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北孝感报的两件深度报道作品连续在全国性好新闻评选中获奖:1986年发表的系列报道《走廊坊想孝感》(一组九篇,作者秦家明、王茂亮、钟采),荣获全国地报(1978—1986年)首届好新闻特等奖:1987年发表的系列工作通讯《贫困乡的出路在哪里?》(一组11篇,集体采访,由王茂亮、张仲彩、戴亚新、秦家明分头执笔)荣获全国好新闻一等奖。  相似文献   

2.
湖北孝感报有两组深度报道连续在全国性好新闻评选中获奖:1986年发表的系列报道《走廊坊想孝感》(以下简称《走廊坊》),一组九篇,荣获全国地报(1978——1986年)首届好新闻唯一的特等奖;1987年发表的系列工作通讯《贫困乡的出路在哪里?》(及下简称《出路》),一组十篇,荣获全国好新闻一等奖。我作为这两组深度报道的作者之一,面对着新闻界“深度报道写作热”的兴起而深度报道理论研究的滞后,很想就这两组获奖深度报道的实践谈  相似文献   

3.
1997年7月下旬至9月中旬,孝感日报社以参与扶贫攻坚、落实新闻扶贫、锻炼新闻队伍为目的,组成22人的“十年重访贫困乡”采访团,由社长、总编和3名副总编带队,分别对大悟县吕王镇、黄站镇,孝昌县小悟乡,广水市长岭镇等老区、山区、库区进行了为期25天的采访.这不仅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而且使报社的采编人员受到了磨炼,取得了思想业务双丰收.早在1987年2月,孝感报曾由11人组成“贫困乡村徒步采访团”,顶风冒雪,分别对大别山区的大悟县、原应山县、原孝感市的11个贫困乡进行了为期26天的采访,围绕“贫困乡的出路在哪里”作了系列的研究和报道,在贫困地区和新闻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次十年后的“重访”活动,是孝感日报社在全国扶贫攻坚的形势下,落实新闻扶贫的一项实际行动.一开始就受到了市委、市政府、人大、政协和扶贫办、老区促进会等有关领导的重视.市委书记张忠俭就此明确作出“正面宣传、正面引导;说实话、讲实情;当参谋、探路子”等四条指示.7月25日市委副书记王智灿、市委宣传部长张新润、市政协副主席买信敬等领导专程到报社为采访团送行.“重访” 团先后采访了4个乡镇的47个村,30家企业、500多家农户和1个水库管理局.自8月1日起,《孝感日报》在一版推出了《为扶贫攻  相似文献   

4.
赵勋 《军事记者》2013,(7):44-45
人物简介:王茂亮,1960年2月生,湖北广水人。1981年进入湖北《孝感报》工作,1991年担任孝感报社总编辑。1992年调入深圳商报社,1999年任《深圳商报》总编辑,并使《深圳商报》成为深圳“家庭第一报”。2004年任深圳报业集团总编辑,次年任深圳广电集团党委书记、总裁,2011年转任湖北广播电视台台长。高级编辑,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采编的新闻获全国和全省好新闻奖30余项,其中系列报道《贫困乡的出路在哪里?》获全国好新闻一等奖。第十二届长江韬奋奖(韬奋系列)获得者。  相似文献   

5.
今年春节期间,湖北《孝感报》组织了“贫困乡村徒步采访团’,一行11名记者编辑,在正月初六出发,分五个组当天分头到达三个山区县的贫困乡村。  相似文献   

6.
落实新闻扶贫锻炼新闻队伍——孝感日报“十年重访贫困乡”孝感日报社1997年7月下旬至9月中旬,孝感日报社以落实新闻扶贫、锻炼新闻队伍为目的,组成22人的“十年重访贫困乡”采访团,由社长、总编和3名副总编带队,分别对大悟县吕王镇、黄站镇,孝昌县小悟乡,...  相似文献   

7.
首届全国地区报好新闻评选,1月23日在北京揭晓。湖北孝感报系列报道《走廊坊想孝感》荣获特等奖。获一等奖的作品有:四川万县日报《农民宋本良给责任制“做生”》、广西柳州日报《还人“责任田”种己“丢荒  相似文献   

8.
我们报社今年春节期间,组织了由总编辑带队、有十名共产党员和一名共青团员参加的“贫困乡村徒步采访团”,于2月3日(正月初六)出发,历时26天,徒步采访了孝感地区12个山区、水库区、老苏区的贫困乡,共采写稿件129篇。我们的编辑、记者从中经受了一次“受益终身”的锻炼。在采访团出发之前,我们围绕着改革问题进行了反复的讨论和思考:贫困乡为什么长期贫困?许多山区、库区(水库淹没区)和老苏区,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作出了宝贵的贡献和牺牲,为什么这些地方至今还是山河依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囿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思想严重,经济模式僵化,“寨门”紧锁,“死水一潭”。治穷之计,首要的就是“改革、开放、搞活”。但这毕竟  相似文献   

9.
简讯     
△首届全国地区报纸好新闻评选,在复评的基础上,1月23日在北京进行了定评。最后评定孝感报的《走廊坊、想孝感》一组系列报道为特等奖,一等奖21篇。特等奖及一二等奖作品,即将整理出版。全国24个省、自治区91家地(市)报参加了评选活动。  相似文献   

10.
简讯     
首届全国地区报纸好新闻评选,在复评的基础上,1月23日在北京进行了定评。最后评定孝感报的《走廊坊、想孝感》一组系列报道为特等奖,一等奖21篇。特等奖及一二等奖作品,即将整理出版。全国24个省、自治区91家地(市)报参加了评选活动  相似文献   

11.
贫困乡的出路在哪里?所有贫困地区的人民都在苦苦地探求着,全社会也在热切地关注着。孝感报这组深度系列报道是贫困地区的一份比较详细的陈情表,是脱贫致富的真实答案,也是一组令读者称赞的厚实之作。其产生的效益和反响已远远超过了报道的本身。文不真,不足行;理不透,不言明。这是古今成文的规律。该报道之所以成功,正是遵循了它并从实际出发,形成自己的特点: 真在不掩不饰。不了解贫困地区的农民,就不了解我们的忧患意识。在徒  相似文献   

12.
《辽河石油报》创刊于1970年,原名《三二二战报》,《辽河石油战报》,由辽河油田主办,国内统一刊号 CN21-0033,公开发行,现为对开八版日报.曾获全国地方报社管理先进单位、全国企业报二十佳、辽宁省和石油行业的新闻先进集体、全国企业报晋京展一等奖等荣誉称号。《辽河石油报》在其三十年的发展中,尤其是在“八五”后三年以来,伴随着新闻改革实践,不断对报纸的宗旨、属性、风格等  相似文献   

13.
由《新闻战线》编辑部和全国县(市)报研究会筹委会联合举办的“怎样办好县(市)报”有奖征文活动,8月中旬在北京评选揭晓。江西省《赣中报》副总编辑简秋雄写的《假如我办县(市)报……》一文获一等奖。获二等奖的论文有5篇、三等奖11篇,另有40篇被评为入选作品。“怎样办好县(市)报”征文  相似文献   

14.
早春2月,我随报社组织的“贫困乡徒步采访团”,前往大别山腹地的湖北省大悟县黄站乡和花桥乡,进行了为期26天的采访。其间,我采写了17篇稿件,被省级以上新闻单位采用了7篇,本报发稿13篇。其中,“黄站乡采访札记”一组6篇稿件受到了地委书记邓道坤的好评:“稿件很实在,反映的问题深刻,对搞好扶贫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性。”同  相似文献   

15.
《新婚诀别》是我从事新闻摄影工作17年来印象最为深刻的摄影作品之一。这幅新闻照片以现场抓拍的手法,记录了新婚45天的巡警妻子曹秀仪,同因勇斗歹徒而光荣牺牲的丈夫杨冠生遗体告别时的感人场面。它首先在《广东公安报》上刊登,随后被《羊城晚报》、《人民摄影》报、《陕西日报》这和《岭南新闻探索》等报刊先后刊用。曾获得“万和杯”全国晚报新闻摄影大赛一等奖、1995年度“广东省优秀新闻摄影作品评选”一等奖、1995年度“广东新闻奖”一等奖、第十五届“中国优秀新闻摄影作品评选”金牌奖、以  相似文献   

16.
搞新闻的同志都想抓好新闻。好新闻在哪里?请留心你的朋友,好新闻往往在他们嘴中。我对这一点颇有感触。1981年以来,我写的稿件在《新华日报》、江苏省报纸系统、江苏省县(市)报系统和全国县(市)报系统好新闻评选中11次获奖,其中有4篇获一等奖。这些获奖的好新闻线索、点子和新闻事实,大多是我那些可亲的朋友提供的。198 3年8月20日,《南通大众》在一版刊登了  相似文献   

17.
在全国企业报第四届好新闻评比中,《江苏太耐报》参选的新闻照片《夫妻双双把血献》荣获一等奖。这是近年来我报重视新闻图片运用的一大收获。我们的做法主要有四方面。——提高思想认识。以前,我们采编人员对新闻图片的认识还是“初级阶段”,以为照片的作用主要是为了活跃版面,编排时能做到“图文并茂”就可以了。后来学习了一些新闻业务,我们逐渐认识到,与文字报道一样.新闻图片也是新闻形式之一;新闻照片纪实性强、历  相似文献   

18.
《新闻前哨》2003,(4):39-41
犤简介犦胡成,重庆市垫江县人,198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他曾先后在湖北日报政宣部、驻郧阳记者站、群工部、《湖北农民报》、《江汉早报》工作,现任群工部副主任、主任记者。他采写的报道获得“中国新闻奖”二等奖1件、“湖北新闻奖”一等奖5件、“湖北新闻佳作奖”1件,并荣获首届“全国农民报十佳新闻工作者”称号。  相似文献   

19.
人们都还记得湖北孝感报关于专业户杨小运买永久牌自行车的报道和关于廊坊改革的报道,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报道是怎样搞出来的呢?孝感报社社长孙振武从理论高度对报社的新闻决策过程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20.
从事新闻工作有些年头了,这稿那稿写过不少。不过,自己最得意的倒是一篇“会议新闻”。这篇题为《不恋“银窝”恋“草窝”银行干部何鹏辞官办起湘潭最大奶牛场》的消息,其实是篇人物新闻,之所以自己还满意,主要是这篇稿子对党报如何改革会议新闻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可以说是本人一篇尝试“跳出会议写新闻”的成功之作。在2000年度全国、全省好新闻评选时,也许是评委们出于对党报会议新闻改革尝试的一种肯定和鼓励,这篇消息不仅评上了全省市州报好新闻一等奖,而且先后获得了中国地市报和全国大中城市党报好新闻一等奖,同时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