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9 毫秒
1.
问 :现在不少出版物中 ,用月日简称表示节日、事件时 ,越来越多地使用了阿拉伯数字。请问这种不用汉字数字的做法正确吗 ?答 :GB/T 15 83 5— 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对这一问题是这样规定的 :“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其他意义的词组”时 ,“要求使用汉字”。“如果涉及一月、十一月、十二月 ,应用间隔号‘·’将表示月和日的数字隔开 ,并外加引号 ,避免歧义。涉及其他月份时 ,不用间隔号 ,是否使用引号 ,视事件的知名度而定”。例如 :“一二·九”运动 ,七七事变 ,五一国际劳动节 ,“九一三”事件。然而 ,由于阿拉伯数字…  相似文献   

2.
说长道短     
今年是“九一八”事变70周年,各地举办了各种活动隆重纪念这一特殊历史事件,媒体也进行了大量的报道。但一些媒体在报道中将“九一八”误作“九·一八”,这一现象应引起新闻界同行的重视。 根据我国《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的词组,如果涉及一月、十一月和十二月的,应用间隔号“·”将表示月和日的数字  相似文献   

3.
3月15日是消费权益日,3月15日是简称“三一五”还是“3·1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中规定:含有月是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其他意义的词组要用汉字。可见“三一五”才是合乎规范的。  相似文献   

4.
西方媒体,尤其是美国新闻是自由的吗?震惊全球的美国“9·11”事件,以及围绕这起事件发生在美国的一系列新闻事件就足够引起我们的反思。美国之音电台台长为新闻自由被撤职“9·11”事件之后,正当美国人愤怒不已的时候,塔利班最高领导人奥马尔说,塔利班不会交出本·拉登,还说“9·11”恐怖袭击事件是美国自己种下的苦果,美国应该停止不断扩张其帝国的行为。奥马尔的讲话录音到了美国,美国之音决定播出,这时,美国官方立即出面制止。美国国务院9月24日表示:政府禁止“美国之音”播放塔利班最高领导人奥马尔讲话的决定…  相似文献   

5.
从“美国之音”台长更迭看美国新闻“舆论的一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美国之音”台长的更迭2002年8月29日,“美国之音”电台台长罗伯特·赖利通过电台理事会发表了辞职声明。这位“9·11事件”之后上台的台长在这个职位上还没有超过10个月。“9·11事件”发生后,美国政府对新闻媒体软硬兼施,要求绝对听从指挥,尤其不能播出本·拉登和塔利班领导人的讲话,但“美国之音”却表现得极其“不听话”,竟然不顾政府官员的三番五次的阻拦,部分播出了对塔利班领导人奥马尔的采访录,同时播发美国政府官员的评论。2001年9月29日,华盛顿的官员透露,“美国之音”电台台长惠特·沃恩以…  相似文献   

6.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芦沟桥制造了举世震惊的“七·七事变”,中国人民奋起抗日,进行了长达八年的全面抗日战争。 这里公布的冀察军政长官宋哲元与国民党政府蒋介石等的来往密电,记载了“七·七事变”的爆发和平津沦陷的经过。由于这仅是一个方面的资料,在使用时,还需要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日两国人民,特别是中国人民,深受其害。进一步开展我国抗日战争史的研究,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对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时尚人物     
《中国新闻周刊》2004,(24):72-72
迈克尔·摩尔:筹拍“虐囚事件” 《华氏911》的导演迈克尔·摩尔对美国媒体宣布,手头拥有大量的有关伊拉克虐囚事件的画面和资料,并有计划将其拍摄成纪录片。迈克尔透露,早在比阿布格莱布监狱爆出虐囚事件新闻还要早数个月,他就获得这些一手资料,但当时,迈克尔选择了沉默,因为他不想被他不信任的美国媒体所利用。 凭借《耶稣受难记》而声名大噪的梅尔·吉布森表示,有意加盟拍摄这部将引起更大争议的影片。 惠特尼·休斯顿:获终身成就奖 国际流行乐坛“天后”、美国著名女歌手惠特尼·休斯顿,刚刚在德国汉堡举行的“女性世界”颁奖典礼上…  相似文献   

8.
距离“霸州6·04枪杀案”一审尘埃落定将近1年的时候,传来了现场连续报道《“霸州6·04枪杀案”庭审现场报道》获2000年全国广播新闻连续报道一等奖的消息。此后偶尔和兄弟媒体的同行们聚在一起,便不断地被人问起去年6月30日当天进行现场报道的一些情况。这提醒了我,何不好好总结一下这次经历呢,兴许可以为同行也为个人积累一点有价值的东西。去年刚进6月,河北省廊坊市发生了霸州康仙庄乡派出所副所长杜书贵涉嫌枪杀霸州市供电局司机的案件,但当时相关的规定不允许我们对此事件做出报道,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只…  相似文献   

9.
《河北科技图苑》2009,22(5):47-47
《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中,规定了出版物上在表示时间(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涉及数字时,是使用汉字数字还是使用阿拉伯数字的规定是:  相似文献   

10.
一、美国政府严管“9·11”事件等敏感事态的新闻报道两则关于美国政府在“9·11”事件中对新闻报道控制的消息让人深思。其一:白宫向媒体下“禁播令”华盛顿当地时间10月10日晚,美国白宫发言人当晚表示,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赖斯已经要求美国各电视台慎播本·拉登的电视讲话。因为拉登可能通过电视讲话这一形式传达他的命令与指示。白宫发言人说,政府的目的是不希望恐怖分子借助本·拉登的电视讲话接受到恐怖指令。因为“拉登的电视讲话就算不是向他的手下发布命令,也是在宣扬他的恐怖论调”。其二:白宫严管“美国之音”9月1…  相似文献   

11.
《军事记者》2001,(12):35-35
为纪念美国著名记者、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海伦·斯诺,陕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和陕西省翻译工作者协会从2001年开始设立“海伦·斯诺新闻奖”,奖励那些在弘扬斯诺精神、促进中美友谊和在对外宣传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新闻工作者。该奖每两年评一次,奖励在陕西境内的报纸、电视、广播、新闻出版、教育等部门(含中央驻陕新闻单位)供职的专职或兼职新闻工作者。首届“海伦·斯诺新闻奖”颁奖仪式拟于2002年1月11日(海伦·斯诺逝世纪念日)举行,届时美国海伦·斯诺文学托管会两主席将专程来陕为获奖者颁奖。陕…  相似文献   

12.
杨晓霞 《新闻知识》2001,(10):17-19
2001年7月13日北京时间22:10,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莫斯科世界贸易中心会议大厅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北京赢了”“2008属于北京”“神州大地竟夜无眠”。当晚,电视实况转播了这一盛事,屏幕上不断闪出的四个字“我们赢了”最直接地表达出中国人获胜后的狂喜:北京赢了,中国赢了。按照丹尼尔·戴扬和伊莱休·卡茨在《媒介事件》中的界定“北京申奥”这一事件已经成为了“媒介事件”。所谓媒介事件,“是对电视的节日性收看”,“是关于那些令国人乃至世界人屏息驻足的电视直播的历史事…  相似文献   

13.
一些记者和通讯员在写稿时,常常将“截止”和“截至”混淆使用,把“×月×日截止”写成“×月×日截至”,或把“截至×月×日”写成“截止×月×日”。因此,“截止”与“截至”误用的例子时常见诸报纸杂志。其实,“截止”与“截至”意义相近而用法却不同。“截止”由意义相近的“截”和“止”复合而成动词“截止”,表示“停止”的意思,它们后面不能也不需要再跟具体时间作补充成分。而在“截至”一词中,  相似文献   

14.
国务院已将11月8日定为中国记者节,因为这一天是中国记协的前身、印年前在上海诞生的中国青年记者协会的成立日。其实“青记”也有前身,那就是上海“记者座谈”。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国难当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1932年又发生“一·二八”淞沪抗  相似文献   

15.
“贾君鹏事件”:媒介事件与社会的“集体记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小平  王子毅  董朝 《今传媒》2009,(12):16-18
一、贾君鹏事件:新媒体“媒介事件”的典型文本1.“媒介事件”的概念演变:从卫星电视到新媒体1992年,丹尼尔·戴扬与伊莱休·卡茨在《媒介事件》一书中将“媒介事件”定义为:“那些令国人乃至世人屏息驻足的电视直播的历史事件——主要是国家级的事件”。  相似文献   

16.
七七事变”是中国现代史上极为重大的事件,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1937年7月7日,是全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可是许多人并不知道,1937年7月7日只是抗日战争的纪念日,其实,战斗的第一枪是7月8日早晨打响的。 1937年7月,日本军阀认为全面侵略中国的时机已经成熟,决定在卢沟桥挑起全面进攻中国内地的大规模战争。经过一系列的准备、试探,7月7日晚日军牟田口联  相似文献   

17.
“9·11”事件,对美国历史教科忆出版商来说,可谓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本来,2002年2月要上市的教科书,都已准备好要付印,“9·11”事件后又要忙着改版——增加“9·11”事件的内容。以麦格劳·希尔出版公司为例,他  相似文献   

18.
驻华外国记者的报道理念与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外国媒体有关中国的报道屡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些报道往往涉及某些争议性议题或新闻事件(诸如2008年西藏“3·14”事件以及最近发生的新疆“7·5”事件)。以是之故,此类新闻报道的生产者,也就是外国媒体特别是西方主流媒体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国学界与公众的视野,它们的新闻理念、报道立场、关注议题与生产模式,时常受到国人的争议乃至批判。  相似文献   

19.
马笑清 《传媒》2016,(17):61-63
2015年9月3日,备受关注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以下简称中国阅兵)在北京举行。新闻媒体在媒介事件面前往往都凸显出其职业性的敏锐感,国际主流媒体对此次阅兵争相报道。BBC、路透社、《华尔街日报》、《洛杉矶时报》、《日本时报》、《法兰克福汇报》、《南德意志报》、《时代周刊》等媒体对阅兵传达的自信和平信号予以积极评价。而《华盛顿邮报》和《印度时报》等媒体坚持在意识形态框架内报道,“舆论一律”的专注于阅兵的“负面影响”,值得关注和思考。笔者将《华盛顿邮报》对中国“9·3”阅兵和法国“7·14”阅兵(以下简称法国阅兵)的报道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提出应对西方媒体“话语霸权”,提升我国媒体国际话语权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20.
据报道,美国当局正在计划启动一个名为Initiative“9·11”的新媒介项目。这个名字既表示 200年9月11日纽约和华盛顿遭恐怖袭击的日期,又表示美紧急救援电话号码“9·11” 该工程的第一阶段预计耗资50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