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普通话中没有“唧”尾词。涟源市杨家滩镇方言中“唧”尾使用范围广泛,“唧”既可作名词词尾,也可作形容词、数量词、动词、代词、副词等词尾,“唧”尾的作用丰富,有造词、区别词义、表微小暂短、表情、使确数量变为概数量、舒缓词(语)气、标记等作用。  相似文献   

2.
"盘"量词用法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用词“盘”,可作名词、动词,还可作量词。它可作名量词,也可作动量词,四川方言中,还有一种通用动量词用法。本试图在历时与共时两个层面上,描绘“盘”的各种量词用法,并对它的产生和发展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3.
南阳方言中的助词"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阳方言中的“哩”,既可作结构助词,也可作语气助词;“哩”有其特殊作用,它既可做结构助词。也可做语气助词;“哩”在句子中所处的位置不同。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4.
刘颖 《现代语文》2006,(4):123-124
“幽默”,是由英语“humor”一词直接音译而来的外来词,意为“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幽默”一词乃林语堂所译,他说:“幽默”二字原为纯粹译音,行文间一时所想到,并非有十分计较考量然后选定,或是藏何奥义。Humor既不能译为“笑话”,又不尽同“诙谐”“滑稽”;若必译其意,或可作“风趣”“谐趣”“诙谐风格”,无论如何总不如译音直截了当,省引起人家的误会。  相似文献   

5.
概括地说,职业群体养成的“德性”就称为职业道德。对“德性”可作两个层面的考察。一是意识(心理)层面,它表现为“德知”,即对德的认知“至善”的理念定位;一是行为(操作)层面,它表现为“德行”,即对德的践行及其“至善”的行为指向。从“知”与“行”相统一出发,人们可作这样的判定:“德知”在什么层面展开,“德行”相应地也在该层面展开;从“德行”展现的层面可以观照“德知”所处的层面。群体既然是众个体按职业活动的内容以特有的社会组织方式的聚集,因而“漫染”于群体“德性”中的个体,虽说其“德性”呈现个性,但一…  相似文献   

6.
汉语言中的每一个词都有一定的意义。有些词只有一个意义,但也有些词有多义现象,即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例如,“食”在“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中解释为“吃”;在“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中解释为“食物、吃的东西”;在“食马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中通“饲”,喂养;在“月盈则食,日中则昃”中通“蚀”,亏损。[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本文全面描写“些”“些儿”“一些(儿)”这三个词在《元曲选》宾白中的语法功能及语法意义,同时比较其异同。“些”具有构成词语和作句法成分的功能;当其充当定语,宾语时,表事物的不定量,作补语时,表动作的量或性状的比较程度,有时兼有表祈使语气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初一英语中,常见表示“好”的词语主要有四个,它们分别是nice、fine、good和well。其中nice、fine和good在表示“好”之意时,常用作形容词,在句中既可作表语,又可作定语;而well可用作形容词或副词,在句由可作表语或状语。它们虽然都有“好”的含义,但实际用法却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这三个词都可作“也”讲。too用于肯定句中,一般放在句末;either用于疑问句或否定句,放在句末;also用于肯定句,常放在be动词、助动词或情态动词之后,行为动词之前。例如:  相似文献   

10.
协同副词“一起”、“一齐”是一对意义相近极易混淆的词,不过协同副词“一起”、“一齐”在语义选择上,既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在单数复数、有指定指方面,“一起”、“一齐”都要求所指NP是复数,必须定指;在个体整体、时点时段方面“一起’’倾向表整体,可以与表时点时段的时间词连用,而“一齐”倾向表个体,只能与表时点的时间词连用。  相似文献   

11.
“每每”是现代汉语比较常见的一个副词,多用于书面语,可以将其分为表示时间的“每每1”和表示频率的“每每2”。一般认为,“每每”是在副词“每”的基础上重叠而成,因此,“每”也具有这两个义项。在现代汉语中,“每1”是一个具有语素化倾向的副词,常和“当”、“到”、“逢”等动词连用,在口语和书面语中都经常出现;“每每1”是一个兼职的关联副词,后面常有“都”、“总”、“便”、“常”等副词与它呼应,一般只用于书面语;“每2”因为没有足以区别于其他词的独特用法,使用频率越来越低,渐趋消亡;“每每2”则逐渐取代了“每2”的地位,成为一个在书面语中常见的频率副词。  相似文献   

12.
论“时”字的语法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时”一词与一般名词在语法特点上不同,与时间名词也相异。“时”在不同历史时期以及现代汉语普通话和某些方言中也有不同的用法。它由时间名词转化为表时间的后置词又进一步语法化为复句关联标志。“时”的语法化是一个由章法到句法的变化。表时间范畴的词和表方位范畴的词一样容易向其他认知城转化。  相似文献   

13.
本在李晓琪(1994)章的基础上,讨论了3个问题,一是关于“给”“替”歧义句以及“为”引进给予对象的问题;二是关于“给”“为”“替”三词与二价不及物动词共现的问题;三是“给”、“为”、“替”三词互换时的语用区别。  相似文献   

14.
王业奇 《学语文》2006,(5):44-45
06年春晚过去已有相当长的时间了,可是宋丹丹小品中“相当”这个词,却随即在街头巷尾流行开来,成为颇受青睐的流行词。当问及今年春晚如何,有人会说“那是相当地好看”;当问及某事的操作是否简单易行,有人便答“那是相当的简单!”网络博客上用“相当”做主题词的,也是“相当”的多。“今天天气是相当的热”;“QQ上的人是相当的多”;“昨晚睡觉是相当地晚”;“某某人又是相当地能说”等等,多得很。  相似文献   

15.
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突出了词学主体性意识,他通过“词心”——“词境”以强调创作主体性;“缔构”——“俱化”以强调欣赏主体性;“重、拙、大”以强调批评主体性,使其词学和词论具有鲜明的特色,初步形成由传统向现代转化的词学主体性理论,既是对中国传统文论的总结,又是对中国现代文论的启迪,具有了承上启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最多”和“最少”在共时层面上既可作短语,又可作词。作词时,可分为表数量义、范围限定义和主观评价义三种不同的用法。本文重点探讨不同性质的“最多、最少”在句法语义上的差异,以及它们语法化的过程和机制。  相似文献   

17.
胡星林 《语文知识》2001,(10):27-29
“多少”是一个常见的偏义复词。有时表“多”,有时表“少”,但“多少”究竟是“多”还是“少”,不能一概而论。因为作为偏义复词的“多少”,其形成和发展有一个有趣的过程。先秦汉语中,“多”“少”尚未凝固成词,都有实义,表多寡或数量的大小。例如:《管子-七法》:“刚柔也,轻重也,大小也,实虚也,多少也,谓之计数。”《韩非子·五蠹》:“故圣人议多少、论薄厚为之政,故薄罚不为慈,诛严不为戾,称俗而行也。”  相似文献   

18.
本根据王力先生关于同源词的标准,通过大量的例证,认定“赝”“伪”“讹(Wei”是同源关系;同时,对“赝”的假借定“赝”的训释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汉语中“突然”和“忽然”是一对近义词。一般的语法书上都说“突然”既是形容词又是副词,可作定语、状语、谓语、补语等;“忽然”是副词,只能用作状语。这是它们在语法功能上的区别。但是随着语言的发展,“忽然”出现了新的用法,如香港有家娱乐杂志叫《忽然一周》,韩国影星金喜善主演的一部电视连续剧叫《忽然情人》。显然,“忽然”已逐渐有了作定语修饰名词的功能。而且它们作状语时一般可以互换.如:“他正要出去,突然下起了大雨”,“他正要出去,忽然下起了大雨”。所以,要想分清它们,还得从意义着手。  相似文献   

20.
运用重新分析的理论,认为“动+个+形”结构中的“个”是非典型的量词,也是非典型的助词;这一结构凸显的是“点”;表示一种未然态;“个”除了使“形”体词化的作用外,还表示一种强的肯定语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