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浩 《语文知识》2012,(3):103-105
"奇"有"美"义,前人已有论述,本文在补充更多文例的同时,借助前代训诂材料,对从"奇"得声的同源词的意义进行归纳,发现"奇"字的"美"义与其"长曲义"密切相关,于是从字形和词义上追寻"美"义的来源。"奇"字所从之"可"是"奇"字声音和意义的来源,"可"本初的"长曲木茎义"逐渐衍生出"奇"字的"长曲"、"美盛义","美"义即在其中。  相似文献   

2.
文章就声乐训练基础阶段和提高阶段中"字"与"声"的关系作了初步探索分析,对声乐学习中出现的"字包声"和"声包字"两种不良发声提出了纠正办法,指出了在不同风格的歌曲体中"字"与"声"在运用上应有所调整变化.  相似文献   

3.
正"搜尽奇峰打草稿"句,见于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第八章"山川"一门,颇为人所乐道。我认为句中"奇"字是中心问题,因为奇的标准很难界定。一般而言,通过大量观察来发现形象独特的东西或有别种感觉特征的东西,称之为"奇"。但是在这里有一个比较问题,这个问题取决于人的见识。然则石涛眼里的"奇"究竟怎样决定的?是由他主观上来决定,还是他在自然界里通过大量观察后把不同的峰峦形象加以一个"奇"字?在此,根据个人理解,  相似文献   

4.
在甲骨文中,"囧"字有"大明"、"祭祀地"之意,现因其像人愁眉之样而有了"尴尬"、"无奈"等意.借助文化传播的"模因化"力量.类似"囵"这样的新意冷僻字在网络上不断涌现,广泛传播.本文从模因理论出发,认为"囵"字被赋予新意是在特定时代环境下发生的一种汉字文化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5.
文章探讨了体标记、状语、补语等对"的"字结构指称的影响,重点讨论了体标记对"的"字结构所指称的语义成分的制约,认为"V+了+的"能够指称受事,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了补充.  相似文献   

6.
《四声猿》是徐渭的杂剧代表作,集中体现了这位艺术天才开放、自由、注重神似的本色戏剧观,并鲜明地展现出"奇"的美学风貌。本文试从"奇"字入手,分析其作品形式之奇巧、意蕴之奇趣、作者之奇才。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网络流行词"囧"字的形义考证,联系"囧"字和一系列"囧"字符号在网络语言中所诠释的意义,进而解读"囧文化"所代表的网络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敦煌市博物馆藏敦煌文献第58号<唐天宝初年地志残卷>中货币单位"千"字进行了考释,以匡王仲荦先生之不逮.  相似文献   

9.
论“案例教学”中的“案”“理”融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刁春好 《宜春学院学报》2009,31(3):28-29,87
基于学生支离破碎的理论知识,有人怀疑案例教学的效果,认为案例的运用与理论知识的学习是相悖的.本文试图从如何做好"案"与"理"的有效融合来为案例教学正名.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以"人(亻)"作为构字部件的单音节词的梳理,分析了"人"部字单音节词的语义范畴及社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袁庆德在"古今字与古文字本义的考释"一文中对"加"字的解释不准确。"加"字的"力"旁不是"耒",也不是"犁";"加"字不是"驾"和"嘉"的右字。从其源流进行考证,"加"字应是"歌"的初文。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被"字句的研究一直是语言学界的一个热点问题,学界对于"被"字句中"被"隐现规律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总结"被"字的隐现规律,通过分析发现, "被"字句中"被"字的隐现与"被"字句所表示的句法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3.
张志华 《文教资料》2009,(20):38-40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非范畴化的角度出发,分析"X+的+中心语"结构转指"X+的+中心语"中的"中心语"的现象."的"字结构("X+的")从具有修饰语性质的形容词性范畴逐渐转为具有名词性质的范畴的过程就是非范畴化的过程.转喻和转借的认知模型对非范畴化的认知过程有很强的解释力."的"字结构的非范畴化也有着其他认知语用动因.本文就是对此结构的非范畴化进行的一次尝试性解读.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或者"与"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基本义的变化方向、使用范围、出现频率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把"字句和"被"字句是现代汉语里的两种特殊句式.一般认为,句中的动词不能是光杆动词,其后应有其他成分对其进行补充说明.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由于某些动词的特殊性质, "把"字句和"被"字句在动词后没有其他成分的情况下依然成立.本文试从这些动词前后成分的特征、动词的重叠形式以及动词内部结构出发,对这类"把"字句和"被"字句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王实甫的<西厢记>为依据,借助<汉语大字典>和<现代汉语大词典>,具体考察了"着"字的使用和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7.
<正>核心概念运用一直是高中作文教学的热点和难点。笔者结合自己应邀外出执教的观摩课,对高考作文核心概念运用中存在的难题与破解的策略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提出了一些创新性的观点和可操作性的策略:认为"正""奇""深"三字是核心概念运用的"经",是"发现"核心概念、"凸现"核心概念、"表现"核心概念的根本遵循,同时结合具体的实例提供了护佑  相似文献   

18.
"■"和"燀"均见于《说文解字·火部》,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认为"■"字系"■"字的讹误,从火"■"声,属侵部,与属谈部的"惔"旁转。本文从甲骨文字形入手,认为"■"在造字之初其实与"燀"同为一字,从火单声,而"单"与"惔"在上古的读音非常相近,这样就对"■"的字音字形做出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把"字句和"被"字句是现代汉语里的两种特殊句武,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一般认为,其句中的动词后应有其他成分对其进行补充说明.但由于某些动词的特殊性质,常常可以使"把"字句和"被"字句在其动词后没有其他成分的情况下依然成立.本文在考察了对外汉语初级阶段词汇和语法大纲的基础上,对这种特殊句武在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中的处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怼"目前在网络上异常火热,本文认为这一"怼"字实为方言词"■"的误写,本文就此进行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