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玉琴 《江苏教育》2004,(12B):20-21
“意外”,指课堂教学中没有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景。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尊重,个性得到张扬,教学的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多,课堂的“意外”也随之而来。她的产生在学生的情理之中,而又在教师的意料之外;她的出现如火花般稍纵即逝,而充分利用她,又会使课堂熠熠生辉;她引人人胜,而又发人深思。课堂“意外”在给教师带来几分惊喜的同时,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英语教学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情形下进行的教学。教师"以教为本",学生围着教师转,师生围着教材转,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为本学科教学,而忽视了课堂的主体——学生。教师将学科知识置于学生之上,教师眼中只有教材,而"目中无人"。久而久之,学生缺乏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个性得不到张扬,不能实现其在课堂中的个人价值。新课程背景下的英语教学,意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探索适合学生学情的课堂教学模  相似文献   

3.
罗旭梅 《考试周刊》2011,(82):100-100
新课程提出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而教师在课堂上也常发现,往往学生的一个精彩回答就会成为本堂课的亮点,使课堂充满生命气息,变得灵动。新的课程资源是一个互动生成的动态系统。教学是在师生的双向互动中进行的智慧交流、思维的碰撞,教师是在课堂  相似文献   

4.
罗斌 《考试周刊》2013,(38):83-83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把学生的错误看成是难得的资源,并且加以运用,实施反例教学,让学生在纠错、改错中激活思维,培养发现意识,这样课堂会因差错而变得有意义、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如何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改进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这是信息技术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面对的挑战。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上,教师是一个指挥家,引导和把握着整个课堂的节奏。教师指挥得好,课堂就是一首让学生愉悦吟唱的歌曲;反之,如果教师的指挥棒总是单一的调子,学生的积极性也会低迷,整个课堂效率可想而知。教学节奏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诸如抑扬顿挫、明隐虚实、轻重缓急、张弛疏密、强弱快慢、高低起伏,等等。从强弱快慢来说,一节课一般可以采用“强-弱-强-弱”模式。  相似文献   

6.
在新课程改革中,人们更多地将视线投向学生的思维。关于学生思维的探索,已经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而人们对教师的思维关注不多。在传统课程模式中,教师思维占主体地位,起决定作用。在新课程中,部分学校又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教师的思维被遗忘和忽略,处于弱势状态。殊不知,无论如何改革,教师的思维在课堂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它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原动力,在课堂中依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感受到,课堂不再是教师事先预设“教案剧”的照本上演,在以生为本的课堂中,教学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教师面临着更多元的挑战,在课堂中我们教师随时都有可能面对学生的独特想法,遭遇一些始料未及的问题,再精心的备课有时也不可避免“节外生枝”。“节外生枝”往往会扰乱我们的教学思路,但是“节外生枝”总是能引起师生的共同注意,一般都有生成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前,农村学校新课程的教学与教研,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对教师的培训理论多、口号多,但缺乏操作式的实效活动。“磨课”模式从关注教师的课堂操作开始,研究自身,研究学生,研究课堂,研究教材,研究教师间的合作探究等,着眼的是“教师操作”。所以,“磨课”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教师的“临床”经验,为教师在新课程下的专业成长提供了一个抓手,给教师搭建了一个实施新课程的工作平台。  相似文献   

9.
韩燕 《现代教学》2013,(3):40-40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大胆质疑,使得我们的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学生的思绪“信马由缰”,所说的与教师的教学构思常常风马牛不相及。面对课堂上学生提出的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如果教师把时间耗费在这些无关紧要而又一时难以解释清楚的问题上,势必影响教学的进度。教师该怎样正确地应对呢?首先,应该充分预设,沉着接招。教学作为一项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需要教师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有一个理性的、清晰的思考与安排。学生对文章的课题、中心句、教学重点与难点等进行多元解读时,会产生哪些问题?教师要进行预设,包括隐性设计、软设计,并形成相应的教学思路,以便在学生意外问题出现时沉着接招并瞬间决策。其次,让有价值的意外问题成为教学资源。“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随着学生课堂主体性、自主性的增强,学生质疑、反驳、争论的机会大大增多,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学会倾听,并在倾听过程中敏锐地捕捉学生所提问题的价值,把有价值的意外问题作为教学资源来开发和利用,课堂也将在随机推进中展现出一片诗意般的精彩!  相似文献   

10.
一位特级教师说过这样的话:教3+2 =5的教师是合格教师,教3+2=?的教师是好教师,而用3+2 =6来教的教师才是优秀教师!只要有认知,就会有错误,“错误”伴随学生学习的始终.追求滴水不漏、对答如流、难容错误的传统课堂已经不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利用好学生的“错误”可以激发学生的心理矛盾和问题意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古人云:学贵有疑.我国历来讲究学问,即树立问题意识.传统的课堂常常是围绕书本和教师设计的问题展开教学,长此以往,我们的学生将只会学答而不会学问.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成为学生的问题吧.  相似文献   

12.
课堂生成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新课程呼唤具有丰富多彩的课堂生成的地理课堂,课堂生成是个复杂的系统,影响它的因素有教师、学生、课程与教材和环境等。教师是促成优质高效课堂生成的重要力量,本文通过对课堂生成资源的来源和地理教师在课堂生成中作用的分析,提出了地理教师在课堂生成中应该是辨别者、激发者、开发者、捕捉者和运用者的观点,并在地理课堂中进行实践运用。  相似文献   

13.
<正>1.建立美好愿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理想课堂到底是怎样的,教师们运用新课程理念,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经验,从不同角度阐述着心中理想课堂的雏形,教师们认为"理想的课堂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活力","理想的课堂应该能够开启学生的智慧","理想的课堂应该能够夯实学生的学力"……在课程领导理念指引下,广大教师逐步建立起了"精致课堂"的美好愿景。2.叩问精致课堂精致课堂是一种有效而精彩、简约而灵动、智慧与审美和谐统一的课堂。在这里,"有  相似文献   

14.
赵广才 《教书育人》2007,(11):43-44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创没和谐、愉悦、充满求知激情的课堂教学氛罔。但是,住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老师意想不到的学生违纪现象。如果教师批评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课堂气氛,而且还会伤害学生的自尊,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怎样做才能既制止了学生违纪,又增添了课堂情趣,还不伤害学生自尊心呢?  相似文献   

15.
正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英语教学的本质是学生学,而不是教师教,课堂活动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课堂控制要掌握度,教师要对课堂活动的组织做到收放自如。一、当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尽管在内容和方法上进行了很大力度的改革,教师在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控制和操作、对改善学生学习方法和效率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  相似文献   

16.
倪海莹 《云南教育》2007,(11Z):23-25
一、背景介绍 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性质和质量。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学家罗杰斯要求教师必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其关键在于促使学生能够自己去实验、观察、探究、研讨,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我以“促进者”的角色执教了两年新课程,在体验它无穷魅力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一定的压力,因为在如此开放的情境中常常会有偏离教师教学设计的小插曲——非预设性教学的出现,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具有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有时会超出教师的专业储备,让教师感到难堪,但如果运用得当,则会让教学过程显得色彩纷呈。  相似文献   

17.
有一位教师在课余谈到“这些孩子就像豆芽一样,有了一点点空间,他们就会迅速发芽、生长。”确实,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给学生一点笑容,一点鼓励,一点放松的余地,学生便会非常自由、兴奋甚至激动万分。而笔者所谓的“发芽”,即在课堂上一段时间内学生呈现出的积极向上、思维活跃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正一位特级教师说过这样的话:教3+2=5的教师是合格教师,教3+2=?的教师是好教师,而用3+2=6来教的教师才是优秀教师!只要有认知,就会有错误,"错误"伴随学生学习的始终.追求滴水不漏、对答如流、难容错误的传统课堂已经不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利用好学生的"错误"可以激发学生的心理矛盾和问题意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和发展.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节,我设计了一道题,给出3个条  相似文献   

19.
正自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发生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改变。课堂上我们经常会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那么,在学生自主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到底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呢?在此,笔者谈谈自己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自主性学习,是新课改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落实到语文教学与学习上,即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程改革逐步走向深入,新课程意识已在更多教师头脑中扎根发芽,特别是生成性教学模式被更多教师关注和思考,诸多关于"如何抓住课堂生成"的文章不断呈现在大家面前;一些课堂评价尤其是公开课更是把课堂教学中是否抓住"生成"当做评价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然而,我们在为一些教师精彩的"课堂生成"喝彩时,也会发现课堂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