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6月7日的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了当天高考的新闻,街头画面中出现了一年前的过期资料画面,被广大观众和网友质疑为"高考假画面"。下午,《新闻联播》在央视网贴出公  相似文献   

2.
2013年2月3日至5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赴内蒙古走访棚户区.李克强随机走进一户人家.由于来得太突然,家里大人让一位在被子里午睡、来不及穿衣服的小男孩躲进了柜子.小男孩从柜门缝看看,觉得似乎没啥,便从柜子里钻出来,跳回床上,躲进被窝里,这一过程中他不小心暴露了自己的臀部……该小男孩从柜子里钻出来露出屁股的画面被6日的《新闻联播》播出,引发电视观众热议,也将学界和业界对主流媒体时政新闻报道方针的讨论带入了一个新的高潮.  相似文献   

3.
朱磊 《声屏世界》2013,(8):61-61
2013年2月16日晚,央视主播在《新闻联播》结束语中提醒观众关注其官方微博,"如果你还想获取更多的新闻资讯,可以关注我们的官方微博@央视新闻。"这个变化引发网友热议——在新闻"微"时代里,《新闻联播》也HOLD不住了!微博、微信搭建了一个无"微"不至的信息传播平台。借助于WIFI,公交、地铁、咖啡厅、  相似文献   

4.
中央电视台的这个镜头是典型的"抢镜",它让人们忽视了国家领导人关注的内容,也让亿万观众的视线发生了转移。春节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到内蒙古棚户区访贫问苦,当他在一户居民家和户主坐在床边拉家常时,躲在柜子里的小男孩从柜子里跳出来,钻进被子里。这一幕,被中央电视台的记者拍摄下来,毫无保留地呈现在亿万观众的面前。这个新闻采访中的"意外"事件,被许多新闻媒体捕捉,连篇累牍地发表文章,  相似文献   

5.
2011年8月9日,全国新闻战线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立即派出多路记者,率先推出了"走基层"电视新闻报道,并在《新闻联播》、《朝闻天下》、《新闻30分》等栏目中集中播出。笔者以央视新闻频道的"走基层"报道为例,对其特点进行了总结,即:报道的常态化,采访、播发的规模化和表现手段的纪录片化。并在此基础上,对"走基层"报道可能引发的新闻理念革新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6.
央视《新闻联播》是全国各个电视台必播的新闻节目,反映了国家发展趋势。随着时代的进步,央视《新闻联播》也在逐渐发生改版,改版后的央视《新闻联播》改变了过去千篇一律的呆板形象,焕然一新,更加具有亲和力,被称为央视新闻"变脸"。央视新闻"变脸"成功的改变了传统的《央视新闻》的形象,增加了收视效率。  相似文献   

7.
2009年8月1日,中央电视台沿袭了几十年老面孔的名牌新闻栏目《新闻联播》在众说纷纭的议论声中作了部分调整。尽管央视方面并不承认这是一次改版,但细心的观众还是发现,与老面孔相比,新版《新闻联播》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国家领导人的会议新闻,增加了各地民生新闻、国际新闻,并加入本台短评。尤其在调整初期,《新闻联播》曾有几天破天荒地未出现一条会议新闻,整个版面风格比过去轻快了不少,但又不失庄重沉稳。  相似文献   

8.
关注新闻的人隐约感觉,中国的重要官方媒体,正在悄悄变脸。《追问南吕梁山隧道事故瞒报》的批评报道,意外地出现在1月3日的《人民日报》头版上;次日,头版头条的显著位置,又刊登了另一篇批评报道《:武汉赫山无奈"解毒"代价高昂》。与此同时,新华社也刊发多篇深度报道,对山西隧道爆炸事故、新交规"闯黄灯"之争等民众关切的热点事件,进行了追踪和调查。央视的《新闻联播》,也一改往日的稳重平和,增加了监督性报道的数量。一位网友在1月12日的微博里说:很久没看《新闻联播》了,今天看了感觉变化挺大,没有一条会议新闻,  相似文献   

9.
张庆 《今传媒》2013,(5):81-82
本文从《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的改版事实出发,探讨这种渐进式"新闻本位"回归的变化,从三个方面进行说明:变化是时代的需求;变化是民众的呼唤;变化是新闻人的职责。本文从新闻改革的角度重点分析《新闻联播》这档我国收视率最高的新闻节目的渐进式变化的本质,从"宣传本位"向"新闻本位"靠拢、回归,更加符合新闻传播规律,能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文中收视率数据、改版前后对比的图表和大量改版后节目内容的案例分析为本文的论点提供了很多直观的佐证。  相似文献   

10.
6月7日的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了当天高考的新闻,街头画面中出现了一年前的过期资料画面,被广大观众和网友质疑为“高考假画面”。下午,《新闻联播》在央视网贴出公告称.该画面为江西电视台提供,因制作时间紧未能审出其为资料画面。央视就误编画面向观众致歉。  相似文献   

11.
钟春林 《新闻传播》2010,(1):123-123
"播"与"说"是两种不同的新闻播报方式。所谓"播",它是一种语言传播样式,因为它的创作依据是新闻稿件,表现为语音规范、语言书卷化、样态有限、语体结构严谨、对语境依赖性不强。典型的栏目有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国新闻》以及各省台《新闻联播》等。  相似文献   

12.
《新闻联播》不但是中国影响力最大、拥有观众人数最多的电视新闻节目,也是中国传媒生态中具有独特政治意涵的一档电视节目。该节目从1978年开播以来的一切形态变化,都折射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某些面向,并被观察者做出政治意义上的解读,是中国新闻改革最难碰触的"雷区"。在35年的历史中,《新闻联播》通过再现、维持、适应和扩散既有意识形态框架而确保政治变革在总体上处于执政党可接受的审慎与渐进状态,是新闻文本对政治现实的符号建构典范。本文采用社会史的研究方法对《新闻联播》诞生35年来形态变迁的过程进行梳理,试图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语境下,探讨和阐释中国新闻改革的路径、规律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金钱豹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003年2月14日晚7点30分,山西电视台的《山西新闻联播》节目,播出《绵山金钱豹不慎坠崖喜获救》的消息。金钱豹瞬间坠崖,是一个千载难逢的画面。当晚,中央电视台的晚间《新闻联播》节目向全国观众播出这一消息。2月15日晚,山西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陆续滚动播出绵山金钱豹的后续报道,《绵山金钱豹初步脱险》,让千千万万关心金钱豹的人们松了一口气。当晚,中央电视台的晚间《新闻联播》节目也再次予以播出这条消息。  相似文献   

14.
传媒动态     
《传媒观察》2011,(10):64
《新闻联播》片头将增加3D效果"新闻联播体"将有显著变化日前,中央电视台在2012年黄金资源广告招标预售沟通会上透露,《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两大新闻类重头节目都将在明年呈现出新面目。他们还透露说,2015年央视将跻身世界电视20强。"新闻联播体"一度是网络上的热门话题。央视此次在沟通会上表示,《新闻联播》将以2012年  相似文献   

15.
在历届"自治区十佳新闻工作者"称号获得者中,新闻联播主持人为数不多,然而,新疆电视台新闻中心的女主播穆尼热·安斯尔丁,则毫无争议地登上十五届"自治区十佳新闻工作者"的领奖台。穆尼热·安斯尔丁于2009年7月从北京电视台调入新疆电视台。在电视台各级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帮助下,她很快适应了新疆电视台的工作,并快乐地在新疆电视台担任新闻主播,主要承担《新疆新闻联播》《新闻午报》《新闻夜班车》及访谈节目《今日聚焦》  相似文献   

16.
生活化的新闻实际上就是贴近普通民众的新闻,节目制作者在制作新闻的时候,必须考虑到观众的真实感受,必须尊重新闻评论者自己的价值判断,不能把新闻格式化,因为那样会使新闻失去生命力。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中,记者以街头随机采访的方式,提出"你幸福吗"这个话题,引起了学术界关于生活化新闻的思考。有人认为,  相似文献   

17.
笔者于1993年2月8日至15日,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的《各地电台联播》、《新闻和报摘》和《新闻联播》节目,进行了“新闻时效与新闻根据”的专项调查。共抽查14组节目,计国内新闻261条(简讯除外)。下面是一组统计数字: 用准确时间的,占总条数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有个CCTV,CCTV有个《新闻联播》,这两样东西对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影响之大,非一般人所能想象.很难想象,没有CCTV和《新闻联播》的中国是什么样子?没有CCTV和《新闻联播》,我们的生活又是什么样子?更难想象的是,CCTV没有《新闻联播》,又该是什么样的?生活不相信假设.好在,CCTV和《新闻联播》一直留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你见或者不见,它们就在那里.每晚7点,打开CCTV,与《新闻联播》面对面,看到熟悉的面孔,听着熟识的声音,没有什么大惊小怪,感觉《新闻联播》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不变”才是它的常态,变化则成了意外.它以不变应万变,人间沧海桑田,《新闻联播》自岿然不动.世界在变,新闻在变,CCTV也在变,但不变的是《新闻联播》.三十多年来,中国遭遇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媒体牌局被洗了一遍又一遍,新闻生产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新闻语法和新闻语态也被深度颠覆,但是,在万变之中,《新闻联播》依然如故.我们甚至会产生一种错觉:这个世界除了《新闻联播》不变,其他都在变.  相似文献   

19.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作为时政新闻"风向标"的央视《新闻联播》越来越"接地气"。通过分析目前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中的"三大"症结,阐述了新时期地方电视台如何借鉴央视《新闻联播》的"变脸"经验,实现时政新闻"接地气"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从2011年9月25日开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呈现出了新的变化,播音风格清新亲切,节目编排贴近群众,稿件文风情真易懂。《新闻联播》的这些变化,是个明显的信号,主动拉近与受众的距离,更"亲民"、更注重遵循新闻规律。这个传统的老牌新闻栏目从"拿着架子"做宣传,变为"俯下身子"说家常话,从生硬地"灌输",变为以人为本地"渗透"。让受众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接受,《新闻联播》正在从一个宣教者开始向百姓贴心人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