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海霞 《考试周刊》2014,(13):40-41
<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初中学生提出了如下阅读要求:"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苏教版教材就在每册书中设置了《名著推荐与阅读》版块,将整本书的阅读引入了课堂,扩展了语文学习资源,逐步培养了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近两年的中考名著考题逐步采用截取名著片段,据此展开对名著相关内容的考查的形式。如:2013年江苏苏州市中考  相似文献   

2.
如何缩短初中学生与名著阅读的距离,让学生主动阅读并能让老师可以督促和检查,是我们目前比较关注的问题.像《西游记》这样内容丰富的经典名著教学,我们能够借助"微信接龙打卡""作业""制作名著思维导图""网站、微信公众号阅读展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高效完成《西游记》整本书的阅读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名著导读"这一板块的编入,正是提倡名著整本书阅读的具体体现。然而,由于名著本身的特殊性以及教师的不重视,名著整本书阅读一直停留在"假阅读"层面,进而不能有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具体探究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专题化教学策略,以提升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引导学生进行真正地阅读。  相似文献   

4.
烟春霞 《宁夏教育》2023,(Z1):106-10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语文课程的课外阅读提出了要求,尤其是对整本书阅读做了较大篇幅陈述,不仅要求学生扩展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还要求学生要从小阅读名著。为了落实新课改目标,教师要积极行动起来,精心打造阅读课堂并落实名著整本书阅读要求。文章从践行新课标理念出发,重点探索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策略。  相似文献   

5.
2017年秋季起,全国所有地区初中起始年级都使用了统编语文教材,新教材的明显变化,就是增设了“名著导读”,每册有必读名著2部,选读名著4部。同年出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设计了18个学习任务群,把"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放在首位。“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  相似文献   

6.
新出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小学生名著阅读有了明确的要求:"9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对七到九年级学生,要求更为明确:"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新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作出了量化标准,新教材也出现了名著导读设计,诸多地区的中考也加入了名著阅读的考查,尤其是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名著阅读得到了一定的强化。但当前初中学生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初中生阅读现状到底如何呢?笔者于2011年10月和2012年5月分别对我校七年级十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目前,整本书阅读活动在语文界以各种形式如火如荼地开展,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也注重名著阅读的考查。  相似文献   

8.
整本书阅读是语文学科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引导学生真实、深入地进行整本书阅读,从而提高阅读水平和思维能力,让学生自主提问,带着问题读名著是一条有效的路径。本文以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必读名著《骆驼祥子》为例,按照学生阅读的三个阶段,阐述了问题式导读策略:读前提问,调动阅读内驱力;读中提问,强化深度阅读;读后提问,提升个体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9.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名著阅读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旨在拓展学生阅读视野,丰富其阅读内容,提升综合阅读能力。随着"2017年版课标"的颁布,整本书阅读也逐渐走进了广大师生的视线。初中许多语文课堂中,有效地将整本书任务群的要求与名著阅读的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开设多种多样的阅读课程,激发了学生名著阅读的兴趣。但是,在一线的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也存在以下问题:(1)注重跨媒介,忽视文本内解读。  相似文献   

10.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整本书阅读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小学高年级正是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形成一定阅读能力的关键期。那么就小学高年级而言,整本书阅读究竟有哪些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自身实践,笔者谈谈整本书阅读课程的建构策略。一、立体推进:"共读"与"漂读"相结合,辅导与  相似文献   

11.
养成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自主阅读,提升阅读数量、阅读质量,达到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阅读欣赏品味的目标,这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的明确要求。为了落实课程标准对初中语文阅读提出的要求,我们可以在初中名著阅读中引入整本书阅读的理念,以此提升阅读教学效果。本文从阅读任务驱动,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动力;开展实践活动,提升学生文本解读能力两个方面,对初中名著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2.
以《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谈教师怎样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进行点教从而有效地将名著阅读引向整本书的深处.全面呈现《朝花夕拾》整本书的阅读教学,采用在关键处点教的方式,通过"名家点评,唤醒感受""整体把握,概括比较""嚼出精华,落笔沉淀"三个教学策略或环节,让学生读得更深入、更细致、更开阔,从而将《朝花夕拾》的阅读引向更深处.  相似文献   

13.
整本书阅读有着重大的意义,然而,"整本书阅读"同传统语文学习的篇章阅读或片断式阅读相比,无论从阅读量还是阅读的难度上都极具挑战。特别是那些年代久远,作品文字过于隐晦、难以把握其主题内涵的经典名著,对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产生障碍。所以,要想有效地实施"整本书阅读",必须制订有效的阅读策略和阅读计划。教师的"善导"和学生的"悦读"应该始终贯穿其中。  相似文献   

14.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一谈到让学生读整本书,读名著,尤其是指导学生读中考必读 名著系列,我们语文教师很迫切想要“有效” “高效”这样一些词,但往往不能如愿以偿。 “有效” “高效”是重要的,也是读整本书所期望达到的最终目标,但如果学生觉得无趣,那学生可就真是不堪重负、事倍功半。  相似文献   

15.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形式和学习环节,整本书阅读是语文学习不可缺少的学习形式。《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瑰丽的文学巨著,组织学生开展《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是新教材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利用学生对《红楼梦》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去阅读《红楼梦》原著,能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名著的深刻内涵,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16.
以《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为契机,以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名著中的民俗文化现象为抓手,以“走进贺州民俗传承优秀文化”实践分享课为平台,组织学生进行《朝花夕拾》整本书的阅读,对贺州民俗文化进行实践采风,从而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探寻优秀民俗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枢机,为学生深入研读名著、拓宽阅读视野提供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17.
初中语文教学中名著阅读非常重要,教师应设计有效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在任务驱动下进行整本书阅读是阅读名著的有效方法。拟以阅读《西游记》为例进行探讨,教师阅读前应注重任务引读,形成整体建构;学生阅读作品时,教师应注重任务研读,形成知识整合;学生阅读作品后,教师应注重任务测评,形成阅读整理。  相似文献   

18.
六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推荐学生阅读世界经典名著,旨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帮助他们认识社会、理解人生,提升阅读整本书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的编排特点、阅读价值以及适用的阅读指导方法等,激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运用课内学过的阅读策略,从"学习阅读"向"通过阅读学习"转变。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为此,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尝试进行了拓展式课外阅读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以《海底两万里》的整本书阅读为例,谈如何通过设置情境任务来给予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在“将《海底两万里》拍成电影”这一大情境统摄之下,通过若干基础型任务,激发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兴趣,并帮助学生梳理情节、任务,锻炼“精读”和“跳读”能力。再通过设置若干发展型和拓展型任务,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整本书阅读,并对名著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评价,从而锻炼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拓展学生思维深度,提升其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