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齐梁时代音乐消费的高涨与其时社会风气的奢侈和清商新声的发展关系密切。齐梁音乐消费的主体包括市民阶层和上层贵族,民间自由活泼的音乐消费情境和上层社会奢华、精美的消费情境说明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影响。齐梁音乐消费直接推动了包括清商新声和中原旧曲在内的乐府诗的繁荣。  相似文献   

2.
描述音乐美的一般意义、音乐美和其他艺术形式的一些关系;论述音乐实践中如何处理对待音乐美、审视音乐美。就音乐审美的过程、音乐实践的过程对社会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意义,对人的心理影响、促进社会等,以及教学实践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的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将无法使其真正的教育功能得到有效地体现。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以小学生为目标的音乐情境体验式教育也随之产生。就小学音乐情境体验教学实践而言,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而这正是当前音乐教师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实施情境体验教学的重要目的。  相似文献   

4.
学习动机是推动和维持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力量和机制,是促使学习者从事学业活动的动力源。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学习学习动机进行了大量研究,就具体的学科教学而言,学习动机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细化,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结合得到普遍运用。通过文献研究的方式,系统考察学生音乐学习动机研究现状,对普通高中音乐特长生音乐学习动机研究的深入开展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学音乐教学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在此过程中,教师既优化知识传递的渠道、方法,又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能力。通过生动、有趣的音乐情境以及颇具教育意义的音乐游戏和音乐资源,学生可以逐步形成音乐视角,提升学科核心素养。本文将从具体的教学案例出发,深入分析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伴随音乐审美体验这一种动态过程,必然会发生一些音乐行为,诸如听赏、创作、概念化、分析以及评估等行为。不同的音乐行为对审美体验有着不同的作用,主要有目的和手段音乐行为,各音乐行为之间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紧密联系且相互作用,从而实现或达到音乐审美体验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正>一、音乐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大致具有认识、教育和审美的三大功能艺术是通过形象再现社会生活的,优秀的艺术作品能够反映出时代的特征和人民的精神面貌。欣赏者往往可以从艺术作品中认识到一个时代和民族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以及鲜明多样的性格特征,从而扩大欣赏者的生活视野。例如:贺绿汀的《牧童短笛》,当听到欢快的笛声时,听众的脑海中即刻就会浮现出绿叶如茵,江山如画的一幅江南山野图,同时也体验到牧童的快乐心情。其实,人们正是通过音乐所表达的情绪和感情,在自己的想象中"画出"音乐形象,产生相应的视觉效果,从而认识到社会生活的某一方面。  相似文献   

8.
音乐美学和音乐哲学是什么关系?音乐美学界莫衷一是。文章在叙述了学界对此问题的讨论与争鸣之后,重点探讨了出现此问题的根本原因,并对音乐美学和音乐哲学的差异性进行了初步分析。最后,认为在现阶段应该把音乐美学和音乐哲学作为两个不同的研究方向(而非不同的研究领域)来确立。  相似文献   

9.
针对以往音乐教学选择媒体主要依据媒体特征的不足,提出音乐教学媒体的选择应该从教学情境、媒体特征和学习者特征三个方面来考虑,才能达到优化音乐教学设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论文对电脑音乐系统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的不当理解进行了剖析,阐述了电脑音乐系统应用于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作用,并对其运用的方式进行了探讨,以期通过对电脑音乐系统应用与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讨论,为构建富有创造性的音乐教学平台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一般来说 ,古希腊音乐有三种主要特征 :第一 ,基本上是单音音乐 ,偶尔有支声 ,但不系统 ;第二 ,受一定法则的限制 ,即兴创作即兴演唱 ,创演合一 ;第三 ,音乐、舞蹈、诗歌三位一体 ,特别是音乐、诗歌不分家。古罗马继承了古希腊文化 ,并留下了许多关于音乐的基本概念  相似文献   

12.
白居易与音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音乐艺术方面不但有着高深的修养,还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白居易的音乐才能非常广泛,不仅擅长抚琴,还能弹筝、唱歌。在他蓄养的家庭乐班里,他本人既是教练,又兼任指挥,可算是一个音乐全才。他总结出的音乐理论和美学观点对后世中国音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他创作的音乐文学光彩夺目,千古流传,为世人所赞叹。  相似文献   

13.
“九华山庙会”是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集佛事、娱乐和商贸旅游为一体的大型宗教节庆活动。庙会音乐包含了佛教音乐、民俗传统戏剧和音乐等丰富内容,均是国家级和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佛教的广泛传播,梵呗和佛曲逐渐兴盛,寺院客观上成为了容纳、保存、培养、传播音乐的场所。每年定期举办的九华山庙会,大量优秀的佛教音乐汇聚于此,地方民俗传统戏剧和音乐也集中进行文艺献演。本文对于九华山庙会进行概述,通过对庙会进行田野调查,对庙会音乐进行梳理探析,总结庙会音乐特点,对九华山庙会音乐进行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4.
将音乐巧妙地移植到语文课堂,学生能快速地进入到新课学习的积极心理状态中,并运用多种知觉体悟出课文的特有魅力。其主要方法有:音乐导入,创设情境;配乐范读,营造氛围;音画同步,引发情感;插播歌曲,加深理解;串联歌词,过渡总结;师生齐唱,掀起高潮;巧用歌词,靓丽习作。  相似文献   

15.
创设音乐情境是音乐教学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更好的欣赏音乐作品有积极地促进作用。以审美为核心,从培养学生兴趣和创造力出发,分析音乐作品对学生心灵的启迪、激励、唤醒、感染与净化,进而让学生感受音乐带给他们的美,有效发挥出音乐课情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会创造,感受音乐之美。  相似文献   

16.
音乐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优美的音乐可以使人身心愉快、心旷神怡,对于心灵是一种洗涤与净化。另一方面,音乐对于人类的道德文明和智慧文明发展更是一种熏陶。因此,掌握音乐欣赏的本领和技能,对于个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音乐理论中的音乐要素进行简要探讨,以此来深化人们对于音乐欣赏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的不断进步,城市社区音乐文化在我国遍地开花且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和关注,文化建设已成为新的主题。音乐在社区中的出现也无时无刻不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它丰富了居民的社会生活,给老百姓带来了精神食粮;同时,音乐自身的发展也离不开社会中的经济及政治力量的支持。在当今社会,音乐也成为了社区中居民喜爱的一种休闲娱乐形式。社区中的文化建设需要音乐艺术。文章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从社区音乐说起论述了城市社区音乐的分类和郑州市社区音乐文化的发展情况。第二部分是对郑州市社区音乐文化现状的分析与探讨,通过对调查资料的梳理,深入细致地分析了郑州市社区音乐文化的现状、特点与功能。第三部分,笔者在实地考察与分析的基础上,,对郑州市社区音乐文化的特点进行梳理。本文通过对郑州市社区音乐的研究,更多了解到社区音乐艺术,通过对社会的真实反映,服务于社会,使人民群众向往真善美,从而对社会进步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对我国音乐教学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有着深刻的影响。积极转变音乐教学思维方式,认真审视音乐教学改革的转型,将音乐教学理念与音乐教师角色的转变融合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思维中,对于我国音乐教学改革步入合理化、科学化的轨道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丝绸之路对汉代音乐的影响,以丝绸之路为背景,从汉代音乐中雅乐与俗乐关系入手,分别从雅俗各取所需时期、雅俗隶属有别时期、雅俗相互交融时期三个不同时期,深入探究了汉代音乐的演变。旨在通过对汉代音乐中雅乐与民间俗乐关系的梳理与明确,来更加准确地把握汉代音乐的转变与发展过程,从中汲取有利的观念与体制,形成符合当代音乐艺术发展的全新思想意识与音乐艺术格局系统,为我国当代音乐注入新鲜活力,推动当代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现代音乐美学研究在构建全新的美学体系的过程中,对音乐表演艺术及形式给予了大量的关注,强调了现代音乐表演是"创造性"与"再现性"的艺术,它参与音乐艺术的意义生成,能够丰富和填补音乐的内涵,赋予作品全新的生命.因此表演者必须拥有较高的现代视界和历史视界,通过体验和理解音乐作品的艺术内涵和历史意义,将现代人的艺术感受、审美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