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名语言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认为:以自己学习语言的经验看,得自课内与课外的比例是“三七开”,即大概30%得自课内,70%得自课外。  相似文献   

2.
《语言课程标准》提出:“课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仅仅靠一本语文书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语言教学必须由课内向课外延伸,重视语文实践活动,并通过各种各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
课内外相衔接 ,实质是促使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语文教育是为了“造成善于处理生活的公民” ,“衔接实验”倡导“立足课内 ,经营课外 ,由课内辐射课外 ,由课外扩展课内”“语文教学生活化”“社会生活语文化”。语文是生在社会之中的 ,社会生活是语文素材的最大来源地 ,又是语文赖以流传、锤炼发展的依托。社会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向生活汲取语言和思想的材料 ,到生活中学习语言。引导“学生由单一的语文课堂教学‘狭的笼’ ,步入广阔的社会空间 ,在学语文的同时学做人 ,在长智力的同时养成好习惯 ,在练就终生受用的语言本领的同时提高…  相似文献   

4.
著名语言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认为:以自己学习语言的经验来看,得自课内与课外的比例是"三七开"。即大概30%得自课内,70%得自课外。可见,"课外"途径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来源,是学海心湖的源头活水。课标明确提出课外阅读量的要求:不少于150万字。要让学生完成如此数量的课外阅读,必要加大指导力度,促使课外阅读真正成为学生内在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学习语文,首要的是在课内学习教科书,“取法于课内”。但课时有限,课文数量不可能太多,只凭一套教科书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显然是难以奏效的。从事实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语文水平较高的往往是那些课外阅读量较大的学生。因此,为提高语文水平,还必须“得之于课外”,必须加强课外学习,扩大视野,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开放的阅读空间。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外活动 ,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展 ,是课堂教学以外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叶圣陶先生的一条宝贵经验就是告诉我们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就是说语文要课内打基础 ,课外求发展 ;课内学知识 ,课外求实践。《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也明文规定 :“语文课外活动和语文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开展课外活动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要明确目的、制定计划 ,加强指导。”所以说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开展课外活动 ,实施执行语文课外活动计划 ,符合语文教育目的 ,切合语文学科…  相似文献   

7.
新课改下,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实践”大有挣脱课堂、阔步迈出课外、与其他学科和社会生活相融合的趋势。然而,通过对“语文实践”概念的历史回溯和新课改中“语文实践”本义的分析,我们发现,在基础教育阶段,课内语文实践是课外语文实践的前提和基础,课外语文实践是课内语文实践的补充和拓展。因此,我们必须给予课堂教学中的“语文实践”足够的重视,为学生课外开展更为有效的“语文实践”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而实践就是语言、知识及创新的填充。课内一次读书比赛,课外一场难忘的活动,家庭中与父母亲密的交谈,小巷里与同学们游玩、嬉戏等等,都是向学生进行语文教学的结合点,所以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加入实践活动是学生增知、创新的必要条件。教师给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由想学到乐学,教师的目的也就达到了。那么怎样才能切实落实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张黎 《考试周刊》2009,(43):58-58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动的。”所以,语文教师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让学生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自由地参与探索与创新,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使语文教学充满情趣,使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0.
要想学生语文学习取得很好的效果,实现课程学习目标,仅凭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课外语文学习活动的参与。这犹如一只鸟的两个翅膀,需协同动作,才能使鸟儿飞起来。而课外阅读就是课外学习的最主要形式,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延伸,是学生“得法于课内,收益于课外”的实践阵地。吕叔湘先生曾说过:“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教改的许多经验已经证明,要想真正学好语文,就必须课内课外两条腿走路,必须重视和充分利用语文课外的广阔空间,这是学生进行语言学习和语言实践的大课堂。课外的途径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来源,这在许多人的经验里都是一致的。教育家张志公就认为,从自己学习语言的经验看,得  相似文献   

12.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有着广泛的学习、实践空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树立大语文的观念,使书本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沟通课内与课外、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课外小花朵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内语文学习与课外语文活动相结合是语文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新大纲把语文课外活动正式列入了“教学内容”,这就意味着:它不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教学内容。我校于1984年成立的“小花朵”文学社,一直坚持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之外,以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为主,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探索、创造和应变能力为中心,在一系列语文课外活动中主动获取知识,提高写作能力,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文学人才。我们经常开展课外阅读、课外写作及参观访问等实践活动。得益于课…  相似文献   

14.
“语文训练”在上世纪90年代一度是我国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词,现行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实践”的概念。“语文实践”既包括课内的语文活动——教师指导下的听说读写训练,也包括课外的语文活动——学生自主状态下的听说读写活动。因此,二者之间并非对立关系,而语文实践在语文课堂上的具体体现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语文训练。  相似文献   

15.
刘莉 《内蒙古教育》2006,(10):37-38
一、问题提出两年前,在我接五年级班时,面对的是这样一种状况:学生读书兴趣不浓,自主学习意识差,课外知识少,口语表达能力不尽人意,与“课程目标”所要求的相去甚远。怎么办?光靠课堂40分钟来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显然太有限。内容有限,时间有限,所得有限,于是我尝试着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在更大的空间引导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激发读书兴趣,提高语文能力。二、指导思想学习语文“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新课程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学习语文要两条腿走路,既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要引导学生课外学语文…  相似文献   

16.
李彩红 《考试周刊》2011,(73):45-45
初中语文老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依照新课标的要求.引导学生的体验学习,践行“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育原则。让学生积极能动地参与教学、实践活动,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认知。主动、独立,才是新课标下的学习方式的核心。课堂教学说到底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让学生体验“生活的语文”和体验“学习的语文”。  相似文献   

17.
最近,笔者听了几堂观摩课,感触最深的是:教师都非常重视课外延伸这个环节的操作。诚然,这体现了语文课实践性的特点。语文教学不是简简单单的教学过程,是一个课内向课外的延伸过程,它包括课内和课外两个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内与课外的学习过程,以形成迁移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质。但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外延伸必须注意“度”的问题。现谈以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在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理应更加注重学生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的和谐统一、共同促进。课程改革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发挥聪明才智的平台。作为第一线的课程实施者,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积极开发利用新的课程资源,通过课外自读助理解,报刊杂志增体验,网络资源乐收获,课外实践开视野,课外资源巧利用等途径,有效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人文修养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9.
姜艳霞 《课外阅读》2010,(10):45-46
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是关键,也是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有了大量的阅读,才能积累丰富的语言,只有语言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出口成章。积累语言材料光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广泛地课外阅读,做到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立足课内,着眼课外,以课内带课外,以课外促课内;课内要以精取胜,课外要以博为佳;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相似文献   

20.
语文学习本身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广泛性。仅仅靠有限的课内学习是很难有所作为的 ,是很难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的。语文教学除了要继续抓好课堂教学之外 ,更要重视课外的广阔天地 ,更要重视课内向课外的延伸拓展 ,还应把封闭式改为开放式。因此 ,中学语文教学要摆脱山穷水尽的尴尬境地 ,谱写“柳暗花明”的新篇 ,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就必须打破传统的语文“小课堂”学习的局限 ,引导学生走进生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去拓展语文学习的“大课堂” ,以大语文课堂去构建学生语文素质的互动网络。具体说来 ,可从以下三方面去拓宽语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