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南京户部志》在明代官修国家机构衙门志书编纂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所知仅存两部,一部藏于台湾"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图书馆,一部藏于日本尊经阁文库。对两部《南京户部志》进行仔细比对、辨别,可以知道傅斯年图书馆所藏《南京户部志》是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初刻本的一个残缺本,而尊经阁文库所藏《南京户部志》是在嘉靖二十九年之后经过10次续修增补的崇祯十年(1637年)左右的另一部《南京户部志》。这两部《南京户部志》的存在,充分证明了清修《明史·艺文志》、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著录的明代《南京户部志》有关说法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2.
明代隆庆年间两淮盐务题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里刊布的有关隆庆年间两淮盐务等方面的题本和奏疏,是从馆藏明代档案中庞尚鹏所著未刊《淮扬杂录》里选出的。庞尚鹏,字少南,广东南海人。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进士,除授江西乐平知县。隆庆二年(1568年)春,明廷议九边屯盐,擢为总理江北等处盐屯右佥都御史,与副都御史邹应龙、唐继禄分理。庞尚鹏辖两淮、长芦、山东三运司,兼理畿辅、河南、山东、江北、辽东屯务。是年秋,召邹应龙还京都,命庞尚鹏兼理九边屯务。河东巡盐部劾其行事乖违,而吏部尚书杨博认为议留。后因太监厌恶杨博,杨博被革职,庞尚鹏亦随之去职,时为三年十二月。庞尚鹏在任职期间,治理盐务有方,鹾利大兴。《淮扬杂录》中的这些题本及奏疏,均无具题时间及批红,从其内容考定,均为隆庆二三年间形成,其标题为编选者所拟。  相似文献   

3.
15.山东巡抚耿(火享)为报山东各州县牙杂税银事揭帖 顺治十五年二月 钦差巡抚山东等处地方·督理营田·提督军务·加二级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加正二品服俸耿(火享),为兵饷之缺额日甚,牙税之欺隐宜严,请旨敕部清查,以足国用事。 顺治十五年二月十五日,据布政司呈称,顺治十四年四月二十四日,蒙耿抚院案验,准户部咨,江西清吏司案呈,奉本部送,户科抄出,该本部题复山东道监察御史李荣宗题前事  相似文献   

4.
李鹏飞 《历史档案》2015,(2):118-121
康熙《蓟州志》、雍正《畿辅通志》、道光《蓟州志》、民国《重修蓟县志》等方志中,对明代蓟州兵备道历任官员的姓名、籍贯、出身等信息均有备载,并将弘治时期的张琏列为蓟州兵备道首任官员1。光绪《顺天府志》的表述则更加明确:"蓟州道,弘治九年置,治蓟州,十一年徙治密云,嘉、隆间复置道于蓟州。"2而《明孝宗实录》也记载,弘治十二年(1499年)十月丙辰,户部会议巡抚等官所陈事宜,其中之一为,"天津及蓟州兵备副使旧注衔山东,俸粮、皂隶支应不便,  相似文献   

5.
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古代战略位置重要.1912年以前,南阳共修县志四种,分别为明《(万历)南阳县志》、清《(顺治)南阳县志》《(康熙)南阳县志》和《(光绪)南阳县志》,其中万历、顺治时期所修县志现均已亡佚.本文从编修者、编修时间及内容等方面对亡佚旧志进行考证.《(万历)南阳县志》由隆庆辛未(五年,1571年)科进士程逊于万历三年(1575年)编修,虽内容简略且未加“旁搜远稽”,但该志创修之功不可没.《(顺治)南阳县志》由崇祯己卯(十二年,1639年)科举人李本泽于顺治十三年(1656年)至十六年(1659年)编修完成,其中部分内容可能触犯了清朝统治阶级的利益.  相似文献   

6.
吕坤编辑《演小儿语》吕坤是一位儿童读物编辑,曾编辑儿歌集《演小儿语》一书。吕坤(1536~1618),明代人,字叔简,号新吾,宁陵(今河南)人。是明代有名的学者、哲学家,是进步的思想家,反道学的先驱。他说自己15岁时开始读史书,万历二年(1575)39岁时举进士,为襄垣知县,因政绩好,调大同。后授户部主事,历任郎中、山东参政、山西按察使、巡抚、陕西右布政使、左右佥都御史、刑部左右侍  相似文献   

7.
关于明代进士登科录的流通与庋藏,骆兆平先生已对天一阁藏明代登科录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介绍,并做了初步整理。惜其没有把美国国会图书馆藏13种、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藏23种和尚未著录的藏于山东省东明县文物所的《万历五年进士登科录》等共37种各类明代登  相似文献   

8.
(一) 《粤大记》是明代郭棐私撰方志之一,他还主持纂修过《广东通志》、《岭海名胜记》、《岭南诸夷考》、《四川总志》、《右江大志》、《宾州志》、《夔州府志》、《夔记》等书,是一位在史学领域颇有成就的学者。《粤大记》是记述明代万历及万历以前广东概况的一部史志,尤其以记载广东农民起义与名人传记为详,内容十分丰富。该书在历史上只刊刻过一次,流传甚稀,现海内仅存一部,至为珍贵。此书原为清末南海曾钊所藏,书上钤有“面城楼藏书”印记,后归番禺徐信符所得,抗日战争以后,徐氏“南州书楼”藏书散出,部分珍善本流落在香  相似文献   

9.
明代所刊《毛诗》经注本存于今者,主要有万历二十二年歙县程氏玄鉴室刻屠本畯纂疏补协本《毛诗郑笺》二十卷,万历马应龙、孙开校本《毛诗传笺》七卷,崇祯葛氏永怀堂刻《十三经古注》本《毛诗》二十卷三种。明代刊刻《毛诗》经注本,一般认为是翻刻宋板而来,宋板既多不存,明翻宋板的文本意义就显得更加重要。但明代所刊刻的这三种《毛诗》经注本,今天看来,其文本皆为删削闽本疏文、因袭闽本经注部分而成,并非直接袭用宋元旧本。明代所刻《毛诗》经注本在文本校勘意义上虽无足道,但从明代经学发展史上来看,《毛诗》经注本文本之传刻,可以看作经学复古运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属于明代经学复古的“原典回归运动”的一部分。明代经学复古思潮,乃是清代朴学的先声。这些经注本的出现在明代经学史上所具有的标志意义,应当被重视和重估。  相似文献   

10.
《欣赏编》为明代弘治至正德间沈津所编丛书,现知共有三个版本。最早为正德本,其次为嘉靖本,再有万历本。正德本已佚,嘉靖本与万历本收书有部分不同。《中国善本古籍总目》著录《欣赏编》有瑕疵。此书《四库全书》存目,未全文收录,所作《欣赏编提要》据浙江巡抚采进本,此采进本为万历茅一相刻《欣赏续编》。  相似文献   

11.
正关于明代贵妃的宝印,《明史》《明会典》与《万历野获编》等史籍记载皆有不同。明初,贵妃只授镀金银册与金印。宣德元年(1426年),特赐予孙贵妃金宝、金册,但此事仅是特例,贵妃授宝并未成为定例。本文拟对相关史料进行考释,以廓清明代贵妃宝印之史实。一关于明代贵妃授予金宝的不同记载有关明代贵妃的宝印,《明史·后妃传》载"故事,皇后金宝、金册,贵妃以下有册无宝。妃  相似文献   

12.
《平番得胜图卷》是明代纪功与纪实绘画的重要作品。文章在朱启钤《平番得胜图跋》和瞿宣颖《平番得胜图考》的研究基础上,主要从《平番得胜图卷》的榜题出发,运用新的研究方法和相关史料对画卷展开研究,进一步提出若干具有价值的新观点。文章考证《平番得胜图卷》所绘事件的年代为万历二年至万历四年(1574-1576),且画面两段之间存在缺失问题。文章根据画面结构将画卷重新划分段落,并对画卷的内容进行了梳理和补充。此外,文章考察了《平番纪事》与《平番得胜图卷》之间的关系,认为二者具有相同的目的和主要的歌颂对象。  相似文献   

13.
刘文华 《历史档案》2013,(1):131-134
《历史档案》2010年第2期至2011第1期登载的《出书稿》,是关于明代后期很有价值的文献资料。该资料未署著者、时间,点校者称"《出书稿》辑录了明代轶名官员于明万历十七年至十九年驻宁甘陕地区抚剿蒙古各部时发给其他官员函件的誊缮底稿",出言谨慎,未能进一步指实。如果能确定《出书稿》的作者及其确切时间,将更有助于发挥该资料的史料价值,笔者尝试对此进行考订。  相似文献   

14.
周曰校是明代万历年间金陵书坊万卷楼的主人,亦有仁寿堂、继志堂主人之说。祖籍江西金溪,与当时著名医生龚信、龚廷贤有姻亲。周曰校万卷楼现存的最早刻本为万历四年刊刻的《新刊古今医鉴》,最晚有确切年份的刻本为万历四十三年刻印的《新镌删补易经直解》。此后,万卷楼为其子侄辈周如泉所继承。由周亮工及其后人所记谱录推知,周曰校可能与周文炜为同辈近亲。现存周曰校万卷楼刻印的书籍达53种,其中刊行小说书籍7种,且书多插图。  相似文献   

15.
明代官修书籍中的《洪武北平图经志书》、《工部志》等均已亡佚。《永乐大典》曾辑《顺天府志》20卷,由于《大典》罹难,主修光绪《顺天府志》的缪荃孙从《大典》劫余中只辑得其中的7—14卷,虽称《永乐顺天府志》,因《大典》成书时“北京宫殿”尚未正式动工,故缪氏所辑虽失原书首尾,其告缺部分与北京宫殿的营建并无直接关系。其后,景泰朝所纂《寰宇通志》、天顺朝修《明一统志》对宫殿的记载均只寥寥数语;弘治《会典》不载紫禁城尺度;万历《顺天府志》无紫禁城相关著述。因此,现存明代官修书籍中推一记载紫禁城规制的著作实只万历…  相似文献   

16.
对于明代广东海防三路的划分时间、过程,前人多止于郑若曾的《筹海图编》,认为始于嘉靖末年。新近鲁延召打破以往的认识格局,认为广东海防区域的划分始于元末,为刘鹗所提出。笔者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对比分析,认为元末说值得商榷。郑若曾虽提出了三路划分的设想,但基于种种原因,其设想之真正实践乃经历了由二路到三路的复杂过程,至万历四年(1576年)才得以实现。在分析海防分路形成时不仅要考虑到其与明代岭南地区陆海防御重心时空格局的密迩关系,同时亦有必要将海防分路置于同北部边防分路比较的视野下考量。故此,本文通过对史料的分析解读,对相关问题再作探讨。  相似文献   

17.
对明末名将李成梁的卒年,学界有不同看法:万历三十四、四十三年说。《国榷》《明史纪事本末补遗》《明史·功臣世表》《续文献通考》均取前者,施和金《李成梁卒年考》指出该说法出自《明神宗实录》万历三十四年六月的记载,并进一步论证李氏卒于万历四十三年(《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第2期)。万历四十六年说。园田一龟认可康熙壬寅年(1722)《李氏谱系》内李成梁"生于嘉靖丙戌年(1526)七月十四日卯时""卒于万历戊午年某月某日,享年九十三"的说法,但这与《明史》本传"卒年九十"不符,他认为当以族谱为准(《李成梁と其の一族に就て》,《东洋学报》第26卷第1号〈1938年〉)。  相似文献   

18.
对于明代广东海防三路的划分时间、过程,前人多止于郑若曾的《筹海图编》,认为始于嘉靖末年。新近鲁延召打破以往的认识格局,认为广东海防区域的划分始于元末,为刘鹗所提出。笔者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对比分析,认为元末说值得商榷。郑若曾虽提出了三路划分的设想,但基于种种原因,其设想之真正实践乃经历了由二路到三路的复杂过程,至万历四年(1576年)才得以实现。在分析海防分路形成时不仅要考虑到其与明代岭南地区陆海防御重心时空格局的密迩关系,同时亦有必要将海防分路置于同北部边防分路比较的视野下考量。故此,本文通过对史料的分析解读,对相关问题再作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正奏议是古代臣下向帝王上书奏事文本的总称,可以反映当时的政治、经济及社会状况,是史学研究者了解和研究历史问题较为可靠的一手资料之一,其学术价值极高。中华书局于2013年影印出版的《明抄本奏议十种》中收录的明代奏议抄本十种,均属罕见文献,其中有数种是首次公开出版,如《户部题稿》《鲁府招》《楚王案》等,至今未见有其他出版物收录。本文选取其中首次公开出版的《户部题稿》给予介绍,对其所录内容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阐述其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万历《开封府志》是现存明代开封府最全的一部府志,其编纂是在明代修志的大环境下进行的。其凡例十三则和序跋,有益于了解明代志书的修纂原则及意旨,为方志学本身的研究提供了帮助。此府志是由地方官员主持,地方名士和儒学生共同参与编纂的。在坚持“鉴古知今,存史教化”的思想指导下,体例上遵循永乐凡例,亦有一地之特色。作为稀见明代府志,万历《开封府志》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明代开封府一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史料。充分发掘万历《开封府志》的价值,有利于开展开封府地域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