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8 毫秒
1.
“家在吉隆坡”──从戴小华的创作论及海外华文文学的前途黄万华1993年11月12日至15日,第3届世界海外华文女作家会议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会议主题是“海外华文文学的前途”。同上届在美国洛杉矶西来寺举行的会议的议题“女性主义与文学”比较起来,此届会...  相似文献   

2.
海外女作家的散文创作是海外华文文学中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本文从文化底蕴及其视野、艺术品位和女性风采等方面,把握海外华文女作家散文的整体风貌,探索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走向世界的华文文学研究钟帜1995年4月4日的马来西亚《南洋商报》刊出了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研究主任陈政欣的一篇文章,其中谈到"中国学术界是很认真严肃地在从事研究海外华文文学(包括马华文学)的工作。他们的诚意及毅力都不容置疑","与台湾文学评论界对马...  相似文献   

4.
简女贞本名简敏女贞,1961年生,台湾宜兰县人,台大中文系毕业,曾任《联合文学》主编,创办大雁出版社,现专事写作。曾获台湾吴鲁芹散文奖、时报文学奖、“国家文艺奖”等,是《台湾文学经典》最年轻的入选者。作品以散文为主,著有散文集《水问》《私房书》《只缘身在此山中》《浮在空中的鱼群》《月娘照眠床》《七个季节》《梦游书》《顽童小番茄》等十余种,人称具有“奇侠”风骨的女性作家,被誉为“台湾女性文学天宇上升起的散文新星”“台湾散文第三代传人”(余光中语)。作为台湾最无争议的实力派女作家之一,她经历了现代派…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的世界华文文坛上,马来西亚女作家戴小华的名字正如日中天,熠熠闪光。1990年4月,她作为马华文学第一位作家,率先访问中国大陆,为瞪隔已久的中马华文文学的恢复联系和全面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嗣后,她又受到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复旦大学、海南大学等的邀请,频频前来中国访问,并作文学演讲,所到之处无不受到热烈的欢迎。她还是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的重要骨干,1993年11月又走马上任,担负了该会的会长之职。她的足迹遍及马、新、台、港、美以及中国大陆各地,在许多国际性的华文文学会议或活动中,常常活跃着她的身影。有人誉称…  相似文献   

6.
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是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事业的主要基地,也是海外华文教育的典范。由于华文独中坚持办学性质的民族性、办学目标的准确性、对办学活动的有效领导和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使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得到持续的发展。由于华文独中的发展,马来西亚成为海外华文教育最发达的国家。华文独中的办学经验对海外华文教育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马来西亚华文文学的本土特色黄万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家创作中浓郁的个性味往往同他所置身的“本土”文化有着血肉相依的联系。现在的马华作家,都视马来西亚为“生我养我”的“本土”,翻阅他们的作品,也时时感到扑面而来的“马来西亚味”,而这种风味又不同于土生...  相似文献   

8.
世界华文女作家、作品现象,近年来已成为世界文坛的一道魅力四射的文学盛景。作者深入而扼要地削析了饮鸿编《世界华文女作家微型小说选》的主要艺术成就,并指出该选集既生动地展现出这支娘子军劲旅的创作实力,也使广大读者欣赏到这列高歌猛进中的文学方阵文采飞扬、业绩辉煌。  相似文献   

9.
文章勾勒了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的沿革,并阐述了海外华文女作家著作在大陆出版的状况及创作特色。认为这是一群身处万国,用汉语进行创作并植根于中华大地的女作家群。海外华文文学是中华文化的开放性的延伸,海外华文女作家的创作是海外华文文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她们学者化的创作倾向,结果在深层人生的思考,重大命题的瞬间感悟,女性人格的独特透视和心灵剖析的理智光芒之中。  相似文献   

10.
为发掘和培养文学新人,给学子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作家天地》杂志社特举办第四届“创作新星”文学艺术作品大奖赛,征稿体裁不限,诗歌、散文、小小说、作文、幽默笑话和剪纸、绘画、书法等作品均可。  相似文献   

11.
文坛扫描     
正新闻一束第六届海南文学双年奖颁奖第六届海南文学双年奖日前在万宁日月湾颁奖。与往届海南文学双年奖的获奖情况有所不同的是,今年海南文学双年奖呈现出多元化格局,除小说、人物传记、诗歌、散文等体裁作品获奖外,还有2部文学评论作品获奖。这也标志着海南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第六届海南文学双年奖由省内知名作家、  相似文献   

12.
第三届冰心散文奖2008年9月10日在西安颁奖,迟子建等70余位作家作品分获不同奖项。冰心散文奖,是根据著名作家、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冰心遗愿,为鼓励中青年作家散文创作,由中国散文学会于2000年设立的全国性文学奖项。“冰心散文奖”自第一届起,便有不少“大腕”摘奖。  相似文献   

13.
简讯 广东教育学院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所于 2 0 0 1年 1月 3日正式成立。国际华文诗人笔会 ,美国华文文艺界协会、《中外论坛》杂志社 ,澳大利亚、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华文作家协会 ,香港《文学报》 ,台湾中国文艺协会、《创世纪》诗杂志 ,澳门五月诗社 ,新加坡赤道风出版社 ,以及国内一些文化学术单位分别为该所的成立发来贺信贺电 2 0余封。该所聘请的顾问有著名文艺理论家饶艹凡 子、蒋述卓、许翼心等。研究人员有正副教授、讲师、助教 1 0余人。该所旨在研究海外华文文学 ,促进世界华文文学创作与研究的繁荣发展 ,同时希望得到海内外专…  相似文献   

14.
一《短篇小说一集》收录的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作品,起自1919年,迄于1990年。在五十年代以前,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同为英国殖民地,共处在一个政治实体之内,因此,我们把两国的短篇小说合为一集,同时为了行文的方便,《导言》也将两国合在一起论述。新马华文文学是在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诞生和发展起来的。1919年10月,新加坡《新国民日报》创刊,其副刊《新国民杂志》开始出现具有新思想、新精神的白话文学作品,新加坡文学史家方修认为这就是马华新文学史的发端。七十多年来,新马华文文学经历了从幼稚到逐渐成熟的过程,产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据统计,1965年以前新马两地出版的文学作品单行本,共计818本;1965年至1979年新加坡出版的单行本,计553本①。如果再加上马来西亚和最近10年来出版的单行本,估计约达3000本。其他没有结集的散见于各种报章杂志的作品,数量就更加巨大。  相似文献   

15.
《辅导员》2011,(13):79-79
雷平阳.1966年生于云南昭通.现居于昆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任职于云南省文联。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作品《雷平阳诗逊》《风中的群山》《云南黄昏的秩序》《画卷》等。曾获诗刊社华文青年诗人奖、人民文学诗歌奖、华语文学盛典2006年年度诗人奖等。其以诗集《云南记》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  相似文献   

16.
据《文学报》消息,由香港浸会大学文学院主办的第二届“红楼梦奖”近日揭晓,内地作家莫言的长篇小说《生死疲劳》搞得这项桂冠。“红楼梦奖”旨在奖励世界各地出版成书的杰出华文长篇小说作品,借以提升华文长篇小说创作水平。  相似文献   

17.
巴金巴金的散文在海外读者中是深受欢迎的。《华文》教材中赞扬他的散文是“爱憎分明、具体实在、朴素平淡、闲话家常、娓娓动听”。‘她的大部分散文创作,都是有根之歌,有心之曲,可谓‘清真意自深”’。新加坡《华文》教材分别选人巴金的《繁星》、《海上生明月》和《机器的诗》。这些散文小品,篇幅简短,很适于青少年学生朗读、背诵和仿作。《繁星》选自巴金的《海行杂记》,是作者1927年到法国留学时的作品。作者在海天万里的航程中,仰望夜里的繁星,回忆起往事,抒发爱国怀乡之情思。《灯》是一篇写景抒情的小品,寓意深远。通篇内…  相似文献   

18.
文坛扫描     
<正>新闻一束第十届《上海文学》奖在沪揭晓在文学界和读者心目中卓有影响的《上海文学》奖(第十届)近日在上海揭晓。该奖创立于上世纪80年代,30年间奖掖和勉励了一大批著名作家、未名作家和青年作家,呈现出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高度;同时,即将迎来创刊60周年的《上海文学》也以这些作品显示出其坚持纯文学办刊方向的姿态,成为当代中国文学刊物之翘楚。本届获奖的优秀作品是从近3年来在《上海文学》刊登的作品中遴选出来的,共有41位作家分获各种奖项:获中篇小说奖的有盛可以《成人之美》、薛舒《隐声街》、阿拉提·阿斯木《阿瓦古丽》等;获短篇小说奖的有宗璞《琥珀手串》、残雪《外地人》、苗炜《警察与外星人》等;本报领衔编辑韩小蕙的《理念是天堂的花朵》获散文奖,获此奖项的还有祝子平《这条河好  相似文献   

19.
一凡是文莱较有影响的华文女作家。她以创作散文为主,但也涉笔诗歌创作、她的作品偏重于抒写自己感受最深的情感和事件.并善于将诗意的审美与哲理思考融为一体,体现出疏离婉约,企恋刚健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20.
近十年是马来西亚华文文学史上创作最丰硕的十年,期间文学变迁非常剧烈.这 种嬗变主要体现在文坛世代更替与文学范式转换两个方面.从90年代开始,新世代作家逐渐取代中坚一代作家成为马华文坛的主导力量.与此同时,当代马华文学也进入了范式转换的新时期,这主要表现在散文、诗歌、小说、文学批评的范式转变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