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植树,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树平均分成若干段(间隔),由于路线的不同、植树要求的不同,路线被分成的段数(间隔数)和植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植树”的路线一般分为线段上的植树问题和环形线路上的植树问题。即使是关于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也可能有不同的情形。(1)两端都要栽。(2)只在一端栽另一端不栽。(3)两端都不栽。本课教学旨在把解决植树问题作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一个学习支点,借助内容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
王秀霞 《甘肃教育》2013,(20):93-93
说教材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探讨关于在一条线段植树的问题.即主要研究“两端都要栽”和“两端都不栽”这两种情形下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几个层次:两端都栽、两端不栽、环形情况以及方阵问题等。本节内容是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两端都栽树问题中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经历知识建构的过程,体验植树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做数学"的意识,渗透一些研究数学的方法及策略,使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并在数学上能有所发展。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新的教学理念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两端都栽树问题中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2能力目标:通过尝试探索、实验、  相似文献   

4.
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植树,这条路线被树平均分成了若干段(间隔),由于路线不同、植树的要求不同,路线被分成的段数(间隔数)、植树棵数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就不同。在现实生活中类似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如在公路两旁安装路灯、在花坛摆花、排方阵等,它们中都隐藏着类似的关系问题,我们就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17页。【设计理念】在植树问题的教学中,解题不是主要的教学目的,主要的任务是让学生经历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渗透化归、对应、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以及研究数学知识的方法,旨在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学情与教材分析】"植树问题"是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植树问题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117—118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会判断在一条直线上植树的三种基本情况,了解不同情况下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并能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正确方法解决问题;(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归纳提炼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下册中将植树问题的解法,归纳为:线段植树的棵数比间隔数要多1(P.117题1):圆形植树棵数等于间隔数,也就是不必加1(P.122题4).回顾任教以来,虽教材多次改版,但"加1"法版复一版,一直沿用,继而,又伴生了"减1"法.众所周知,一些点拉紧了可成为线段等,封闭了可围成圆形等.同样长度的植树段,由于图形不同,植树棵数的确不相同吗?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17页、118页。教学重点:理解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应用植树问题(两端都栽)的数学模型灵活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教学间隔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专门安排了"数学广角"单元,主要内容是植树问题,旨在向学生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17~118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性与能力: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让学生感悟、掌握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 2.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刘恩  邢宁宁 《黑河教育》2012,(11):60-61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间隔、间隔数的含义;培养学生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12.
纵观小学数学各年级的数学广角,可谓包罗万象,既有规律性的系列问题,又有典型的一题一练,是各阶段教学提升的具体体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的植树问题以及类似问题的变式训练,就很特殊,看似千变万化,其实可以通过一个小游戏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P117例1及相关练习题。[教材简析]"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数学广角主要是通过简单的实例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经验和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设计]1.学问在手中。这节课的内容并不陌生,因为生活中经常见到,难点就是使学生理解间隔数跟节点之间的关系,如何突破这个瓶颈,让学生轻松愉快掌握这个知识呢?我  相似文献   

14.
七、植树问题(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一)思想方法解读 教师教学用书上说本单元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这种说法比较笼统.事实上,植树问题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很多的,如数学模型、数形结合、化归、分类等,而本单元想要体现的,主要是数学模型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教学内容,有线段上植树和封闭图形植树两类问题,其中线段上植树通常包括下列三种情况,即两端都植;两端都不植;只在一端植,另一端不植。这一教学内容的难点在于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和判断来解决"植树问题"。针对"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教师要渗透对应与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让学生能够  相似文献   

16.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例1的教学内容。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及认知规律,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应用的过程。在“植树问题”的教学中,我们着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两端要栽”的植树问题,渗透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在参加一次协作区教研活动时,一位年轻教师执教了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植树问题"(不封闭),引发了笔者对"数学广角"教学的一些思考。这位教师先组织学生观察主题图,呈现相关材料;然后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观察分析"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总结出三个公式;再让学生利用公式解决问题。课堂上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得出公式、熟记公式、应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例1  相似文献   

19.
何晶 《湖北教育》2024,(2):73-74
<正>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抓住数学知识的本质展开教学,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提炼、概括数学思想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笔者以人教版数学五年级“植树问题”的教学为例,做具体阐释。“植树问题”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实际问题情境中探索并总结“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教学难点是把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同化为“植树问题”,并运用解决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探究、  相似文献   

20.
过去“植树问题”一直是小学生“培优”的内容,也就是说,它只是少数学生可以学习、可以接受的内容,不写进教科书。而现在不同了,一些现行小学数学教科书把“植树问题”编进了教材。例如在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数学》四年级下册的《数学广角》里就编写了这个内容,包括例题和习题.一共有7页。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