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4年,注定是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上十分重要的一年。这一年,电视剧很好地贯彻了"中国梦"的主题精神;纪录片第一次列入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且资金等扶持力度较大;电视文艺节目有"浓妆",也有"淡抹",二者共荣共生……2014年,中国电视艺术发展依旧面临着复杂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形势,各种力量相互角逐交织,形成了激烈异常的竞争环境。值得钦佩的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背景,中国电视人努力探索,在电视剧、电视文艺、电视纪录片等节目的  相似文献   

2.
邢靖 《中国传媒科技》2013,(14):129-130
电视剧是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发展相结合的产物,它为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电视摄像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若没有技术辅助影视,艺术表现影视,两者相互结合,很难形成最终作品,并把影视做到尽善尽美,为观众提供视觉盛宴。  相似文献   

3.
王昕 《现代传播》2006,1(1):81-84
电视历史剧是历史科学和电视剧艺术审美融合所产生的独特艺术样式。从文化诗学角度看,中国电视历史剧包括了以再现策略(侧重历史客观真实)和表现策略(侧重作者主观真实)创作的艺术作品。电视历史剧不同于一般“纯”虚构性电视剧的审美创造,它必须有基本的历史根据,要受到历史事实和历史原型的规约;但另一方面,没有充分的艺术虚构与审美构型,同样不成其为优秀的电视历史剧。所以,电视历史剧既要求反映历史真实,具有历史真实性;也要求对历史事实进行艺术的概括与加工,使电视剧具有高度的审美感染力。电视历史剧的本体特征,在于历史真实与电视剧艺术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4.
本文系"电视艺术理论名家系列访谈"之七.王伟国先生以缜密精炼的表述阐释了他对于中国电视剧创作、生产及本体理论研究中纲举目张的三个重要理论支点的理性思考市场化是中国电视剧生产的现实生存和未来之路;审美化是电视剧艺术对观众实施美育、怡情娱心的必然之境;影像化则在电视剧艺术丰富多样的外在形态中日臻完善的本体特征;为电视剧艺术理论研究的深化和创新提出了富有包孕性的理论设想和框架.  相似文献   

5.
电视技术与电视艺术之间是相互共生的关系,电视技术是电视艺术的物质基础,丰富了电视艺术的表现形式,增强了电视艺术的艺术表现力;电视艺术是电视技术实现价值增值的"重要载体"。正确处理电视艺术与电视技术的关系,对于促进电视媒体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于电视艺术而言,扛大旗立山头的当属电视剧,它的热闹甚至超越了电影,因为电视剧伴随着我们生活的每一天,尤其对于妇孺老人,近乎成了精神的慰藉品.此外最热闹的当属娱乐节目,姑且也被列入电视艺术的范畴之内,它的喧嚣占领了电视频道大部分资源.曾经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繁盛一时的电视艺术所呈现出来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当下的电视荧屏中似乎黯淡了.  相似文献   

7.
正影视艺术是音乐与画面、运动与静止有机结合的一门综合艺术。影视艺术在百年发展征程中,融合了诸多的艺术元素,使得其本身的表现力更加趋于饱满厚实。电视音乐是在电视剧作品中由一系列音乐元素构成的乐曲或片段,穿插融合在电视剧中,成为电视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使电视剧的艺术表现更有活力和张力。音乐在电视剧中的独特存在在电视艺术中,画面和声音是两大基本要素,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音乐先于电视艺术而存在,是最原  相似文献   

8.
继承与革新的有机统一,民族化与现代化的融合,是电视传播艺术的审美特征.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努力深入生活创新,宏观地把握时代,把握电视艺术的审美特征的要求,才能创作出符合时代精神的电视剧.  相似文献   

9.
安克娴 《视听界》2000,(2):20-21,27
二十年改革开放,中国电视经历了巨大变革,其对女性的表现发生了许多新变化。电视新闻对女性的报道大大增强,一些电视台还开办了女性专栏、女性谈话类节目。1999年3月,长沙广电局推出“中国境内首家以女性命名的专业频道——长沙电视女性频道”。电视剧、广告也以艺术的形式更多地表现现代社会中的女性形象。尤为重要的是,新时期的电视媒介话语开始表达一种女性的声音,女性的人格、价值、尊严得到尊重。  相似文献   

10.
戏曲电视剧虽已走过十几个春秋(自八十年代初发展到今天),并已形成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顽强地屹立于电视文艺之林,但毕竟还年轻,还需要提高和完善自己。目前,许多有志之士在艺术实践中的大胆探索,为戏曲电视剧的蓬勃发  相似文献   

11.
电视电影是一种新兴的电影品种,它是通过电视作为媒介,电视台通过电视进行传播的,电视电影是在电视和电影的夹缝中,产生了这种新型的、结合了电视和电影共性的影片模式。电视电影具有交集式的艺术特征,以电视作为电视电影的平台,电影作为电视电影的根基。在艺术特征上,电视电影在很多方面有别于电影和电视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作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学术研究,建构了电视艺术理论由浅入深、由形而下到形而上的学科体系.大学本科:从形而下始--电视艺术学--制作论;硕士研究生:往形而上攀--电视艺术美学--规律论;博士研究生:抵形而上端--电视艺术哲学--本体论.此探索对今后电视艺术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对电视艺术理论学科的建设和完善,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现代电视艺术能够以高科技的手段为媒介,把人类古老的审美愿望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其作为一种企业商品运作下的文化产业,进化、发展速度也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能比拟的。由于电视艺术的蓬勃发展也催生了很多相关的行业和职业,电视导演就作为电视剧创作、拍摄到市场运作等环节中最核心的灵魂人物,  相似文献   

14.
刘臻 《视听纵横》2007,(2):69-70
2006年8月21日,一部全景式展示浙江沿海地区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大型电视连续剧《海之门》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档开播。该剧播出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评论文章指出:"电视剧《海之门》是目前国内改革题材电视剧中集数最长、投资规模最大的一部鸿篇巨制,是一部反映中国改革开放标志性、里程碑式的作品。"  相似文献   

15.
源远流长的文学艺术与电视这种飞速发展的现代大众传媒结缘,便产生了新兴的、名目繁多的电视文艺品种。如电视剧、电视音乐、电视舞蹈、电视戏曲、电视曲艺、电视小说、电视综艺晚会等。也使这些传统的艺术门类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这些电视文艺形式深受大众的喜爱,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16.
本文系"电视艺术理论名家系列访谈"之五.针对十几年来中国电视剧创作中出现的一些误区和严重偏差,如,世俗关注的异化导致的平面化、庸俗化,作为理念反叛的解构主义对于艺术精神的消解和伤害,曾庆瑞教授给予了尖锐而深刻的批判,并对由此而蔓延的电视剧艺术"恶性娱乐化"的不良倾向表示了忧虑和愤慨,并寄希望于电视剧艺术批评担当起以言立说、净化荧屏的职责,推动中国电视剧艺术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系"电视艺术理论名家系列访谈"之三.在访谈中,高鑫教授从电视艺术关学得以自由言说的历史语境出发,以史带论,勾勒了中国电视艺术理论和学理路径的构建过程,有针对性地评析电视艺术创作观念论争和流变,并就艺术和技术、创造潜能、电视化,以及艺术本质及审美价值等一些电视艺术美学的重要理论范畴阐发了其独到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18.
吴征 《新闻窗》2005,(2):34-34
电视与文化、艺术有着割不断的联系,由于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电视也就更应充实而饱满,以便更大范围内体现中国强大的文化底蕴。它必须从满足观众多层次、多方面的要求出发,努力做到丰富多彩、雅俗共赏。然而现今的电视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两方面具佳的精品之作还显得太少。大量平庸的电视剧冲淡甚至淹没了电视佳作,出现偏离文化的趋向,出现许多闹剧和笑话。  相似文献   

19.
孙勇  任月琳 《新闻界》2008,(3):142-143
本文介绍了数字技术与电视画面艺术的相互关系,从虚拟现实、画面构图、交互性等三方面阐述了数字技术对电视画面艺术的丰富。  相似文献   

20.
回顾2016年,品牌电视机构在全国电视市场的竞争格局大体保持稳定,东方卫视表现亮眼;节目层面,真人秀成主流,综N代持续霸屏,电视剧精品化趋势明显.展望2017年,中国原创力量持续发力,电视节目创新加速,文化综艺节目在政策支持下势成电视文化新现象,网台合作互动加强,卫视频道编排创新策略将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