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小干部受夹板气,比较普遍。同学骂他们是“大红人”、“马屁精”、“叛徒”、“特务”、“窃听器”、“克格勃”,老师又责备他们“知情不报”、“不讲原则”、“缺乏是非观念”、“管不住同学”、“不负责任”,甚至“与坏学生同流合污”、“以权谋私”。他们既害怕同学的讽刺和孤立,又害怕老师的批评,上下隐瞒,左右为难,活得很累。   这里的症结是教师给小干部的定位有问题。   小干部应该是学生利益和要求的代表,而不是“二老师”;小干部应该是体现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角色,而不是老师的“代言人”;小干部应该是为同学服务…  相似文献   

2.
旭东 《家庭教育》2007,(5X):24-25
什么是“中介学习” “中介”又叫“支架”,原意是指脚手架,是建筑工人在建造、修葺或装饰建筑物时所使用的、能够为他们和建筑材料提供支持的暂时性的平台,柱子等。教育(维果茨基等人)将其用来比喻人或物(尤其是成人)对于儿童学习所具有的支持、引导、协助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人们说《判断力批判》充满“二律背反”,人们又说康德时常自相矛盾。也许他们是对的,也许他们只是误读了康德;如果他们以为自由美可以发现于尘世,如果他们认为“美的理想”等于“美之大者”,如果他们以为康德美学的核心是“美在形式”。  相似文献   

4.
人类已跨入二十一世纪,生活在这新世纪之初的中职生,他们对开拓、创新有着一种强烈的愿望,他们敢想敢说敢做,心比天高,但他们又缺乏对过去的历史的认识和体验,喜欢左顾右盼,又容易对现实产生不满,缺少冷静思考;他们自信又脆弱,自负又急躁,他们只想到轻松愉快,不愿吃苦多干事。面对这样一群学生,我们当老师的怎么办,尤其是班主任应该怎么办?盯住他们的一些“缺点”不放吗?成天用“清规戒律”来责难他们吗?  相似文献   

5.
鸟与人     
小鸟问它父亲:“世上最高级的生灵是什么?是我们鸟类吗?”老鸟答道:“不,是人类。”小鸟又问:“人类是什么样的生灵?”“人类……就是那些常向我们巢中投掷石块的生灵。”小鸟恍然大悟:“啊,我知道了!……可是,人类优于我们吗?他们比我们生活得幸福吗?”“他们或许优于我们,却远不如我们生活得幸福!”“为什么他们不如我们幸福?”小鸟不解地问父亲。老鸟答道:“因为在人类心中生长着一根刺,这根刺无时不在刺痛和折磨着他们。他们自己为这根刺起了个名字,管它叫贪婪。”小鸟又问:“贪婪?贪婪是什么意思?爸爸,您知道吗…  相似文献   

6.
做个有心人     
这次听写,又有很多学生没有听好。这次该有得他们抄了,我就不信你们抄不熟,把本单元的单词每个抄100遍,不信你们记不住。一开始,也许是迫于压力,这种方法很奏效,几乎他们都能“亡羊补牢”。可后来,不能“过关”的总是那些人,他们已不再等待我的“宣判”,早已等着“自首”了。一个单元结束,他们就会“忙碌”起来,一个个、  相似文献   

7.
范也冉 《辅导员》2010,(9):26-26
“图形王国”里的成员越来越多了,有“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等,其中“三角形”里又有“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四边形”里又有“平行四边形”“正方形”“菱形”“梯形”……他们的内角和分别是多少呢?这不,他们正聚在一起开大会,“图形国王”也参加了。  相似文献   

8.
一位外国教师说,如果学生“不乱”,要先有本事让他们“乱”起来,然后又有本事让他们“不乱”。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外说法虽异,道理却同:教学中的“不乱”,其实是一种思维的惰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民办教师”——一个既陌生又熟悉、令人陡生无限感慨的词语。在“民办教师”再也不复存在的今天,我们不妨来回顾一下曾经为我们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民办教师”们,回顾一下他们的生活、他们的经历、他们的坎坷与痛心,为曾经的“民办”,也为如今的教师。  相似文献   

10.
李筱俐 《学语文》2006,(3):36-36
作文的本质是什么?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大小作文写了几百篇,但他们从重复式的批语,重复式的训练中收获的是“爱你不容易”。可是高考作文60分的分值,又令学生不敢懈怠。学生不得不写,又不得不爱,无奈地在有限的素材里,重新组合“正确的假话”。他们在老师的鼓励下试图用一个公式把如何作文固定下来、规范下来,就自以为取到了如何作文的“真经”。我们可以从那些大同小异的文章里。读到许多冠冕堂皇的“真理”,嗅到古人的八股气,看到作文技法的表演,而就是找不到属于他们的“真我”。  相似文献   

11.
微缩时代     
父女俩一起去动物园参观,发现动物园里全都是巨大的猛兽。然而,在父亲的记忆中,这些“又大又凶的动物”曾经都是人类的宠物。为什么仓鼠、猫等小动物会变成他们眼中的“猛兽”呢?  相似文献   

12.
利用电教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淮南三中胡明兴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好奇”是学生的又一心理特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和几何模型,恰当地把“趣”、“奇”溶化在抽象的数学知识中,就能诱发他们的好奇心理,引起他们的兴...  相似文献   

13.
刘玉凤 《吉林教育》2006,(12):58-58
如今的孩子多数都是独生子,是家里的“小太阳”、“小皇帝”,很少经历过艰难困苦的生活磨练和挫折。这一方面,为他们的顺利成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是值得庆幸的大好事。但是。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从完美的人格塑造角度,从坚强的意志品格锻炼角度来思考问题,这又不能不说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缺憾。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措施和途径给他们“种一下牛痘”、“打一下预防针”,补上这一课,将来他们就有可能在艰苦、复杂的情况面前无所适从,在困难和挫折的风浪面前难以应付。  相似文献   

14.
越来越多的老师和父母发现孩子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是“没劲”、“真烦”。他们学不踏实,玩不痛快,感觉什么都无聊,什么都没意思。这种不愉快的情绪让他们心烦意乱,但又无法解脱。  相似文献   

15.
一、科学选择小班幼儿科技教育内容笔者认为,在选择小班幼儿科技教育内容时应注重两个方面:1.广而浅。小班幼儿的年龄大部分在3~4岁之间,他们的年龄特点、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知识经验的储备都大大有别于中、大班的幼儿,所以在对他们进行科技教育时应选择那些贴近幼儿日常生活而又易于被他们所接受的易懂的内容。如在“水的系列活动”中,只让幼儿感知水的蒸发、水的浮力、压力等。另外,“充气的各种小玩具”、“沙土泥石真好玩”、“水果、蔬菜是好朋友吗”、“听一听不同的声音”等,都是幼儿身边天天可见又易被忽视的内容,但通…  相似文献   

16.
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其中“愤”是指“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是指“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是“开其意”,“发”是“达其辞”。“愤悱”是指学生,“启发”是指教师。“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察言观色、调查研究,当学生欲知而不知,想说又说不出时。就是他们心理上产生了“愤”与“悱”的状态,这时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教师在此时只要略加点拨指引、启发诱导,学生即意开词达、豁然开朗,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导致涓生、子君悲剧的主观原因是他们对待生计问题的态度截然不同,他们是古今中外“痴情女子负心汉”的又一典型。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教学参考》2006,(11):74-75
一年级的孩子,对学校生活充满了憧憬和美好的想象,他们热爱一切美好的东西。他们是家里的“小太阳”,许多长辈围着他们转。他们喜欢戴高帽子。但自控能力却很差;喜欢模仿又“唯我独尊”。如何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因材施教,使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相似文献   

19.
是我校实行开放式教学,闭合式管理的“成才教育”实验班,全班共51人,其中男同学26人,女同学25人,他们都是从小学五年级直接进入初中阶段的,进新都一中时,他们的平均年龄为11岁。11岁,正好是孩子从儿童走向青年的过渡时期。从社会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既处于“以控制生物驱力为中心”和“以价值观及自我形象的发展为中心”之间,又处于从家庭关系为中心和以伙伴关系为中心之间。原有的同一性面临瓦解,新的同一性尚未建立。现在,这些孩子又要离开他们最稳定的依靠:家庭空间──—给他们“小皇帝”“小公主”待遇的家…  相似文献   

20.
埃菲尔铁塔     
小金猴 妈妈,我在法国的首都巴黎见到过一座世界闻名的建筑物,被世人称为“巴黎的象征”,也称做“铁器时代的纪念碑”。您一定知道这是什么建筑物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