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97年刑法典对缓刑制度作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对个性后缓刑制度的一些问题进行了阐释,有利于缓刑制度的完善,为了使缓刑制度更具操作性,建议设议设立缓刑保证金制度。  相似文献   

2.
缓刑作为一种非机构性处遇措施,具有避免短期自由刑的弊端、有利于犯罪人回归社会和节约社会经济成本等多项优点,在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两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但我国的缓刑制度由于立法和司法上的缺陷,其适用以及其成功率都受到极大局限。所以本文借研究外国缓刑制度反思我国缓刑缺陷并为完善缓刑制度提出一定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完善缓刑制度对犯罪的控制及社会秩序的维护具有积极作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司法领域的重要表现。我国司法实践证明,完善缓刑制度对于减少关、押犯、保证公共安全、改造罪犯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4.
缓刑与保护管束制度相结合,是当代缓刑制度的发展趋势,我国缓刑监督制度在缓刑监督主体,内容,方式等方面存在弊端,影响了缓刑适用的社会效果。因此,建议就我国缓刑与保护管束制度的结合采取如下措施;构建“专门人员负责,社会力量参与”的监督机制;对缓刑犯实施分类处遇;强化监督与更生保护双管齐下。  相似文献   

5.
郭书山 《红领巾》2004,(4):55-57
我国刑法关于缓刑的立法设置仍然存在着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地方:立法应当设定一个统一的适用标准来判断何谓缓刑的实质条件--不致再危害社会;公安机关仍然应当是最适宜的缓刑考察机关,不过公安机关和群众监督要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建议增加行业人士介入到缓刑考察的过程中;对因为犯新罪而被撤销缓刑的,新罪在犯罪性质或刑罚种类上可作一些必要的限制;刑法应当肯定缓刑也能减刑.  相似文献   

6.
缓刑是一种特殊的刑罚执行制度。在我国,缓刑制度已初步建立,但还远未完善。章从缓刑的适用条件、缓刑的考察主体及考察内容、缓刑的撤销三个方面入手,结合国外缓刑制度的立法与司法实践,对我国缓刑制度进行评述,指出尚嫌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完善缓刑制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8.
我国缓刑制度的设计与适用比较科学合理和适合我国国情,但在缓刑立法方面仍存在某些缺陷,司法实践中缓刑制度适用方面也存在一定障碍。从发展的趋势看,应进一步明确和细化缓刑具体规定,推动我国缓刑制度的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缓刑制度虽然在司法实践中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但缓刑制度的作用未充分发挥出来。本文认为,完善我国的缓刑制度,唯有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国外先进立法和司法经验,从立法和实践上予以完善,真正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缓刑制度。  相似文献   

10.
缓刑是一种特殊的刑罚执行制度.在我国,缓刑制度已初步建立,但还远未完善.文章从缓刑的适用条件、缓刑的考察主体及考察内容、缓刑的撤销三个方面入手,结合国外缓刑制度的立法与司法实践,对我国缓刑制度进行评述,指出尚嫌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完善缓刑制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缓刑是一种特殊的刑罚执行制度。在我国,缓刑制度已初步建立,但还远未完善。文章从缓刑的适用条件、缓刑的考察主体及考察内容、缓刑的撤销三个方面入手,结合国外缓刑制度的立法与司法实践,对我国缓刑制度进行评述,指出尚嫌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完善缓刑 制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刑法修正案(八)对缓刑立法进行了较大幅度修改,但仍存在着一些缺陷,尤其是缓刑的考察制度方面。主要表现在:缓刑考察组织体制欠缺;考察内容欠缺科学性;考察程序设计不明确;缓刑撤销中关于"情节严重的"规定不够明确四个方面。我国缓刑考察制度设计的修改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明确考察机关,成立专门的考察机构,培训专业的考察工作;进一步明确缓刑考察主体的责权利;制定缓刑考察的监督管理制度;从缓刑价值和功能的角度,增加考察内容的科学性;设计高效益和操作性强的考察程序;完善未成年人缓刑考察监管立法。  相似文献   

13.
罚金刑具有其他刑罚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但由于立法缺陷,导致我国罚金刑制度在实践中出现了先缴后判、适用范围不当、罚金刑比例过小、数额标准混乱和执行困难等问题.应借鉴域外立法经验,进一步完善立法,包括提高我国罚金刑的地位,完善罚金刑适用范围、适用方式、数额限制和执行制度等.  相似文献   

14.
缓刑的成败关键在于缓刑的管理。本文针对我国缓刑管理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缓刑管理的成功经验,提出调整缓刑管理主体,明确缓刑管理者职责,完善缓刑管理的内容,改进缓刑管理的方法与措施,完善缓刑管理的有关程序等。  相似文献   

15.
罚金刑缓刑兼具缓刑制度和罚金刑制度的优势。设立罚金刑缓刑制度可以弥补罚金刑和缓刑制度的不足并增强它们的功能,符合国际趋势和刑罚发展规律。我国应增设罚金刑缓刑制度。  相似文献   

16.
答读者问     
<正>编辑老师:我家有个邻居,大学毕业后应聘到某单位当会计,去年初因犯贪污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判刑后,原单位也开除了他。但他一直没有进监狱,最近他又找了一家新工作单位,并且还谈起了恋爱。请问老  相似文献   

17.
李英 《许昌学院学报》2007,26(4):135-137
缓刑作为一种集社会化、个别化、人道化于一身的刑罚制度,符合刑罚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潮流,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刑罚制度。然而,在我国,受司法观念、犯罪形势和刑法有关缓刑适用规定的制约,缓刑适用率一直很低,完善我国缓刑制度已是当务之急。我国应就缓刑的适用条件、适用程序、考察制度、撤销条件等作出明确、具体而又完备的规定。  相似文献   

18.
《刑法修正案(八)》在缓刑适用对象、实质条件、排除条件、考察主体和内容以及撤销条件等方面对我国缓刑制度进行了大幅度修订,缓刑制度取得新的发展。但新规定亦存在缺憾。  相似文献   

19.
缓刑的检察监督是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对缓刑整个适用过程是否合法的监督。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在缓刑执行中检察监督缺位的原因,来提出如何完善缓刑执行过程中的检察监督职能。  相似文献   

20.
缓刑考察是缓刑制度的关键,缓刑考察制度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决定了缓刑犯改造的成败,决定了缓刑制度能否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我国缓刑考察制度在缓刑考验期的计算、缓刑考察主体及其职能设置、缓刑人义务设置等方面存在着不足,影响了缓刑目的的实现,应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