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高效课堂在我校已经试行快两年了,在试验中,我们感受到了高效课堂带来的变化,它对学生思维、合作能力的培养及转变学习方式等都很有好处。不过,我们也发现,在教学中,大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并不高,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发言权基本上掌握在一些优生手中,其他学生成了“听众”,这部分“听众”之所以很难有发言权,究其原因,是他们在课前对要学的内容知之甚少,有的甚至一无所知。也就是说,课前的预习做得不理想,让他们很难在“合作探究”环节中拥有发言权。事实上,在实施导学案教学中,“预习”环节被单独列了出来,并有明确规定,没有预习的课不能上,预习不充分的课不能上!预习的作用可见是何等的重要。可在批阅学生的预习作业时,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的预习基本上仅仅停留在完成“预习”环节中的填空、问答上,难以达到预期要求,致使一堂课很难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更难实现课堂的高效。  相似文献   

2.
刘振卫 《教学随笔》2014,(10):20075+75
实现语文高效课堂,我们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深入理解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在此基础上把课前有效预习作为高效课堂的有力支点,运用课前三分钟演讲激发兴趣,重视教师情感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协作、探究深化,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我着重培养学生课堂上高效的学习能力,铸造高效的语文课堂,从而达成高效的教学和学习效果,教学实践中,我的具体做法如下:一、培养学生课前高效预习的能力要达到预习的高效性,首先要科学合理地布置学生的预习内容。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我将初中语文课前预习的内容定为以下六个方面:初读课文,认知生词—再读课文,疏通文  相似文献   

4.
我校低年级语文教学开展了“阅读识字”为主题的小课题研究。构建了“三环节教学流程”。即把一节课40分钟分成三部分,前20分钟用来对课文的理解,10分钟进行与课文有关的拓展性阅读,10分钟用来写字和写话练习。《三个儿子》的教学就展示了这样的一节容量大,节奏快,效率高的课堂。一、扎扎实实的预习。为高效课堂的基石“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三环节”高效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学习过程的起始阶段,在提高学习效率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我校高效课堂教学中,首先重视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对于低段的预习,要求学生首先排除生字、生词障碍,课文能读得通顺流利。  相似文献   

5.
范兰英 《学苑教育》2023,(24):39-41
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越来越重视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地“学”,强调优化课程教学过程、优化学生学习体验。预习环节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应该受到教师的关注和重视。但当前,很多教师只重视课堂上的“讲”,而忽视了学生课前的“学”,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是被教师“拉”入了学习中,容易跟不上教师节奏、跟不上课堂教学进度。因此,教师应该有效注重起预习环节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6.
刘展云 《语文天地》2014,(12):36-37
新课改推出以来,高中语文教师一直在积极探索如何更好地打造高效课堂的方法,以便更好地将知识与技巧传授给学生。高效课堂,就是在短时间内实现教学的高效益和高效率,是一种科学的教学实践活动。下面笔者就打造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方法,提出两点尝试性的建议。一、课前充分准备,精心策划高效课堂的成功关键是教师在课前的充分备课与精心策划,还有学生的充分预习。  相似文献   

7.
高效课堂提倡“先学后导”“以学生为本”。中学英语教学希望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高中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课前的结构化预习是指学生以个体或小组为单位,依据导学案,在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条理和有步骤地在课前自主学习新课程的学习活动。由此可见,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实施结构化预习是实现“主体先行”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掌握和深入理解新知识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8.
李桂荣 《辅导员》2014,(4):63-63
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要让“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学必须进行全方位的开放,让封闭的语文教学向课前开放,向课堂开放,向课后开放,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一、课前开放。突出自主性开放式语文教学,把课堂教学向课前开放,就是课前学生可以通过预习课文、查阅资料、询问家长等方式,提前学习课文中的知识,并用来参与课堂教学的质疑和反馈。学生对自己确实不能理解的深层次问题,经过“去粗取精”后,拿到课堂上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9.
“大道至简”,中学历史课堂应追求“简约”而“有效”,只有追求更高层次的简约、求实的境界,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充分展示教师的教学个性,为学生的历史学习提供持续的动力。笔者认为,以下五个方面是高中历史教学回归简约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 ,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重点。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常规思维 ,还应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使学生逐步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学习方法 ,善于打破思维定势 ,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在课堂上要特别注意保护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善待学生的质疑。现以《鸬鹚》为例 ,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加强自学 ,由“学会”变为“会学”为了使学生养成自学的好习惯 ,我在课前布置了预习 ,按五步预习法读准字音 ,通过查字典或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 ,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弄清课文主要内…  相似文献   

11.
一、预习:激发课堂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我们一般都很重视和提倡学生课前预习,其价值在于追求课堂教学中的顺畅与高效。为此,教师往往总是要求学生能够紧扣教材进行充分预习。比如,让学生课前对教材或课文反复阅读,加深理解,以确保学生在上课时有针对性地听老师讲课,并对预习中的疑难向老师提问。这  相似文献   

12.
马晓村 《甘肃教育》2014,(20):101-101
正构建高效课堂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在一开始就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都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的放矢,逐步培养主动预习、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的良好学习品质。一、课前——落实预习要求,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到了高中,教师就要担负起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责任。对文言文教学来讲,教师首先要让预习精细化。在预习阶段,学生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写作背景;然后先不看注解大致浏览全文,凭自己的能力尽可能多地读懂文意,大致了解写了什么,作  相似文献   

13.
一个人的一生有许多重大抉择,但关键的只有那么几步,语文教学过程的设置,教学方法的确立,也有多种抉择,但关键的也只有那么几步。语文教学不仅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个不能一蹴而就的系统工程。今不揣冒昧,就教于方家。一、课堂阅读许多语文教师一走进课堂,总喜欢条分缕析地喋喋不休地讲解、分析,而不管学生对教学“文本”是否了解、熟悉,总以为自己的课前布置了预习,而不管这个“课前预习”的信度和效度。事实上,就学生自身来说,有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可能在课前作了“预习”;而有的学生学习态度马虎,完全有可能把“预习”遗忘掉。就是学习态…  相似文献   

14.
刘芳 《考试周刊》2014,(14):45-45
<正>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强化教学效果,我认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1.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只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才能保证课堂教学高效顺利进行。可以说,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做的就是针对教学内容、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及能力水平设计与教学内容紧密衔接的预习内容,并提出具体的预习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课堂教学顺利有效地实施,也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大密度、高效率。要实现课堂高效率,还要预先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预习导学案、课堂展示案、课后习题案、单元检测案等。同时对  相似文献   

15.
魏冰 《考试周刊》2013,(40):153-153
<正>打造高效课堂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我校的教师不甘落后,积极投身到这教育改革的洪流中。我将自己对高效高中生物课堂的认识和课堂教学经验总结如下。1.课前精心编写导学案,引导学生预习。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学生在课前有效地预习新课,了解新授课的重难点及自己的疑  相似文献   

16.
伴随当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许多全新的教学理念应运而生。现在的教育理念也不同于之前,要求让学生重视预习,在学生全面预习之后,教师再开展全面教学。在此种教学方式下,会构建全新的高效课堂教学思维,教师应该真正着眼于“学”,着力于“让”,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发现语文学习的乐趣,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高中阶段的学科教学,应该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要目标。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自学自研-问难讨论-精讲点拨-运用评价”的“四环节”单元教学,以课程单元为教学组织单位,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一、自学自研。在“四环节”单元教学中,自学自研是后边三个环节的基础。自学自研不同于一般的课前“预习”,预习是为了便于听懂教师上新课,而自学自研则是为了能够在课堂上质疑,带有探究的目的,要求比“预习”高得多。由于自学自研基本上是学生独立地与教材文本“对话”的过程,对培…  相似文献   

18.
蔡凤 《考试周刊》2013,(67):160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立体模式,主要是指将教学活动从课堂向课前、课后延伸,综合着手培养学生生物素养,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课前要求详细预习,为课堂学习探究奠定基础;三是课堂组织互动教学,为提高教学效率增添动力;三是课后开展拓展活动,为学生能力发展提供载体。  相似文献   

19.
吴云飞 《成才之路》2013,(27):34-34
课堂是学生与老师交流的主阵地,是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场所,上好每一堂课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如何让课堂成为孩子全面成才的主阵地,我想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感悟。一、课堂交流:每个孩子的机会是均等的我通常在课前设置一些预习类的问题让孩子回家预习,课上请那些平时反应较慢的几个孩子对预习的问题进行阐述,并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目标提出,而学生在课前有效的预习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起点,是落实这一目标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首先,课前要对学生的预习提出具体的要求;其次,加强预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最后,做好预习的检查,激发学生预习兴趣。我们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及可操作性,在平时的教学中将预习落到实处,为"高效课堂"的真正高效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