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阐析了我国体育传媒在北京奥运会前后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我国体育传媒发展的几点对策:用事实说话,维护我国体育形象;加强深度报道,避免体育娱乐化和体育传媒的庸俗化;强强联手,打造多元奥运报道舰队;拓展报道领域,多方位为我国体育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2.
价值转化理论视野中的奥运传媒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转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潜价值与显价值的转化。奥林匹克运动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通过分析奥运与传媒之间的联袂合作,从价值转化的视角来探讨奥运会的潜价值转化及奥运传媒经济的开发,为合理利用奥运传媒资源,将2008年北京奥运会办成一届真善美且盈利的体育盛会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无疑是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极好机会,也是中国传媒大挑战和大发展的好时机.中国传媒应该以奥运会为契机,促进中外文化沟通,同时为媒介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增加报道的客观性,加大媒介间的合作;争取更多独家新闻,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媒体采编人员.  相似文献   

4.
作为体育产业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现代大型体育赛事,与传媒产业之间出现了融合现象.两者的融合既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体育赛事巨大的市场消费需求,也有政府政策的引导与鼓励、经济利益的驱使等其他动力机制的影响.在二者的融合过程中也出现了需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建议:提高传媒从业人员的素质,培养一批既懂大型体育赛事又懂传媒产业的人员;有关机构应该制定并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规范传媒对商业利益的追求等.  相似文献   

5.
丁俊 《湖北体育科技》2013,32(6):478-479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研究我国体育传媒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当前,我国体育传媒形式多样,结构较为完善;体育传媒市场形成,多元价值初显;体育媒体国际化程度提高,行业竞争激烈;传播格调趋向低俗化,恶性竞争使报道失实;体育传媒专业人才缺乏,体育传播内容单一化。未来我国体育传媒的深度报道将得到加强,庸俗化和娱乐化倾向将得到遏制;体育传媒的资源重组与整合步伐加快,经营业务走向多元化。  相似文献   

6.
《体育与科学》2015,(4):71-74
采用文献资料法,探讨现代体育传媒化发展的现状、症候表征以及价值反思。研究发现:体育传媒化是一个技术化的转换过程、市场化的调整过程以及体育娱乐化的演变过程;然而,体育传媒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过度商业化、消费化的倾向,大众体育和传统体育公益功能丧失;因此对体育传媒化发展而言,切不可因为商业逻辑和市场驱动,而漠视体育的价值理性与公共属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等。论述中国体育传媒的几个发展趋势,旨在为中国体育传媒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咨询与对策。主要结论: 与其他大众传媒相比,中国体育传媒市场开放早,开放程度大;中国体育传媒的几种形态逐步融合;中国体育传媒管理体制打破国营一家办的局面,建立以公营为主,国营和私营发展迅速,公营、国营和私营共存的局面;中国体育传媒完全国有的有限商业化运作模式会有所改变。在政策上对中国体育传媒的发展提出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美国体育传媒的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我国体育传媒产业和体育事业健康、和谐地共同发展,在回顾美国体育组织与传媒产业关系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剖析了美国体育传媒产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模式及其对美国体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美国体育传媒产业的迅速发展为社会带来了巨大财富,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美国体育运动项目整体结构的失衡、体育比赛本质的颓变和大众体育理念的错误导向。我国体育传媒产业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引以为鉴,否则会对我国体育事业的总体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体育传媒市场发展前景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和归纳分析等方法对我国体育传媒进行剖析,提出我国体育传媒要加强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传媒方式,中国体育传媒主动参与全球媒介竞争,争取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把中国体育传媒做强、做大。  相似文献   

10.
体育与传媒联袂推动体育传媒产业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莺 《体育科研》2005,26(5):40-44
通过简要分析体育与传媒之间联袂合作的进程,寻绎两者携手并进的意义与价值所在,即发挥体育报道的综合效应,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并揭示中国体育传媒舰队终将启程远航这一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讨论了传媒对于竞技运动的报道偏失及其道德影响。由于主客观两方面原因造成的报道偏失对于受众的道德生活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得出结论:竞技情境的复杂与传媒报道的艺术化书写是造成偏失的主要原因;融入传媒构建的“竞技——道德”生活对于受众的道德影响重大,传媒应促进有利的道德价值向受众生活情境转移。  相似文献   

12.
北京奥运会:中国媒体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媒体在2008年的表现,将直接关系和影响到北京奥运会能否取得圆满成功.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在新闻传播方面,中国传媒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和压力.北京奥运会新闻传播必须正确处理好爱国主义与普世主义、奥林匹克主义与"唯金牌论"、奥运报道与中国形象等关系.建议有关方面在北京奥运会前就本届奥运会的新闻传播工作采取以下措施:高度重视北京奥运会的新闻传播工作;加强奥组委、体育部门与媒体的沟通与协作;重视开展北京奥运会新闻传播的研究;加强新闻媒体的奥林匹克宗旨、理想和知识教育;重视国内体育记者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13.
体育与传媒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体育是传媒的重要内容,而传媒对体育的发展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本对体育与传媒之间相互促进与影响的关系进行探讨,以挖掘新的思维理念,推进双方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浅析现代体育传媒在体育产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传媒是现代体育管理专业中至关重要的新兴体育学科,随着体育产业的飞速发展,体育传媒在信息时代下实现了体育在大众生活中的"软着陆",是见证体育事业发展的窗口,也是体育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体育传媒的逐渐兴起对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当代传媒话语权下对女性体育文化的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传媒的声音遍布全球的每个角落,伴随传媒技术的提高,传媒对女性体育文化的影响和控制日趋加强。传媒是文化变动的、延续的载体,体现在女性体育文化领域方面,传媒运用电视、网络、报纸、广播等媒介工具,通过对文化的出版、播出、整合、构建,使女性体育文化不间断地被继承、扬弃、塑造。事以利弊而区之,从广度上来说,当代传媒正推动着女性体育文化为更多的人所认知,而与此同时,当代传媒的发展却给女性体育文化的健康、深度发展造成危机,女性原本薄弱的体育意识得不到强化。受社会父权制的影响,在收视率、点击率等因素的操纵下,媒体中有关女性体育内容的占有时间、占有版面少之又少。在网络传媒等传播体育文化的版面,女性以“足球宝贝”、“球星女友”、“赛车美女”等相对男性处于辅助地位的角色频繁、醒目出场,性感、漂亮、美丽的身体文化俨然成为女性体育文化的象征,女性体育文化正被传媒扭曲、利用和淡化。面对传媒话语的强权控制,本文对女性体育文化发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陈昕 《体育科研》2007,28(6):33-36
当今美国拥有一个庞大的体育传媒产业,这个由完善而强大的体育传媒产业控制了美国几乎所有的体育传播活动,为美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着力量。而在我国,体育传媒产业仍然是一个新兴产业,前景光明却仍存在诸多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相似文献   

17.
在传媒产业中体育有着“特权地位”,它能确保体育与竞技节目的新奇性、原创性、戏剧性、公益性等特色,而赢得广大受众的眼球,赢得不菲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体育传媒的辉煌应当说是从1984年开始的。当年ABC用2亿2500万美元购入全美国的独家转播权,据说由此补偿了奥运会总支出的将近一半经费。洛杉矶奥运会以后历届奥运会,转播权费用一路飙升,而美国一国的转播权费,竟弥补了奥运会全部收入的3/4。尤伯罗斯巧妙地通过商业运作模式,将体育与传媒嫁接联姻,可谓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全美网络NBC,一口气同时签订多届奥运会的独家转播合同,把举办…  相似文献   

18.
体育传媒是体育赛事活动与广大受众之间的联系纽带和桥梁,具有很大的价值和效益。在分析体育传媒特点与价值实现途径的基础上,论述了体育传媒的价值效益,并提出进一步提高体育传媒价值效益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奥运会成功报道的经验,同时对大众体育传播进行认真的思考,分析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体育传媒主要任务,使大众传媒对体育传播的影响在后奥运时代向持续健康态势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网络检索、访谈以及逻辑分析等方法,运用管理学中SWOT矩阵分析法,对我国体育传媒市场发展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全球化视角下我国体育传媒发展具有良好的外部机遇,而我国体育传媒产业内部即有自身的优势,但也存在诸多不足。本文主要探讨我国体育传媒市场在全球化视角下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克服自身劣势,并充分利用外部机遇发展我国的体育传媒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