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宗麟乡村教育思想及其对当前农村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宗麟是我国三十年代知名的教育家。从1927年起,他就追随陶行知先生,投身于乡村教育事业。为实现陶先生的教育主张,身体力行,不遗余力。不仅创造了颇有特色的乡村教育理论,而且开展了生气勃勃的乡村教育实践。他的乡村教育思想至今仍对我们的农村教育有着重要的价值和现实意义。一、张宗麟乡村教育思想的认识基础乡村教育运动是“五四”运动引发的一种社会改良运动。张宗麟怀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救亡图存的美好意愿,投身于乡村教育事业。他的乡村教育思想是建立在对当时乡村社会概况、乡村教育状况以及乡村教育的意义的全面了解和深刻把…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第一个提倡乡村普及教育的理论家和实践家,他提倡乡村师范学校应成为改造、建设乡村生活的中心和灵魂;主张用穷的办法普及贫困的乡村教育;主张用活的教材和活的教学方法。他的乡村教育理论与实践给当时的中国乡村普及教育开辟了一条蹊径,同时,对我们今天还不富裕的“老、少、边、穷”山区农村,仍有借鉴意义。本文详细地介绍了陶行知先生的这种实践和理论,以期对我们当今的乡村教育实践有一点启发、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梁漱溟为实现民族自救,对乡村教育与建设进行深入探索。通过开展大范围的乡村教育实验,形成了其兼具时代性和个人特色的乡村教育理论,其中,他对乡村教师的从业要求与角色期望构成了他的乡村教师观,从教师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教学内容以及师生关系处理等三个方面提出要求或寄予期望。通过深入挖掘梁漱溟的乡村教师观,引导乡村教师增强乡村教育中的乡村文化认同、建设好自身师德修养、根据乡村学生发展特点而教、积极实现教师学习者身份的转变,能够为新时代我国建设高质量乡村教师队伍提供借鉴与指导,推动我国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晏阳初(1893~ ),四川巴中人,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的知名人物.他一生从事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运动,为提高平民的素质、改善平民的生活状况,奉献了全部心力.在长期的乡村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教育理论.研究他的理论与教育实践,吸取其中有价值的东西,对当今农村教育与乡村建设,是有借鉴意义的.一、晏阳初献身农村教育和乡村建设的精神,值得肯定和发扬.  相似文献   

5.
刘军  莫志斌 《教育史研究》2006,(1):48-50,96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乡村建设运动中,乡村教育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傅葆琛依托其深厚的乡村教育理论和脚踏实地的亲身实践,并结合中国的国情,从乡村教育的原因、方法与使命着手阐发和构筑了其乡村教育思想。他的这一思想对我国现今农村教育的发展及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操作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宗麟追随陶行知献身乡村教育事业,对陶先生的教育主张身体力行。张宗麟分析了当时乡村社会日趋衰落、乡村教育发展缓慢的状况。他从中国国情出发,希望通过乡村教育提高乡民觉悟,改善乡民生活。在此认识基础上,他开展了创办乡村幼稚园、推广乡村师范教育及社会教育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促进了他的乡村教育思想的发展与完善。他的乡村教育思想对当前我国农村教育仍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梁漱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提出的乡村教育理论对近代乡村改造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乡村建设虽未能获得成功,但是他的理论中关于重视传统文化、关于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等见解,对今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立国之大本”,早在60多年前,陶行知先生就这样说。中国是农业国,乡村教育更显得举足轻重,作为人民教育家的陶行知,对这一点有深刻的认识,并把自己的主要精力用在乡村教育上。他努力改造旧的乡村教育,执着探求适合中国国情的新的乡村教育,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的乡村教育理论和革命实践,今天对我们仍有深刻的教育和启迪。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6,(35):170-171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虽然半个世纪过去了,他的教育思想及理论对现代中国仍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就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展开论述,通过他的关于乡村改造及建设的思想和实践,给中国特色乡村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赵叔愚努力于乡村教育和改进乡村社会的初衷形成于"五四"前夕。"五四"时期的青年团体少年中国学会所奉行的"本科学的精神、为社会的活动,以创造少年中国"的宗旨,吸引了他加入该会,且坚定了他终身走理性、学术的道路。1922年他留学美国专攻乡村教育,期间少年中国学会因"主义"之争而走向分裂,使他认识到青年运动应转向民众运动,亦谓之民众教育、民众训练,以应和平民主义思潮。他回国后即致力于乡村教育特别是农民教育理论的建构,设计行动方案,并躬亲实验,成为1920年代中国乡村教育运动的先行者和思想者。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科学揭示农村、农民、农村教育三者之间关系的教育思想家,也是乡村教育的实践者和生活教育理论的首创者。他的乡村教育思想对当今农村教育改革和建设,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梁漱溟的生命哲学观与乡村教育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漱溟的生命哲学观与乡村教育理论述评刘秀江梁漱溟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是本世纪20~30年代乡村教育思潮和乡村教育运动的一部分。其直接的理论基础是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其所推崇的样板是陶行知的晓庄师范实验学校...  相似文献   

13.
杨效春是民国时期著名的乡村教育家。他认为乡村教育是十分紧要的,需要克服书呆子教育、游民教育、官僚教育、黑头老人教育、买办教育、田奴教育等六大弊病,乡村教育的总目标是培养乡党的佳子、弟、国家的好公民,乡村教育的手段是教学做合一。对于怎样创办乡村学校,他作了系统阐述。其乡村教育思想是民国时期乡村教育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时乡村教育运动乃至乡村建设运动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及逻辑分析法。通过对陶行知乡村体育思想的分析,研究和探讨他的农村体育思想。陶行知农村体育思想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体育教育实践中,他注重“健康第一”,积极倡导乡村体育教育。陶行知根据乡村的实际情况实施具有农村特色的体育教育。他的体育思想对我们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新课程下的乡村学校体育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黄质夫先生是一位乡村教育的理论家和实干家。其教育思想形成于二十世纪30年代,成熟于40年代。他先后主持和创办了四所乡村师范院校,把其乡村教育思想贯彻其中。他认为中国教育必须面向全国人口占绝大多数的乡村,乡村师范应成为改良乡村的中心,为乡村教育做出贡献。该文主要从他的乡村教育思想的内涵、特色、实施以及对周边村民和地区产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学习陶行知     
要办好中国的教育,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创造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科学体系来。陶行知先生最善于结合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的实际情况来研究教育。他抛却高官厚禄,脱下西装革履,亲自到农村去,与农民同甘共苦,为发展中国的乡村教育作了大胆的尝试。他创立的一套乡村教育理论,今天对我们仍有借鉴作用。陶行知先生创造了丰富的教育理论,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教育遗产。他还创办了晓庄师范、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社会大学等。有的同志把陶行知教育思想概括为三个方面,我认为是很恰当的:  相似文献   

17.
去年教师节,教育部向全国教师推出了一套中国当去代教育家丛书。这是一套非常耐读的书,其中杨瑞清《走在行知路上》这本书值得广大教师认真阅读。大教育家陶行知你我早就知道,坚定不移地追随着陶行知,从乡村小学行知实验班,到行知实验学校、行知小学的乡村教育家杨瑞清,我想中国老师也不陌生。知道他不是从他发表的文章中看到的,因为到目前为止他正式发表的文章很少很少;知道他不是从报刊、电视媒体的广告中看到的,因为他没有找过媒体做广告……但他真正地做着乡村教育,放弃一切功利在做乡村教育,用陶行知的理论做乡村教育,擎着理想的火把点…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乡村建设运动中,粱漱溟的教育思想与实践独树一帜。他基于中国社会和文化特殊性分析的乡村教育理论与探索,对当时乃至现在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理论的时代背景 20世纪20年代前后,陶行知积极投身于平民教育运动和乡村教育改造运动,他认为改造中国传统教育的关键在农村。1927年, 时年36岁的陶行知决定在南京神策门外的老山脚下创立试验乡村师范学校,这就是后来的晓庄学校。从此,陶行知开始试验和探索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以实现他改  相似文献   

20.
杨正蒙 《教师》2011,(23):127-128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在今天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陶行知深知女子教育的重要性,他着力普及女子教育,推行女子教育改革,支持男女同校,在乡村、工厂实践女子教育。他是中国平民女子教育的先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