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钦州湾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多民族杂居的社会环境形成了多类型的民宅与村落。以民族特色分类,可分为汉族民居、壮族民居和京族民居;从建筑材料来分,可分为石头结构民居;竹木结构民居;泥土结构民居;水上疍家。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分析榆林四合院所体现的多民族文化性,旨在正确分析榆林四合院的成因,从而为榆林四合院民居的保护和继承做出贡献。本文先分析汉文化中“礼”和“风水”对榆林四合院民居的影响。然后分析少数民族文化对榆林四合院民居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四合院作为北京特有的民居建筑形式,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结构以及深刻的文化内涵名扬海外,称得上是中国传  相似文献   

4.
赖泽斌 《地理教育》2013,(Z1):82-83
<正>处理好新课标地理教材中"活动"内容教学,是正确把握新课标,实施新课标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关键。本文就新课标地理教材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影响中的"活动"教学设计与处理浅谈几点做法。一、"活动"的教学设计要"动"教师通过多媒体投影仪播放"竹楼、江南民居、蒙古包、北方四合院"四种民居图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这些民居建筑有什么风格;反映出当地的什么气候特  相似文献   

5.
民居,即民间住宅,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建筑类型。各地的民族风情、地理环境、气候差异以及建筑材料的不同,使各类民居的地方性表现为各自的特殊性,形成一种独特的建筑文化。各地的民居都反映了当地的地理环境。影响地理环境的因素也同样影响着各地的民居特点。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也体现在民居的分布规律之中。  相似文献   

6.
清代前期在流人文化影响下,齐齐哈尔由游牧土著文化形态的地窨子、窝棚和马架子演变为土木结构的正房形式,进而发展到砖瓦结构的民居形式。居住方式一改过去杂居状态,演变为以家庭为单位的居住形式,从而具有了人伦意义;在民居格局设计上出现了具有中原文化特点的四合院建筑。这些民居风俗的演变,标志着齐齐哈尔社会历史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民居作为人类居住、活动的场所,是人类创造的人文景观,蕴含着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神,其形成和发展深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同时,其分布、形式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也密不可分。受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民居的分布与形式亦体现了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统一。我国疆域辽阔,自然地理环境千差万别,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各地不同形式的传统民居,各式的民居当然也映射出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梁子湖地区的民居民俗艺术设计进行探讨,重点为该地区的晚清民宅、砖瓦房和新式洋房,旨在发掘、抢救民族传统文化遗产。民居民俗艺术设计师应该对传统民居民俗设计批判地继承,对新文化和新观念的冲击和影响进行扬弃。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境内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这使我国各地的民居建筑更是独具特色。建筑是文化的载体,多样的民居建筑代表了我国多样的民族文化。比较新疆喀什高台民居和川西高原藏族碉楼所在的地理环境、建筑造型和两个民族文化渊源,可以进一步认识两个民族的民居建筑所体现的民族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目的 四合院是中国民居形式中一种常见的建筑形式,是北方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院落式住宅。它历史悠久.雏形产生于商周时期.元代作为居住的主要形式大规模地出现在以北京为中心的周边地区。明清两代,合院式作为中国民居的主要形式迅速发展。本课通过电影、图片以及文字资料.展示中国四合院的丰富多彩的建筑形式、造型艺术以及雅致的院...  相似文献   

11.
实证分析表明:梅州客家传统民居建筑形式多种多样,具有传统风格、实用价值和建筑艺术相融合的特色;梅州客家传统民居建筑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载体环境关系且其载体环境根植于自然地理环境、社会历史环境和中国传统文化三方面;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是建筑形式的物质基础,自然地理环境与社会人文环境载体的相互作用是形成梅州客家民居文化景观的动因.  相似文献   

12.
铜仁东山明清古民居建筑是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具有本地浓郁人文历史的民居建筑,在民居建筑艺术特点上受客商文化所形成的徽派民居特征影响较大。由于该地域具有典型喀斯特地貌特点,以及共同的文化背帚,民居建筑的构成表现出与徽派民居一样的秩序、风水、宗法伦理特征。建筑形式上以风火墙,石库门和砖雕艺术的四合院特征。  相似文献   

13.
泉州古民居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阐述了综合自然地理环境是泉州古民居建筑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各种结构形式的泉州古代民居都是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适应自然地理环境并充分利用山川地物而创造出来的,表现了人、建筑和谐统一的关系,对今后泉州市的城市规划建设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山西位于黄土高原东部,拥有独特的多样性地理环境,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生物资源等复杂,形成了山西特有的民居形制。从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种因素入手,对山西不同地区民居特征形成的地理原因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山西位于黄土高原东部,拥有独特的多样性地理环境,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生物资源等复杂,形成了山西特有的民居形制。从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种因素入手,对山西不同地区民居特征形成的地理原因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王家大院是一处保存完好的清代民居建筑群。本文在多次考察、测绘红门堡,探访当地资深耆老、了解背景文化的基础上,从全局规划、四合院类型及院落空间三个层次对红门堡建筑空间艺术提出看法,旨在阐明传统民居环境中符合居住要求的空间特色。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中华文化中,"家"这一概念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文化艺术的发展、成型产生很大影响。由于中国各地区自然环境、审美观念、生活方式、传统习俗等不同,在传统民居的建筑布局、建筑选材、修建方式、外观造型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通过对比北京四合院和安徽黟县民居,探讨中国传统华北民居与徽州民居的在建筑形制、修建方式等方面的不同,最终得出两地民居在艺术风格上产生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采用适应于高寒山区地理环境的离地而居的干栏式吊脚楼,群集而居建宅于鼓楼周围。以鼓楼为中心建寨,是湘西侗族民居的三个突出特点,也是侗族民居的一般习俗。  相似文献   

19.
采用适应于高寒山区地理环境的离地而居的干栏式吊脚楼,群集而居建宅于鼓楼周围,以鼓楼为中心建寨,是湘西侗族民居的三个突出特点,也是侗族民居的一般习俗。  相似文献   

20.
重庆中山镇龙塘村传统山地民居具有典型的巴蜀文化因素,同时又受到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其民居建筑与环境、文化、艺术、生态等要素相辅相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在新时代改善民居环境的要求下,龙塘村传统民居又面临着开发与保护的问题,只有通过科学的规划设计才能完成对当地传统民居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