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这样一位园长,她叫陈明明,是陕西咸阳市秦都区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幼儿园高级教师。现担任咸阳市直机关幼儿园园长的陈明明从事幼教工作近三十年,她热爱本职工作,勇挑重担,全身心投入幼教事业,曾获“省级幼教先进工作者”、“市级优秀教师”等殊荣。担任市直机关幼儿园园长工作以来,陈明明为争创“省级示范园所”、“省级文明单位”做出了巨大的成绩,得到上级领导和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1997年3月,陈明明接任市直机关幼儿园园长,上任伊始,她首先对全园教职员工进行了摸底排队,任命了一批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同志为各部门负责人。针对教师队伍业务能力参差不齐的状况,她在园内开展“争、  相似文献   

2.
程洁 《学前教育》2007,(1):13-13
《人物》栏目1岁了。去年1期的编者按曾写到.要陆续推出一批有个性、有特点的奋斗在幼教岗位的教师。今年.栏目有些许微调.可能会拓宽视野,触及幼教学术界的精英、泰斗,也可能会走出北京、面向全国。但主旨依然不变.发出教师自己的声音,向在不同幼教岗位上献出同样宝贵年华的教师们致敬。  相似文献   

3.
60多岁的周南副教授精神矍铄,思维敏捷,文静而又干练。她从事幼教工作40多年,在全国幼教界知名度颇高。她在高校做过教师,又长期专职担任北师大实验幼儿园园长,退休后还在北师大教育系讲授“幼儿教育管理”课程,近年来到过不少国家考察幼教。这种经历使得她对幼教理论和幼教实践都具有较高的透析力。乘周南副教授来南京开会之时,记者采访了她。提起幼教改革,她略一思忖,就娓娓谈起来。她说,她一直在考虑三个问题。一是对幼儿园课程的理解。目前幼儿园课程改革是个热点。对幼儿园课程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作业是课程,包括语言、常识、计算等科目。另一种对课程作了广义的理解,认为课程不只包括作业,也包括幼儿在园的一天生活、交往等等。“我赞同后一种观点”。周南进一步阐述了她的见解。她说,由于受年龄特点的制约,幼儿还未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像友爱、互助等品德也有待于培养。所有这些是不可能通过作业来达到的,因此,必须把幼儿园一日生  相似文献   

4.
当全国上下欢欣鼓舞庆祝社会主义共和国华诞50周年之时,也迎来了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20岁的生日。回顾过去,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会同全体会员积极开展了群众性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一是广泛地调动幼教工作者的积极性,开展群众性的科研活动,科研成果增多,论文的质和量都有很大提高;二是培训了一批又一批志愿参与幼教科研活动的幼教工作者,形成了一支群众性的科研队伍,其中有不少同志成为全国幼教科研的骨干或带头人;三是把不同区域的幼教工作者组织起来,沟通各个环节,从而推动了幼教事业的整体发展;四是为各…  相似文献   

5.
缅怀左大姐     
人固有一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老左是重于泰山的。她为教育事 业贡献了一生,她是解放后上海幼教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在全国幼教事业 中也有她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6.
1999年 12月 2 9日夜 ,新中国的第一代幼教专家、我省幼教界的元老、全国优秀教师、省劳动模范王学昭老人永远合上了她那双睿智的眼睛。省城幼教界的精英人物和老人生前的老部下、学生聚集在一起 ,含着热泪 ,怀念这位既是良师 ,又是益友 ,更如母亲的长者。1  真正爱的奉献 ,必然赢得满枝硕果。1937年 ,王学昭从太原女子师范学校毕业 ,她的同窗好友石评梅进京深造 ,而她却决心留在故乡山西 ,把一生献给山西的幼教事业。世道的艰难 ,社会的动荡 ,使她倍感从教的不易 ,但却从未动摇过她献身幼教的信心。“一唱雄鸡天下白 ,换了人间。”新中国…  相似文献   

7.
我1992年进入《学前教育研究》编辑部之后就有机会多次与孙岩同志接触,在心里我称她“幼教老太太”,其实,幼教界很多人都这么称她。孙岩同志一直以她博大的胸怀、强烈的事业心、一心为公的品德、卓越的领导才能打动着我们幼教界,打动着知道她的所有的人。2002年11月18日,在孙岩同志家里,围绕她本人的经历和她对我国幼教事业发展的一些看法,我对她进行了一次专门访问。现将访谈内容详述如下:皮军功(以下简称“皮”):幼儿教育是您为之奋斗了一生的事业。请问您当初是怎么跨入这一行的?并请您谈谈对这个事业的认识。孙岩(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8.
李萍 《河南教育》2015,(1):60-61
有一种工作平凡而又琐碎,但洋溢着幸福、充满着希望,她就是幼教;有一双臂膀单薄而又柔弱,但温暖宽广,让无数个孩子健康、快乐,她也是幼教;有一种爱超越母爱,伟大神圣,让无数孩子刻骨铭心,她还是幼教……在幼儿教师这一平凡的队伍里,在我的身边,有这样一个平凡的人,她个子高高,笑声爽朗,真诚乐观,热爱工作。她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影响着我,以执着钻研的精神激励着我,她就是我的好搭档、好师姐、好榜样——张淑妮老师。20多年了,她一直陪伴着我成长,帮助着我进步。20多年前,当我刚踏进幼儿园时,她便成了  相似文献   

9.
编辑手记     
当这一期《学前教育》与您见面时,正值二月春回大地,愿她为在幼教这块园地上辛苦耕耘的人们带去春的祝福。 提起原全国幼教研究会理事长孙岩同志,幼教界同仁们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本刊记者在她从成都第五届幼教年会上“光荣退休”后,特意采访了这位受人尊敬的老人。青年时代的孙岩一心想当律师,可自从走上革命道路后却阴差阳错地与幼教结下了不解之缘。她在深情的回忆中,历数几届理事会及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第一个秋收季节迎来《幼儿教育》创刊20周年,我们欢聚一堂,欢呼她的丰硕成果,展望她的发展前景,并致以诚挚的祝贺! 《幼儿教育》在改革开放初期以她特有的敏感和勇气,在幼教园地里破土而出,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而茁壮成长。她在经济改革的沃土中孕育,与广大幼教工作者相伴,顺着幼教改革的浪潮一步一步地前进,走上跨世纪的新征途,前程越来越宽广。  相似文献   

11.
人们还记得,1989年顺义县光荣地被评为全国先进幼教县。7年过去了,这个昔日的幼教先进县如今是否依然先进?而当人们对顺义县的幼教工作称赞有加的时候,他们的领头人刘月珍以及她的伙伴们又在做些什么? 为此,我采访了顺义县幼教培训中心主任刘月珍和她的伙伴们。  相似文献   

12.
《学前教育》2006,(4):F0003-F0003
为了发挥北大幼教的资源优势,促进全国幼儿教育的共同进步,北大幼教正面向全国遴选一批有志于提升中国幼教水平的优秀幼儿园作为北大幼教的合作单位,来共同打造中国一流优质幼儿园,欢迎各地幼儿园咨询接洽。  相似文献   

13.
在近代中国幼儿教育及幼儿师范教育发展史上,北平幼稚北师范的创立发展及教育实验占有重要地位,具有深远影响,它不仅培养了一批符合时代需要的新型幼教人才,而且探索了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幼教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14.
2004年岁末,应顺义幼教中心刘秀丽主任之邀,赴顺义集体采访。与在场园长交流时,听闻年轻的于红伟女士,约略介绍她所在的有着二十年历史的尹家府中心幼儿园,2003年被命名为北京市第二批社区儿童早期教育示范基地以来,“让科学的早期教育走进农家小院”的一系列做法,心内颇多感触。尤其是她提到的支持教育环境好、地方又宽敞、家长还乐意的家庭,形成“家庭基地”,引发了我心底里关于幼时农村生活经历的美好记忆,更引起了我关于农村幼教特殊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卢燕 《山东教育》2012,(Z3):122-123
七年前,我踏上幼教工作岗位,至今带了四批孩子,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我也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丫头逐渐成长,一天天地成熟起来。第一批孩子,让我懂得"努力"和"责任"。工作第一年,接手的是一个大班。不巧的是,带我的老教师家里妈妈生病了。看到她两头奔波忙碌,我主动挑起了班级的重担,布置墙饰、制作区域材料、填写班级  相似文献   

16.
在烟台市的一次幼教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一位中年妇女的发言格外引入注目,与会者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她就是“山东省十佳幼儿园”园长周长秀。可以说,人们对她的名字并不陌生。她同她所领导的烟台市市级机关幼儿园的名字,早已在省市幼教系统闻名遐迩,成为不少幼儿园园长心目中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7.
来扬名乡采访妇联主任,接待我的却是市教育局幼教干部和乡幼教辅导员。谈及扬名乡这几年幼教事业的发展,每每又都提及妇联主任诸淑琴。可是,当我向诸淑琴提出看一看她如何配合教育部门抓好幼教工作的总结时,她竟回答说“没有”。见我很诧异,她笑了笑,用软软的吴语说:“幼教工作虽归划教委主管,但我出于对幼教工作的深厚感情,还是照干,帮忙出力也是应该的!”平淡的话语,不由得使我对这位个头中等,戴一副眼镜,端庄娴静的妇联主任产生了敬意。  相似文献   

18.
惠心 《教育文汇》2003,(1):43-45
美国最近出现一批新的幼教专家,他们对传统的幼教观念与做法提出了许多革命性的挑战。这些新的幼教理论的主要根据是来自一些新的脑部发展的研究成果。这些对新生儿脑部、感官与行为发展的新发现,正在逐步改变着美国父母们的教育方法。美国《现代心理学》期刊整理这群新幼教专家的理论,提出了幼儿教育的四个新观念。以下  相似文献   

19.
在近代中国幼儿教育及幼儿师范教育发展史上,北平幼稚师范学校的创立发展及教育实验占有 重要地位,具有深远影响,它不仅培养了一批符合时代需要的新型幼教人才,而且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 的幼教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20.
一个普通的幼教工作者,四十九岁的履历上却写上了这么多闪光的称号:全国三八红旗手,省三八红旗手、省先进托幼工作者,县委委员、县政协委员……鲜花般簇拥而来的荣誉和头衔。她没有在意,她感到做一个“保姆”是平生最大的幸福。有很多铺满鲜花的路,她偏偏选择了当“孩子王”1952年,吉安地区一批土改干部要充实到各行业去,只有十六岁的曾彩霞向组织提出到保育院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