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张秀玉 《出版科学》2014,(4):104-108
明清时期徽州刻工数量大,成就高。刻工的工价在明代基本呈现下降趋势,清中前期较高,清末物价上涨而工价未变。徽州刻工大体上生活贫困,社会地位低下,难以通过手艺改变生存状态。明清时期徽州刻工无法获得合理的报酬来进行雕版印刷术的技术改进,对科技的发明激励不足,是导致"李约瑟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同时中西社会在中世纪后亦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徽州刻书在中国古代出版发行史上留下了浓重绚烂的一笔。徽州刻工的精湛技艺、营销手段,加上独具风格的徽派刻书装帧竞争,为推动图书出版发行起到积极作用。本文就明清徽州刻书装帧艺术以及装帧竞争带动的出版繁荣进行分析,并就徽州刻书装帧给现代书籍装帧与出版发行带来的启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三、徽州出版对古代出版业的贡献   徽州地区古代出版业无疑是中国古代出版史上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徽州地区人民对古代出版业的杰出贡献主要体现在培养造就一支技精艺高的出版队伍和创造革新套印技术,采用版、拱花方法,把雕版印刷技术推向新阶段。   (一 )刻艺精熟的徽派版画   在改进雕版印刷技术方面,明清时期徽州府出版界的贡献突出。主要表现是徽州、宁国两府历代都有一支刻艺精熟的刻工队伍,尤其是徽州府歙县虬村的黄氏刻工跨朝更代,是中国古代刻书史上罕见的刻工世家和独领刻书史风骚数以百年的徽派版画。   郑振铎在…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徽州出家现象较为普遍,出家者包括农民、胥吏、妇女和士绅等社会各个阶层。这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有着鲜明的时代背景和原因,如因生活贫困、家庭变故、民族气节等,折射出明清时期徽州社会动荡不安,以及贫富分化日益严重的社会现实。出家为僧的遗民,或从事文学艺术创作,颇有建树;或在出家后一心向佛,成为"名僧",推动了徽州佛教事业的发展。徽州宗族对出家现象的不同态度,显示出徽州社会存在多元、多样的生活方式,也说明徽州宗族社会存在松懈的一面。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明万历刻本《方洲先生文集》一书中所记载的一份极为珍贵的明代刻书工价资料,此类资料极为少见,是了解和研究明代雕版印书的经济成本、刻工生活状况及中国印刷史研究的重要资料。同时,对江浙地区刻书工价和刻工生活作了进一步的分析探讨,并通过刻工对该书的版刻时间进行了考订。  相似文献   

6.
清代聊城书坊刻书业发达,服务于书坊的木版刻工是聊城刻书产业的重要支撑。本文从刻工的来源及构成、刻工技艺水平、刻工生产方式、刻工工价、刻工所受的经济剥削等方面,对聊城刻工情况作了较为全面的考察,从侧面反映出清代聊城书坊刻书业的概况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7.
徽州刻书历史悠久,经宋元时期的发展,明清时期的徽州刻书闻名全国,不断发展壮大而成为全国刻书业的领军,涌现出大批优秀成果。秦宗财博士所著《明清文化传播与商业互动研究:以徽州出版与徽商为中心》,在传播学视角下考证了明清徽州出版的特点与影响,揭示了明清文化传播与商业经济互动的内在机制,既是一部研究价值高的徽学著述,又是一部优秀的研究文化传播之著作。  相似文献   

8.
"匣"是一种藏物器皿,其本源于民间生活实际.明清时期,徽州民间广泛用匣以保存文书等重要记录和凭据.尤其是徽州宗族组织普遍建立的公匣制度,其严格的管理机制是徽州民间文书大量遗存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涌现出大批有钱有格调的徽州商人,为徽州民居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在传统建筑基础上,徽州民居结合自身特点,注重自然环境与人为建筑的结合,形成独特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0.
明清徽州,由自杀引起的纠纷非常普遍。引起这一纠纷的原因主要是户婚、田土、钱债等经济因素。在利益纷争中,一方认为只有采取自杀这一极端方式扩大事态,才会引起官府的重视。自杀纠纷往往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在解决自杀纠纷的司法审判过程中,官府的原则是:依法判决;徇情调处;经济上照顾穷人;借机宣扬道德教化;严惩奴婢;严惩招惹是非。明清时期徽州自杀纠纷,不仅体现了徽州社会中的民俗风貌,也反映出传统社会中法律制度及其基层法律执行中的一些固有特征。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徽州商人致富后,曾不惜重金构造了大量的建筑物,包括住宅、调堂、佛寺、道观、园林、牌楼等。这些建筑,在当时全国各地徽商足迹所到之处皆有,而徽商的本土徽州相对比较集中。尽管历经数百年沧海桑田的变迁,至今在徽州仍保存了不少明清时期徽商建造的各类建筑。从文化角度审视这类建筑,可以发现明清徽商的建筑文化具有比较鲜明的特色。一、建筑类型的丰富多彩明清徽商投资的建筑,按其功能划分,类型众多。其中最主要的部分当推住宅和别墅。早在明代中期,致富后的徽商就络绎不绝返乡建造住宅和别墅,或颐养天年,或奉养双亲…  相似文献   

12.
宋元明清时期的徽州书院十分兴盛。这种兴盛因何而致?学者们对之分析各异,有持理学发展说者,有持官学衰落说者,也有持官学满足不了社会需求说者。笔者认为,徽州书院的兴盛固然与理学发展、官学满足不了社会需求有关,在特定的情况下,也与官学衰落有关,同时学术名流的作用和影响也不可低估。正是他们的积极投入、实践示范,直接推动了徽州书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徽州刻书业兴盛于明万历以后 ,其原因较复杂。文中指出 :主要有明清刻书政策宽缓 ,徽州自身的物质条件两个外在原因以及徽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徽商的主观经营两个内在原因 ,其后清同治、光绪时期的再度繁荣 ,仅具有相对意义。徽州刻书的特点 ,一是精审 ,一在版画。  相似文献   

14.
地处皖南山区的徽州地区,明清时期称徽州府。全区所辖总面积不足1.25万平方公里,是崇山峻岭、地瘠人稀的山区小邑。长时期,大多县人口不足万人,并且是历史上的高移民地区。就是这么个区域面积、人口在全国同类行政区域不起眼的山区,在宋朝以人文荟萃、人杰地灵,成为“文献之邦”、“东南邹鲁”,并形成跨朝更代、内涵丰富的徽学。 如今,徽学已跨越国界,成为中国与藏学、敦煌学并列的世界性显学。尤其是建国后徽州文书的大量整理更推动了徽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其中,最重要和突出部分应是徽州地区的古代出版业,尤其是明清时期徽…  相似文献   

15.
绩溪作为古徽州的一部分,其家谱是徽州家谱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绩溪家谱的调查研究,可以进一步认识明清、民国时期的绩溪家谱与相应历史时期的绩溪社会变迁与转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徽州彩画装饰艺术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彩画装饰艺术有着其独特的风格,在建筑装饰中占据着极有分量的一部分。无论是用美学眼光或是艺术学眼光还是历史学眼光来审视徽州彩画装饰艺术,其艺术风格、其魅力都足以令人折服。  相似文献   

17.
"会票",是由明清两代商人发行的一种异地支付凭证。关于会票在明清时期的使用情况,文献材料中偶有记载。傅衣凌先生在《明代徽州商人》一文中即对徽商彼此间开展汇兑业务的会票制度给予了关注,并在注释中抄录了两条有关会票的材料。黄仁字先生在《从〈三言〉看晚明商人》中称"明代商人间商业机构最发达者,为徽州商人",并指出徽商汇兑业务的开展仅限于"一极小之乡里圈"。由于会票实物传世极少,长期以来人们对会票的票式无从知晓。安徽省博物馆藏有清乾隆、嘉庆时徽商用会票5  相似文献   

18.
夏胜松 《兰台世界》2013,(10):146-147
徽州彩画装饰艺术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彩画装饰艺术有着其独特的风格,在建筑装饰中占据着极有分量的一部分.无论是用美学眼光或是艺术学眼光还是历史学眼光来审视徽州彩画装饰艺术,其艺术风格、其魅力都足以令人折服.  相似文献   

19.
康海燕 《兰台世界》2012,(19):56-57
徽商特指徽州商人,又名新安商人。主要发源于安徽南部的休宁、绩溪、祁门等县,隶属旧徽州府的管辖范畴。东晋时期史书中就有对徽商的记载,其间经过唐、宋时期的成长与发展,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足迹遍及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晚清时期,徽商伴随着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瓦解也逐渐走向衰亡。徽商的发展、兴盛及其经营管理模式的形成经历  相似文献   

20.
文章意在阐明徽州古建筑中的砖、木、石三雕在建筑中的作用和意义,建筑三雕体现了徽州匠师的艺术创造和审美观,通过建筑形式的塑造,成就了明清时期皖南民居建筑风格。徽州三雕题材生动、寓意吉祥、经久耐用、装饰效果好,充分体现了地方特色,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奇葩,应该加大力度保护、整理和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