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稿约     
《名人之路》、《名人家教》栏目,要求选择我国(或华裔)著名人物,具体介绍他们在教育子女方面的成功经验,或者介绍名人本身在幼年时期接受家教的情况。《父母星》栏目,要求介绍优秀家长在家教上的先进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成才路》栏目,要求介绍那些将要成才的幼苗,他们的家长和学校是怎样培育他们的。《热门话题》栏目,要求捕捉家教方面的热点问题,或叙事  相似文献   

2.
说“听话”     
笔者常常听到一些家长嘱咐孩子要“听话”。诸如,爸爸要出差了,要求孩子在家“听话”;妈妈上班了,要求孩子“听话”;孩子上幼儿园,又要求孩子“听话”;带孩子上朋友家作客,还是要求孩子“听话”……“听话”几乎成了家长们的口头禅了。教育孩子听话,使他们朝着家长所期望的目标成  相似文献   

3.
家长的生育观、指家长生养、教育子女的动机,即家长为什么要生养和教育孩子。生育观对家长的教养态度有很大的影响。家长教育子女的动机很多,按其性质,可以分为“为国教子”型、“为孩子发展”型、“实惠”型和“家长自己”型。从家长为孩子择业求职的动机,我们就可以看出其生育观。如有的家长为孩子选择某种职业,是因为这种职业“国家特别需要”和“对社会贡献大。”这是典型的“为国教子”家长。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是从未来社会的需要为出发点的。另有一种家长,在为孩子择业作考虑时,更加重视是否“有利于孩子施展才能”和“符合孩子的兴趣,”他们是从孩子本人将来的幸福考虑的。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客观上是与  相似文献   

4.
家长参助,是指家长通过不同的形式,参与幼儿园的一些教学活动和协助教师的工作,以丰富幼儿的学习经验。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我认为家长参助可以发挥以下作用。   一、促进家长对幼儿园所实施的教育教学内容的认识   家长对幼儿在幼儿园学习什么,是很关注的。尽管他们关注的方式各有不同,但望子成龙则是共同的心态。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他们对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其中有些要求违背了教育原则。较为明显的是,有些家长希望幼儿多花时间在认字、计算等教学内容上,过多地强调这类学习,就相对地减少了幼儿学习怎…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中学老师经常会对学生家长提出要求,希望家长能够督促孩子学习。但是,很多家长感到在教育子女问题上力不从心,问题是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很少与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一些孩子不是与父母没话讲,就是逆反心理很强,与父母对着干。而中学生也在抱怨,家长不理解他们,对他们的约束、限制太多,只关心学习成绩,不关心他  相似文献   

6.
稿约     
《名人之路》、《名人家教》栏目,要求选择我国(或华裔)著名人物,具体介绍他们在教育子女方面的成功经验,或者介绍名人本身在幼年时期接受家教的情况。《父母星》栏目,要求介绍优秀家长在家教上的先进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成才路》栏目,要求介绍那些将要成才的幼苗,他们的家长和学校是怎样培育他们的。《热门话题》栏目,要求捕捉家教方面的热点问题,或叙事或议论或述评均可。《外来风》栏目。要求提供国外家教方面的最新信息(最好是翻译稿,来稿请附原件)。  相似文献   

7.
张佳  赵敏 《学前教育》2004,(11):26-26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家园工作中,家长是否合作取决于教师是否了解他们的心意,合作是否满足了他们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要求。当教师在了解家长心理的基础上合理满足家长的需求时,家长的热情就会越高,态度也会越积极。因此,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情感沟通与信息交流,了解家长的心理需要,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  相似文献   

8.
亚洲地区的家长对学校都是高要求的。高要求的家长和没要求的家长,在两者之间,我还是选择前者,这是因为关心孩子学业的家长会为孩子提供一个有利学习的环境,有助他们的成长。家长对孩子的适当要求,也可以是孩子奋斗的动力。在香港,我们积极鼓励家校合作。学校一般都会成立家教会,以促进家长与学校的良性互动。香  相似文献   

9.
以往,我们出通知,总是大笔一挥,在黑板上直接写出要求家长干什么,结果总是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一部分家长匆匆接送孩子时,根本没有看到黑板上的通知;另一方面,有些家长看到这种命令式的通知,无形中产生一种反感,认为老师是在给他们布置任务,下命令。针对这种情况,我想这种交流方式应该改变一下了。  相似文献   

10.
家长的人才观,主要指家长对子女成才的价值取向,即家长对什么是人才、以及希望自己的子女成什么样人的认识和期望。我国家长的人才观主要有知识型、技能型、品德型、社交型、创造性和普通型等。家长的人才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教养重点,即家长在教育当中,时间、精力和经济上的投入。如有的家长,他们往往把教养重点放在知识的传授、智力的开发或技能技巧的训练上,而对孩子自理能力、个性与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不够重视。与其他家长相比,他们在子女教育上显得比较紧张和有压力,总要抽出大量时间辅导孩子学习,或花钱送孩子上各种“辅导班”,生怕孩子学得太少,会落在别的孩子后面。这类属于知识型或技能型人才观的家长,他们的人才标准是,要么知识渊博,  相似文献   

11.
以往,我们出通知,总是大笔一挥,在黑板上直接写出要求家长干什么,结果总是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一部分家长匆匆接送孩子时,根本没有看到黑板上的通知;另一方面,有些家长看到这种命令式的通知,无形中产生一种反感,认为老师是在给他们布置任务、下命令.针对这种情况,我想这种交流方式应该改变一下了.  相似文献   

12.
孩子为什么离家出走?家庭因素。一是家长对子女过分偏爱、溺爱。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过惯了娇生惯养的生活,在家中是小皇帝。随着孩子眼界的拓宽,他们的欲望会越来越膨胀,一旦家庭不能满足他们的欲望,他们便会有闯荡社会的想法。二是家庭缺少温暖,有些家庭父母双亡,或离异,或是父母长年外出做生意、打工,使孩子的物质和精神渴求难以满足,感觉不到家庭的温暖而产生自闭或厌倦心理,于是采取一些诸如离家出走等方法来逃避现实。三是家长与子女缺乏理解,交流不畅。孩子和家长在思考同样的问题时确实会有认识上的差异,因而难免在一些问题上出现分歧,若长期得不到沟通,一不顺心,孩子便会离家出走。四是家长教育方法不当。家庭对孩子期望过高,要求过严。孩子做错了事,或是学习成绩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害怕父母批评,从而离家出走。  相似文献   

13.
“孩子是我们的一切,是我们的全部希望。”这几乎成为现代社会中家长们的口头语,随之而来的是他们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少家长在教育子女时,总是念念不忘自己的家长身份,认为孩子的可塑性大,完全可以根据父母的意愿任意加以塑造:要他们学什么就学什么,要他们怎样学就怎样学,要把他们培养成什么家就可以成为什么家。有许多家长顽固地坚持自己  相似文献   

14.
自信心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和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对其一生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所以要求教学工作者和家长必须重视对幼儿自信心的教育。幼儿是否具有自信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工作者和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是否正确,教学工作者和家长的正确引导对幼儿的心理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积极的鼓励和赞扬是对他们极大的肯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实力,并不断努力去赢得别人的肯定,在未来更容易成功。幼儿自信心的缺乏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教学工作者和家长必须深入地去了解幼儿缺乏自信心的原因,然后运用多种方法正确地引导他们,为他们解决这种困扰,努力创造更有利于幼儿自信心发展的环境,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名心理教师,经常接触有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孩子,发现造成他们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家长的高要求、高期望值带给了他们巨大的压力。所以我在对自己儿子的教育引导上,尤其关注他的心理健康,从不提过高过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正我们学校90%以上的家长都是外来务工人员。我们经常认为,他们可能没有文化,对教育认识不清;他们可能太忙碌,对教育漠不关心;他们可能太贫困,对孩子教育投入太少。因此,我们忘了走近家长,忘了倾听家长,忘了解读家长。在这次"课外访万家"活动中,我们的家长给我上了一课,他们的纯真梦想点醒了我们这些教育人。  相似文献   

17.
家长肯为自己的孩子进行智力投资,并且都会尽力而为。许多家长愿意在家里和孩子一起支持教师的工作,尽管他们很少主动要求帮助教师,然而,这并不说明家长失去了兴趣。如果教师请求帮助,大多数家长都愿意与教师合作。然而,家长需要教师请他们,也需要教师指导他们如何帮助。Carnegie学业成绩委员会报告指出,那些工作很有成效的教师都让家长介入了自己孩子的家庭作业。 这篇文章指出了家长应该怎样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特别是讨论了这样一个问题:家长在家里参与孩子的读书、听力训练、看电视  相似文献   

18.
赵宏伟 《教育》2009,(11):31-33
家长对于学校的监督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尽管个别家长有些时候提出无理的要求,但是,他们对自己孩子的爱导致了他们对学校教育细致入微的观察,他们更容易发现细节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19.
家长对于学校的监督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尽管个别家长有些时候提出无理的要求,但是,他们对自己孩子的爱导致了他们对学校教育细致入微的观察,他们更容易发现细节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20.
特殊儿童家长选择学前教育机构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对36位年龄在2~7岁之间的特殊儿童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特殊儿童入园接受教育的比例低于同龄的普通儿童;大多数特殊儿童的家长希望将自己的孩子送到特殊儿童幼儿园、特殊学校学前班、残联的康复中心等机构接受教育,但也有部分家长选择让他们的孩子上普通幼儿园。家长的希望和选择对各类学前教育机构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