别选取中央与地方两份典型报纸,试图通过对传统节日期间相关报道的内容统计分析,探讨报纸在传承节日文化中应起到的作用,从而更为清晰地认知报纸媒介在文化传承中的角色与责任定位,进一步推动整个社会重视并建立节日文化体系,最终使节日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看客 《青年记者》2005,(10):62-62
近来,为避免报业恶性竞争,共同搞好明年的报纸发行工作,在中宣部等部门发出规范报刊发行秩序的通知后,一些地方的报纸纷纷签订了行业自律协议,如吉林省《吉林日报》、《长春日报》、《城市晚报》、《新化报》、《东亚经贸新闻》、《长春晚报》等报社签署了行业自律公约,要求在报纸发行过程中不得附带赠品及订报赠报;报价整订为140元~150元/年,零售价0.5元/份,零售批发价0.3元/份;对开报纸日出版量最多不超过24版,4开报纸日出版量最多不超过48版;不得进行如“全省发行量第一”、“发行量居全省之最”等夸大宣传。云南省《春城晚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